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打好数学基础就应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思维特点鼓励学生利用多样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办法,而教师在鼓励学生使用该方法的同时首先自己应对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含义进行透彻理解。
关键词: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然而很多学校教育制度落后,导致小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孩子个体的差异,对问题的见解也不尽相同,本文特提出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并证实了该方法能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开创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现如今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介绍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在学生解决问题时联系一些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联想思考,从而将答案引出。每个学生对老师描述的情境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这导致学生常常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一个问题可以在相同的情境中创建多个关系式,因而利用不同的关系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结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提出各自独到的解题方法,并与同学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从而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充分展现个人的思维模式,每个孩子都利用自己的思维模式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在更好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育价值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多样化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就能使孩子对该数学问题了解得更透彻,对类似知识技能就能灵活运用,同时还可以找出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大大增加。再者,该方法也在与同学的解题方法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了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在每次答题中得出更好的解题方法甚至是与同学不一样的方法就会利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因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也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能反应教师教育水平能力的高低。
三、如何使小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1、将侧重点由结果转向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可以在课程中利用安排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和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数学问题,并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例如碰到这样的问题:“怎样找一个圆的圆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把圆形的纸片反复对折找出折痕的交点,经过讨论,寻找确定圆心的方法。提倡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过度在乎对错,但要检查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修改。帮助学生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较大提高。站在教师自身的角度,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较高的教学质量,就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意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应刻板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评估数学问题的难度,保证该难度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同时又要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使他们都可以使用自己喜欢与擅长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解题思维的中心要点是“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是“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创造不一样的解题方法才是灵魂。
2、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法进行表扬的方法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法进行精神鼓励或物质表扬,倡导全体学生要有创造性的精神,因为千篇一律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进步,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各种方式挖掘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的能力。但是,这要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掌握的情况出发,解题方法也不能盲目地求多,教师不可以将各种数学解题方法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告诉学生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包括哪些解题方法步骤繁杂,不适合采纳等,而将部分学生的解题方法向大家展示,由学生自己来讲解各自的解题方法,并让其他所有学生发挥思考,共同评价每一个解题思路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能把各个解题方法贯穿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最优的解题方法。
3、依据每位学生特点实施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知识现状等因素进行掌握,并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数学问题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例子:在解决“甲乙两人合打一份文件,甲每天打250字,打了4天,乙每天也打280字,也打了4天。这份文件一共有多少字?”有两种解决方法250×4+280×4或(250+280)×4,有的学生会喜欢利用第一种方法,而有的学生就更偏爱第二种方法,在两种方法都可取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和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并举实例论证为什么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以及两种方法有什么样的必然联系,这样可以在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尊重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帮助学生学习了其他的更多的解题方法。
4、设置情境法
因小学生的想象力正处于多姿多彩特别丰富的阶段,枯燥的讲解往往使他们感到乏味,那么将数学问题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情境来阐述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把数学课题中的主语因素A/B/C换成小猫、小狗、小鸡这些小学生喜爱的动物,给他们布置的任务由几个A/几个B/几个C改为有几只小猫/几只小狗/几只小鸡,这样在满足小学生天真无邪童趣的同时又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原理。加深记忆。教师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而情境教学法中就要以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不要将公式罗列出来,仅仅通过后人发明的数学原理教学生对数学转换规则进行死记硬背。
总结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索中,教师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要将公式罗列出来,不能仅仅通过后人发明的数学原理教学生对数学转换规则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知识现状等因素进行掌握,并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 吉明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8):58-58,59.
[3] 凌小红.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速读(下旬),2015,(7):174-174.
作者姓名,刘霞出生年月,1981年8月籍贯,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单位名称,晋城市城区凤鸣小学,职务或职称小教一级
关键词: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然而很多学校教育制度落后,导致小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孩子个体的差异,对问题的见解也不尽相同,本文特提出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并证实了该方法能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开创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现如今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介绍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在学生解决问题时联系一些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联想思考,从而将答案引出。每个学生对老师描述的情境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这导致学生常常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一个问题可以在相同的情境中创建多个关系式,因而利用不同的关系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首先结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提出各自独到的解题方法,并与同学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从而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充分展现个人的思维模式,每个孩子都利用自己的思维模式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在更好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育价值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多样化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就能使孩子对该数学问题了解得更透彻,对类似知识技能就能灵活运用,同时还可以找出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大大增加。再者,该方法也在与同学的解题方法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了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在每次答题中得出更好的解题方法甚至是与同学不一样的方法就会利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因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也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能反应教师教育水平能力的高低。
三、如何使小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1、将侧重点由结果转向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可以在课程中利用安排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和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数学问题,并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例如碰到这样的问题:“怎样找一个圆的圆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把圆形的纸片反复对折找出折痕的交点,经过讨论,寻找确定圆心的方法。提倡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过度在乎对错,但要检查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修改。帮助学生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较大提高。站在教师自身的角度,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较高的教学质量,就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意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应刻板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评估数学问题的难度,保证该难度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同时又要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使他们都可以使用自己喜欢与擅长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解题思维的中心要点是“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是“解题思路”,鼓励学生创造不一样的解题方法才是灵魂。
2、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法进行表扬的方法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法进行精神鼓励或物质表扬,倡导全体学生要有创造性的精神,因为千篇一律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进步,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各种方式挖掘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的能力。但是,这要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掌握的情况出发,解题方法也不能盲目地求多,教师不可以将各种数学解题方法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告诉学生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包括哪些解题方法步骤繁杂,不适合采纳等,而将部分学生的解题方法向大家展示,由学生自己来讲解各自的解题方法,并让其他所有学生发挥思考,共同评价每一个解题思路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能把各个解题方法贯穿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最优的解题方法。
3、依据每位学生特点实施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知识现状等因素进行掌握,并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数学问题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例子:在解决“甲乙两人合打一份文件,甲每天打250字,打了4天,乙每天也打280字,也打了4天。这份文件一共有多少字?”有两种解决方法250×4+280×4或(250+280)×4,有的学生会喜欢利用第一种方法,而有的学生就更偏爱第二种方法,在两种方法都可取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和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并举实例论证为什么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以及两种方法有什么样的必然联系,这样可以在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尊重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帮助学生学习了其他的更多的解题方法。
4、设置情境法
因小学生的想象力正处于多姿多彩特别丰富的阶段,枯燥的讲解往往使他们感到乏味,那么将数学问题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情境来阐述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把数学课题中的主语因素A/B/C换成小猫、小狗、小鸡这些小学生喜爱的动物,给他们布置的任务由几个A/几个B/几个C改为有几只小猫/几只小狗/几只小鸡,这样在满足小学生天真无邪童趣的同时又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掌握数学原理。加深记忆。教师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而情境教学法中就要以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不要将公式罗列出来,仅仅通过后人发明的数学原理教学生对数学转换规则进行死记硬背。
总结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索中,教师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要将公式罗列出来,不能仅仅通过后人发明的数学原理教学生对数学转换规则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他们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知识现状等因素进行掌握,并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 吉明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8):58-58,59.
[3] 凌小红.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速读(下旬),2015,(7):174-174.
作者姓名,刘霞出生年月,1981年8月籍贯,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单位名称,晋城市城区凤鸣小学,职务或职称小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