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问题及建议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ingjie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当前学前教育精品开放课程的统计结果表明,课程的建设存在数量和层次、课程内容和学习领域、资源呈现方式等方面的不足,需从课程申报和层次的改善、课程内容和学习领域的改革、课程结构和资源的优化等方面着手,提升我市学前教育网络课程的建设水平,增强对我市幼儿教育学生及工作者的促进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是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网络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在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絡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1]
  一、我国学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课程的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分四批公布了共365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名单,其中仅一门课程是关于学前教育的,即重庆师范大学开设的《幼儿文学与幼儿成长》 ,具体而言:
  1.课程形式和领域
  精品开放课程的形式有理论课、理论含实践课和实践课,其中以理论课形式进行教学的有17门,占45.9%,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占54.1%,并未单独开设实践课。已有课程的学习领域主要集中在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和幼儿活动与指导三个方面,仅有5.40%的课程涉及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没有涉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领域的课程。
  2.开课院校
  笔者将精品开放课程的开课院校划分为高水平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和专科学校(中高职涵盖在内),其中由高水平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有14门,占37.8%,由综合性大学开设的课程门数为11,占29.7%,由专科学校开设的课程比例为32.5%,其中中高职学校开设的课程比例不足2%。由此可见,我国学前精品开放课程开课院校类型分布总体比较平均,中高职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课程的资源呈现
  课程资源包括基本资源,指能反应课程教学思想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的介绍、教学大纲、课时、教案、重难点、作业和参考资料等;扩展资源,指能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辅助资源。[2]本研究主要讨论的是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以及课程的教学案例。
  1.教学大纲
  已上传的课程中,有教学大纲的课程有34门,其中仅有2门国家级和1门校级课程的教学大纲是以在线文本的方式呈现,其余31门课程均需要学习者自己下载,“下载版”通过混合媒体、动画和DOC等三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大纲,其中有18门本科课程是以DOC形式呈现,占总数的51.3%,高职课程的教学大纲几乎都是以DOC形式呈现。
  2.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的呈现形式包括在线和下载两种,从课程级别来看,已上传的课程种有5门校级课程,2门高职课程和1门国家级课程没有教学课件,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课程的教学课件几乎都是以PPT的形式呈现,仅有2门省级高职课程是以动画形式呈现,没有一门课程是以混合媒体或者其他形式呈现教学课件。
  3.电子教案
  学习者可以根据电子教案的内容自行决定学习的进度和重点内容,在已上传的课程中,分别有1门校级本科课程、5门省级本科课程和1门国家级本科课程没有电子教案,已有的电子教案中,有18门课程以DOC形式下载,占48.6%,有27.0%的课程是以PDF形式下载。校级、省级和国家级课程以DOC形式下载的比例分别为21.6%、21.6%和5.40%。本科、高职课程以DOC形式下载的比例分别为51.4%和32.4%,网络教育课程没有电子教案。
  4.教学录像
  教学录像可以较好地反映教师上课的全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学习课程,感受教师的教学特色。据统计,仅有10门课程上传了教学录像,没有上传教学录像的课程占73.0%。在已上传的教学录像中,仅有1门校级本科、1门省级本科、1门国家级本科课程是以在线视频的形式呈现,其余均是以视频下载的形式呈现。
  5.教学案例
  绝大多数课程并未提供教学案例,仅有7门课程上传了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呈现仍然划分为在线和下载两种,“下载版”包括混合媒体、动画、DOC和DOC+文本四种形式,在已上传了教学录像中,有1门校级本科课程是以DOC形式呈现,高职教育课程分别以混合媒体、动画和DOC+文本呈现,国家级课程以DOC形式呈现。
  二、我国学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不足
  (一)课程数量较少、层次较低
  我国学前精品开放课程涵盖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等多种层级,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类型,并且课程学习领域也在不断丰富。但学前教育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数量较少,尤其是国家级优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大多数课程还只是校级精品课程,在内容层面和技术层面未达到相应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而且在已评上的8门国家级课程中,超过一半是由高等职业院校负责,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较少,层次有待提高。
  (二)课程内容陈旧、学习领域缺乏
  笔者发现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大体相似,均是对某门课程的发展、主要概念和原则等进行讲解,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仅有一门国家级本科课程和一门省级高职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前沿知识,有两门省级课程较好的将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作为课程的教学重点。在已上传的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幼儿园与家庭、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等学习领域的课程。
  (三)资源呈现方式多样、重复性大
  教學资源呈现形式多样,包括DOC、PPT、PDF、视频、混合媒体、网页、动画等多种形式,但是标准不统一,随意性较大。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的整体呈现,教学课件和教案是课程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录像是教师授课的实况记录,但大部分课程并未提供教学录像。并且,超过半数的课程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的内容有重复,各种形式的资源没有实现有效互补,有的甚至就是简单的搬用。   三、我国学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意见
  (一)鼓励课程申报、提升课程层次
  学前教育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正在逐步建设中,相关部门需切实做好课程申报的宣传工作,详细说明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标准,加强课程开发技术指导以鼓励各高校积极申报精品开放课程。[3]同时要不断增加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确保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经费。我市各学校要将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尤其是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集中优势师资力量组织开展课程的建设,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标准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层次。
  (二)改革课程内容、补充学习领域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课程内容的反思,剔除过于陈旧的内容,注重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尤其應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将优秀幼儿园教师教学案例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对于课程的门类,教师在申报课程时除了要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特点,在已有的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幼儿活动与指导等学习领域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和完善幼儿园与家庭和社会、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实践等学习领域以方便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
  (三)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
  学前教育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结构的设置应该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的,需优化课程结构,科学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紧密结合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4]另外,精品开放课程的基本资源的呈现方式虽然多样,但要避免随意性,应结合具体的资源类型来呈现。同时,注意增加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等基本资源以及教学案例、师生交互平台等拓展资源,保证资源的公开性和共享性。[5]
  作者簡介:沈娟(1988-),女,湖北武汉人,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师职前培训和培养,幼儿园与学校合作模式。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现代服务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6-10-2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
  s5664/moe_1623/s3843/201110/t20111012_12634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EB/OL].[2016-10-20].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ztzl/s628
  8/201206/t20120607_137333.html.
  [3]陈海林,李海霞.高校教师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实践探究,2006,(7):51-52.
  [4]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9):74-75.
  [5]吴美娇,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现状分析与优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43-44.
其他文献
命运共同体思想凝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指导。将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是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需要,需要遵循拓展爱国主义时代内涵、深化命运与共价值意蕴、坚持“主体间性”内在遵循。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与发展需要从优化课堂教学、丰富课程设置、搭建实践平台、增强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推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辉煌成就,积淀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加强医学生党史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坚定医学生理想信念。文章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党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党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促进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传承和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文章主要分析了民办本科院校国贸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并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国贸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础。
【摘 要】竞赛育人是以竞赛为载体,通过让学生参与比赛,来培养设计人才,从而得出竞赛对育人的驱动作用。文章首先对创新驱动竞赛育人进行了定义,对竞赛育人模式的特点及竞赛育人的创新驱动作用和成果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独有的教学特色,并对竞赛育人的创新作用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竞赛育人;创新驱动;教学  竞赛育人以竞赛为载体,竞赛会使人具有高度危机感,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驱动作用。通过竞赛育人的创新驱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奋斗的过程中,红色文化一直是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红色文化一直是我国独有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能够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于建设发展的需求,也可以充分彰显民族的独立时代价值,具有比较深远的政治教育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内渗透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思想,大学生的思想也逐渐被这些外来的思想所影响。在多元化思想相互冲击的新时代背景之下,需要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伴随高校规模化建设,新市场经济常态下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造就了“就业难”的现状,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率低、职业发展空间小等就业现状,在打乱原有人才市场发展均衡性的同时,也不利于区域社会稳定性格局的构建。在“就业双向制度”实施以来,为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文章基于高职学生就业不平等表现,就新时代创业基础教育的开展必要性和有效性开展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由此在有效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推动了区域稳定性发展。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改革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企业的党建工作也提高了重视。党建工作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可以起到领导和决策的作用。在确定企业的规划和发展目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党建工作也涉及了很多的实战经验及企业生产监督管理,它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路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各项风险系数。然而,由于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会对企业的党建工作规范性带来很大的影响,还会降低企业的凝聚力。只有采取合理的党建工作方法,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
在步入经济新常态后,各个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质化的问题仍然未解决,为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需将其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诉求相融合。文章以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入手,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分层递进融入高职护理专业的具体路径。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则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力抓手。创新教学管理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有效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主要方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尝试,逐渐在各大高校中得到推进。文章在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背景下,结合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理工科院校思政教育表现出诸多不足。教师应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确思政教育对自身学习生活具有积极意义。新时期,对于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今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时期理工科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理工科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理工科院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