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自习看语言材料,也具有口语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音。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多年,发现小学生英语朗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朗读现状
1、朗读与理解脱离。朗读过程中,学生声音很响亮,声嘶力竭,但纯粹是嘴巴上的劳动,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和记忆,很快就进入疲惫状态。读了很久的英语,却一点没有得到内化。这样的朗读十分不利于持久学习。
2、朗读与字形脱离。在英语课的新授过程中,老师往往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来引入新单词的教学,然后进行大量的操练。但是所呈现的图片只有画面没有单词,有时只是一闪而过。整个课堂在热闹的氛围中结束,至始至终都没有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认读单词以及相应的对话。然后在第二课时或复习的时候再进行单词的读与默写。这样把认字与读音完全隔离开来,没有做到音、形、义的结合,学生的课后复习也是劳心、劳力。
3、朗读与目标脱离。经常在早读课听到教师让学生读书,任务就是“读书”两字。但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不知道重点读什么,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开小差,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甚至处于真空状态。读书的效果可见甚微。
4、朗读与美感脱离。很多集体朗读的时候,有的学生出现明显的拖音,读得不整齐,或是漫不经心,或是滑句,或是一股脑儿全部读完,没有节奏感。有的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其实根本就没有发出声音,存在假读的现象。让我们的英语朗读一点都没有语感,更没有了美感。
二、有效朗读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持续性差,兴趣易变,不稳定,如果不能以趣味吸引学生,学生会在反复的训练中感到枯燥,在绕口的朗读面前失去信心。我们可以改变一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1、改变朗读形式。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还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但千万别忽视了默读的作用。特别是在新授课以后,我习惯让学生根据课堂中的习得,花上几分钟时间,对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性地记忆,理解其意思及用法。这就是一种默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大声朗读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铺垫为学生的有效朗读与记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地步,不可忽视。
目前小学生朗读的最大问题是节奏感的缺失,一部分学生朗读英语甚至拖音很重。“Chant”是指在教学中有意的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可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课堂内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比如在教学牛津教材3Burdtll A good idea一课时,我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编制了如下的chant:Swimming.swimming.Do you like swimming?Yes,yes.l like swimming.Running.running,Do you like running?No.no.I don’t like runmng.
然后,再鼓励学生根据既有的chant格式自己编新的cb.ant.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训练学生对意群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学习效果。
2、培养朗读习惯。录音磁带大多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的,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对于初学英语者。应尽可能多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然而听录音比较枯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善于听录音的习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学生学英语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开展“比一比”的活动,激发学生听录音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朗读必须用心去读。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大脑并用,最初可能达不道这个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一一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特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指到哪,既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是起始阶段英语学习有效途径之
3、激发朗读兴趣。对于后进生的指导上,帮助他们纠正错音,对个别难读的句子,多领读几遍尤为重要。我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安排语音语调很好的学生,对后进生进行及时,专业地辅导。这样每次新课跟读录音后的自读时间,他们的效率才能达到最高。除了对后进生的指导外,我还经常采用小组朗读的方式,设定每组一个小老师,有小老师安排本组学生进行“竞赛读”、“分角色读”“朗读表演”等,激发小组每一个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每一位学生的成就感,树立信心,从而进一步获得学好英语的动力。
各种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朗读比赛活动成为英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朗读的极大兴趣。例如:可以在班级中设立“英语朗读明星”、“每周朗读一星”等。也可以举行全校性的朗读、朗诵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对英语朗读的浓厚兴趣,同时朗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英语学习的效率也大大得到了加强。
英语朗读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阅读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枢纽。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强学生朗读的效率。当英语朗读成为学生的需要之后,经常性的英语朗读在英语词形声符和语义内涵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学生英语的语感自然形成。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多年,发现小学生英语朗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朗读现状
1、朗读与理解脱离。朗读过程中,学生声音很响亮,声嘶力竭,但纯粹是嘴巴上的劳动,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和记忆,很快就进入疲惫状态。读了很久的英语,却一点没有得到内化。这样的朗读十分不利于持久学习。
2、朗读与字形脱离。在英语课的新授过程中,老师往往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来引入新单词的教学,然后进行大量的操练。但是所呈现的图片只有画面没有单词,有时只是一闪而过。整个课堂在热闹的氛围中结束,至始至终都没有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认读单词以及相应的对话。然后在第二课时或复习的时候再进行单词的读与默写。这样把认字与读音完全隔离开来,没有做到音、形、义的结合,学生的课后复习也是劳心、劳力。
3、朗读与目标脱离。经常在早读课听到教师让学生读书,任务就是“读书”两字。但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不知道重点读什么,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开小差,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甚至处于真空状态。读书的效果可见甚微。
4、朗读与美感脱离。很多集体朗读的时候,有的学生出现明显的拖音,读得不整齐,或是漫不经心,或是滑句,或是一股脑儿全部读完,没有节奏感。有的只是做做样子,动动嘴唇,其实根本就没有发出声音,存在假读的现象。让我们的英语朗读一点都没有语感,更没有了美感。
二、有效朗读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持续性差,兴趣易变,不稳定,如果不能以趣味吸引学生,学生会在反复的训练中感到枯燥,在绕口的朗读面前失去信心。我们可以改变一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1、改变朗读形式。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还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但千万别忽视了默读的作用。特别是在新授课以后,我习惯让学生根据课堂中的习得,花上几分钟时间,对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性地记忆,理解其意思及用法。这就是一种默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大声朗读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铺垫为学生的有效朗读与记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地步,不可忽视。
目前小学生朗读的最大问题是节奏感的缺失,一部分学生朗读英语甚至拖音很重。“Chant”是指在教学中有意的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可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课堂内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比如在教学牛津教材3Burdtll A good idea一课时,我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编制了如下的chant:Swimming.swimming.Do you like swimming?Yes,yes.l like swimming.Running.running,Do you like running?No.no.I don’t like runmng.
然后,再鼓励学生根据既有的chant格式自己编新的cb.ant.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训练学生对意群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学习效果。
2、培养朗读习惯。录音磁带大多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的,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对于初学英语者。应尽可能多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然而听录音比较枯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善于听录音的习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学生学英语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开展“比一比”的活动,激发学生听录音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朗读必须用心去读。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大脑并用,最初可能达不道这个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一一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特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指到哪,既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是起始阶段英语学习有效途径之
3、激发朗读兴趣。对于后进生的指导上,帮助他们纠正错音,对个别难读的句子,多领读几遍尤为重要。我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安排语音语调很好的学生,对后进生进行及时,专业地辅导。这样每次新课跟读录音后的自读时间,他们的效率才能达到最高。除了对后进生的指导外,我还经常采用小组朗读的方式,设定每组一个小老师,有小老师安排本组学生进行“竞赛读”、“分角色读”“朗读表演”等,激发小组每一个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每一位学生的成就感,树立信心,从而进一步获得学好英语的动力。
各种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朗读比赛活动成为英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朗读的极大兴趣。例如:可以在班级中设立“英语朗读明星”、“每周朗读一星”等。也可以举行全校性的朗读、朗诵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对英语朗读的浓厚兴趣,同时朗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英语学习的效率也大大得到了加强。
英语朗读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阅读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枢纽。流畅的朗读不但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强学生朗读的效率。当英语朗读成为学生的需要之后,经常性的英语朗读在英语词形声符和语义内涵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学生英语的语感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