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5月,随着中小学复课复学时间的临近,为了巩固疫情防控阻击战成果,如何做好中小学复课复学前后的后勤管理工作,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凸显棘手。面对新困难,新挑战,我们要勇于面对,化挑战为科研机遇,探索有关信息技术与学校后勤管理应用相结合,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凸显信息技术的作用。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为例,结合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疫情防控工作中后勤管理工作的应用研究,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复课复学前后阶段的后勤保障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分阶段融合应用研究,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疫情防控;后勤管理;后勤信息化
面对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其中包括对传统教育教学管理的影响很大。在此形势下国家做出英明决策,视疫情防控形势推迟学校学生开学时间,学校整个教学计划安排被打乱,学生过了史上最长的一个假期。因为全国教育系统师生人数众多、涵盖面广,学校是个特殊的场所,学生也是特殊的群体,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在疫情中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在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到位,疫情会在这个群体内迅速爆發,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影响到全国取得阶段性阻击疫情胜利的成果。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是2019年新开办的一所具有创新机制的九年一贯制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由华南师范大学、花都区教育局联合管理,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的管理模式,在校生规模640人,开办一个学期就于2020年初遇上本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开办学校方方面面都在摸索中前进,还未步入正轨,特别后勤管理工作方面,尤其是传染病防治与预防,没有任何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经验,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利用有效的管理软件或硬件设备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非常有研究意义和经验借鉴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复课复学前、后阶段后勤管理应用情况
学校在复课复学前的主要工作是上级文件的传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网络移动办公、在线统计上报师生动向和实际情况信息、统计滞留疫区及居家自我隔离人员的健康情况、研究制定学校两案两流程十制度一封信一健康卡、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部署门岗安全保卫防控工作“五个一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线上课堂等。充分发挥“互联网 ”优势,减少和避免人员回校聚集,运用信息技术视频会议软件召开远程视频会议,传达疫情防控文件精神,研究学校疫情防控存在哪些不足和隐患,部署学校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号、微信工作群、QQ班级群等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最新工作动态及部署、疫情防控相关文件、疫情防控操作指引等资讯;通过微信、QQ、番茄表单、问卷星等软件及小程序,实行学生体温“每日上报”及“零报告”制度,积极配合做好有关人员筛查核查等工作。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优质高效地顺利开展,鼓励教职员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以居家互联网线上办公形式开展工作,教职员工不出门、不聚集、不接触,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不同工作场景应用了不同功能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建立联防联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线上工作,“无接触”工作。学校复课复学前常用的信息应用技术有以下几种:
“钉钉(Ding-talk)”是一款专为企业打造的办公协同多端平台,为企业运营提供免费功能模块,包括:网络办公电话、企业通讯录、视频会议、智能人事、钉信息必达等功能,其中视频会议功能疫情期间学校使用最为广泛,可以同时容纳302人同时开会,对于学校召开线上行政会议,线上教职工会议,传达上级部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文件精神,研究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起到很好的作用。
“腾讯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络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功能非常强大,包括:视频通话、网络硬盘、支持在线聊天、QQ邮箱、共享文件、腾讯文档等多种功能,并可相互联互通多种通讯终端。QQ班级群和腾讯文档在班主任进行线上班级管理中使用广泛,班级群方便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布置疫情期间居家作业,跟学生视频家访,用腾讯文档在线接龙摸查学生疫情期间情况,特别是统计数据时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编辑,也能实时进行数据保存,防止数据丢失。
“穗康”小程序是广州市政府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发的一款微信小程序,有健康自查上报、医疗物资捐赠、疫情线索上报、口罩预约购买等功能,实现疫情监测功能,准确分析人员流动数据,提供人员健康数据参考信息,广大学校教职员工、家属、学生及家长等都通过“穗康”小程序如实上报自己健康情况,上报自己行程有没有到过疫区,有没有接触过或者疑似接触过疫区返回的人员,快速准确提供广大师生的健康状况。
“Course Maker软件”是一款提供微课制作平台的电脑录屏软件,拥有大量课程素材,录制微课操作简捷,支持图文、视频、PPT、word、音频等多种格式混合编辑。微课是疫情期间各学校“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教学形式,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复课复学前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环节,保证居家期间广大学生学业学习不间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后勤信息技术教辅老师也培训其他科任教师学会使用微课进行线上教学,使也从中学到新的技能,转变成“网红”角色,从讲台转移到屏幕。后勤部门也利用微课堂对一线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和线上进行模拟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沙盘演练。
学校在复课复学后的主要工作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下的防控工作,应用物联网技术,布控从进校门到学校每一个角落都能采集学生信息及防控,根据中小学复课复学疫情防控指引,做好校门口测温,学生健康零报告及日报告,复课复学后师生的健康核查,假期防控期间的出行轨迹检验等,利用门口人脸识别系统、红外测温仪设备系统、“穗康”小程序健康码登记系统、微信智慧校园、个人轨迹核查功能、智慧课堂管理系统、食堂人脸识别消费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学校防控应急响应机制、校园环境卫生监管系统的应用研究,利用平台数据和学生活动轨迹的采集,加强防控管理工作,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复课复学后常用的信息应用技术有以下几种: “人脸识别 红外测温”系统是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研究实施的一个人员进出管理系统,在原有人脸识别道闸的基础上,增加红外测温摄像枪及黑体测温仪设备,作为学校复课复学后把好第一道关口的信息化智慧校园的应用,避免调用众多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人为额温测温及登记的繁琐操作,于校门口外间隔一米排队通过人脸识别闸机和红外测温进校,家长随即收到学生入校短信通知,人员进出校园形成记录存档,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系统则立刻响警报提示体温异常,执勤老师禁止体温异常者入校并到门口临时隔离观察室进行体温计腋温复测,如复测腋温超过警戒温度且经流行病学调查疑似接触史的随即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逐级上报。
“扫码进校 轨迹核查”系统是学校利用“穗康”小程序的“穗康码”结合通讯运营商轨迹查询功能,开发链接到学校微信公众服务号上,应用于学校外来人员进校管理,校外来访人员需在校门口关注学校公众服务号,进行进校扫码登记个人健康信息,同时通过系统输入手机号码查询近14天个人轨迹信息,录入测温数据,全部绿码同行,同时系统生成记录档案。特别是复课复学后无法再线上实施的新教师招聘试教环节和现场答辩环节,学校步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承办的一些线下教育教学教研等活动,即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又能完成常态下的疫情防控工作。
“廣州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署的一款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是各所学校开展卫生保健工作重要工作平台,具有数据真实性、源头基础性、防治动态性特点,对系统掌握广州市所有学生传染病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为广州市制定学生健康预防控制策略与传染病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也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实现每天晨午检上报、零上报、因病缺勤上报、病程追踪、流行病监测预警等功能,要求班主任每天按时按点完成。
“广州市安全教育平台”是中国教育协会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建设起来的安全教育平台,平台的宗旨是“深化互联网 安全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随时随处可学安全知识。”,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为学校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和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可以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和辅导学生自主自学安全知识、可以协助学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提升各种应急疏散演练效果、可以加强家校互动,提高家长的安全监管意识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学校疫情防控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优劣势
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不断赋能和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实践还促进了很多信息技术版本的更新换代,例如,1.疫情监测分析数据准确。每个独立活动能力人的手机通讯信号都是一个信息点,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真实而且相互密切联系,坐过哪班次的列车或飞机,整车或整机的人员信息都能相互关联,个体和群体的活动关联也能通过大数据反映出来,去过哪个地方,跟哪些人接触过,都能做到非常精准无误,同时借助大数据可视化的模式,帮助正在居家隔离的人们及时、全面、便捷的了解疫情进展和实时动态;2.大数据分析提供疫情防控依据。“穗康”小程序刚开始只是上报健康情况,学校无法知道学生填报情况,只能再用番茄表单APP或者问卷星再次收集教职员工及学生每天小程序填报的信息,版本升级后,针对教育系统每天大量的统计工作,系统结合企业微信班级管理,开放后台查阅数据权限,使班主任老师能实时查看学生填报信息,为科学管理学生提供便捷服务;3.技术应用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率。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守住校门口第一道防线,大批量学生进校前要进行体温初步筛选,“人脸识别 红外测温”仪器设备能快速对学生体温进行测温并对信息进行采集,相比人工测温,AI技术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测温效率、减少交叉感染,测温误差控制在0.05摄氏度上下,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大大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4.翻转“互联网 防疫”新生活方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改变着普通大众的生活养成,“无接触”购物及生活体验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消费观,同时疫情期间信息技术使教育系统的正常教学进度得到保障,钉钉、QQ课堂等线上课堂的普及应用,众多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得到了超充分利用,实现“停课不停学”。
目前,信息技术在学校疫情防控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信息统计的真实性有待确认。学生信息摸查数据的统计工作,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持续有效的统计学生信息,核查学生填报数据的真实性,疫情防控的大数据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2.线上教学的成效有待检验。学生因学习环境、授课方式改变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静不下心来,学不进去。学生的学习在监控上有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家长因复工复产需要上班,未能有效监督到孩子学习。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容易沦为网瘾少年,诱发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等;3.各信息技术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开放。各种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或平台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不利于学校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校疫情防控后勤管理工作出现的数据收集、分析统计等问题,实现疫情防控期间及开学复课前后“无接触”收集数据,“无接触”推进后勤疫情防控工作,在完成上级安排的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能优化学校后勤管理工作,防止疫情的传播、扩散。通过实践应用综合分析对比,选用合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技术,包括应用软件、数据采集APP(问卷星、番茄表单、表单大师)、微信小程序、数字智慧校园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人脸识别、红外测温等,在后勤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研究,有效优化学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为学校在新常态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长汉.信息技术赋能疫情防控[J].时代人物,2020(01).
[2] 张中兴,郭彦颖,邵路才.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医学职业院校信息化推进与创新——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化工作实践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04):143—145.
[3] 朱玉,尚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助力疫情防控[J].中国信息界,2020(02).
[4] 党伟华,芦晓宾,白明信.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12):106.
【关键词】信息技术;疫情防控;后勤管理;后勤信息化
面对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其中包括对传统教育教学管理的影响很大。在此形势下国家做出英明决策,视疫情防控形势推迟学校学生开学时间,学校整个教学计划安排被打乱,学生过了史上最长的一个假期。因为全国教育系统师生人数众多、涵盖面广,学校是个特殊的场所,学生也是特殊的群体,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在疫情中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在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到位,疫情会在这个群体内迅速爆發,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影响到全国取得阶段性阻击疫情胜利的成果。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是2019年新开办的一所具有创新机制的九年一贯制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由华南师范大学、花都区教育局联合管理,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的管理模式,在校生规模640人,开办一个学期就于2020年初遇上本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开办学校方方面面都在摸索中前进,还未步入正轨,特别后勤管理工作方面,尤其是传染病防治与预防,没有任何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经验,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利用有效的管理软件或硬件设备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非常有研究意义和经验借鉴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复课复学前、后阶段后勤管理应用情况
学校在复课复学前的主要工作是上级文件的传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网络移动办公、在线统计上报师生动向和实际情况信息、统计滞留疫区及居家自我隔离人员的健康情况、研究制定学校两案两流程十制度一封信一健康卡、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部署门岗安全保卫防控工作“五个一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线上课堂等。充分发挥“互联网 ”优势,减少和避免人员回校聚集,运用信息技术视频会议软件召开远程视频会议,传达疫情防控文件精神,研究学校疫情防控存在哪些不足和隐患,部署学校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号、微信工作群、QQ班级群等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最新工作动态及部署、疫情防控相关文件、疫情防控操作指引等资讯;通过微信、QQ、番茄表单、问卷星等软件及小程序,实行学生体温“每日上报”及“零报告”制度,积极配合做好有关人员筛查核查等工作。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优质高效地顺利开展,鼓励教职员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以居家互联网线上办公形式开展工作,教职员工不出门、不聚集、不接触,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不同工作场景应用了不同功能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建立联防联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线上工作,“无接触”工作。学校复课复学前常用的信息应用技术有以下几种:
“钉钉(Ding-talk)”是一款专为企业打造的办公协同多端平台,为企业运营提供免费功能模块,包括:网络办公电话、企业通讯录、视频会议、智能人事、钉信息必达等功能,其中视频会议功能疫情期间学校使用最为广泛,可以同时容纳302人同时开会,对于学校召开线上行政会议,线上教职工会议,传达上级部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文件精神,研究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起到很好的作用。
“腾讯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络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功能非常强大,包括:视频通话、网络硬盘、支持在线聊天、QQ邮箱、共享文件、腾讯文档等多种功能,并可相互联互通多种通讯终端。QQ班级群和腾讯文档在班主任进行线上班级管理中使用广泛,班级群方便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布置疫情期间居家作业,跟学生视频家访,用腾讯文档在线接龙摸查学生疫情期间情况,特别是统计数据时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编辑,也能实时进行数据保存,防止数据丢失。
“穗康”小程序是广州市政府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发的一款微信小程序,有健康自查上报、医疗物资捐赠、疫情线索上报、口罩预约购买等功能,实现疫情监测功能,准确分析人员流动数据,提供人员健康数据参考信息,广大学校教职员工、家属、学生及家长等都通过“穗康”小程序如实上报自己健康情况,上报自己行程有没有到过疫区,有没有接触过或者疑似接触过疫区返回的人员,快速准确提供广大师生的健康状况。
“Course Maker软件”是一款提供微课制作平台的电脑录屏软件,拥有大量课程素材,录制微课操作简捷,支持图文、视频、PPT、word、音频等多种格式混合编辑。微课是疫情期间各学校“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教学形式,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复课复学前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环节,保证居家期间广大学生学业学习不间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后勤信息技术教辅老师也培训其他科任教师学会使用微课进行线上教学,使也从中学到新的技能,转变成“网红”角色,从讲台转移到屏幕。后勤部门也利用微课堂对一线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和线上进行模拟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沙盘演练。
学校在复课复学后的主要工作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下的防控工作,应用物联网技术,布控从进校门到学校每一个角落都能采集学生信息及防控,根据中小学复课复学疫情防控指引,做好校门口测温,学生健康零报告及日报告,复课复学后师生的健康核查,假期防控期间的出行轨迹检验等,利用门口人脸识别系统、红外测温仪设备系统、“穗康”小程序健康码登记系统、微信智慧校园、个人轨迹核查功能、智慧课堂管理系统、食堂人脸识别消费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学校防控应急响应机制、校园环境卫生监管系统的应用研究,利用平台数据和学生活动轨迹的采集,加强防控管理工作,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复课复学后常用的信息应用技术有以下几种: “人脸识别 红外测温”系统是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研究实施的一个人员进出管理系统,在原有人脸识别道闸的基础上,增加红外测温摄像枪及黑体测温仪设备,作为学校复课复学后把好第一道关口的信息化智慧校园的应用,避免调用众多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人为额温测温及登记的繁琐操作,于校门口外间隔一米排队通过人脸识别闸机和红外测温进校,家长随即收到学生入校短信通知,人员进出校园形成记录存档,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系统则立刻响警报提示体温异常,执勤老师禁止体温异常者入校并到门口临时隔离观察室进行体温计腋温复测,如复测腋温超过警戒温度且经流行病学调查疑似接触史的随即启动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逐级上报。
“扫码进校 轨迹核查”系统是学校利用“穗康”小程序的“穗康码”结合通讯运营商轨迹查询功能,开发链接到学校微信公众服务号上,应用于学校外来人员进校管理,校外来访人员需在校门口关注学校公众服务号,进行进校扫码登记个人健康信息,同时通过系统输入手机号码查询近14天个人轨迹信息,录入测温数据,全部绿码同行,同时系统生成记录档案。特别是复课复学后无法再线上实施的新教师招聘试教环节和现场答辩环节,学校步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承办的一些线下教育教学教研等活动,即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又能完成常态下的疫情防控工作。
“廣州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署的一款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是各所学校开展卫生保健工作重要工作平台,具有数据真实性、源头基础性、防治动态性特点,对系统掌握广州市所有学生传染病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为广州市制定学生健康预防控制策略与传染病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也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实现每天晨午检上报、零上报、因病缺勤上报、病程追踪、流行病监测预警等功能,要求班主任每天按时按点完成。
“广州市安全教育平台”是中国教育协会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建设起来的安全教育平台,平台的宗旨是“深化互联网 安全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随时随处可学安全知识。”,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为学校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和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可以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和辅导学生自主自学安全知识、可以协助学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提升各种应急疏散演练效果、可以加强家校互动,提高家长的安全监管意识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学校疫情防控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优劣势
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不断赋能和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实践还促进了很多信息技术版本的更新换代,例如,1.疫情监测分析数据准确。每个独立活动能力人的手机通讯信号都是一个信息点,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真实而且相互密切联系,坐过哪班次的列车或飞机,整车或整机的人员信息都能相互关联,个体和群体的活动关联也能通过大数据反映出来,去过哪个地方,跟哪些人接触过,都能做到非常精准无误,同时借助大数据可视化的模式,帮助正在居家隔离的人们及时、全面、便捷的了解疫情进展和实时动态;2.大数据分析提供疫情防控依据。“穗康”小程序刚开始只是上报健康情况,学校无法知道学生填报情况,只能再用番茄表单APP或者问卷星再次收集教职员工及学生每天小程序填报的信息,版本升级后,针对教育系统每天大量的统计工作,系统结合企业微信班级管理,开放后台查阅数据权限,使班主任老师能实时查看学生填报信息,为科学管理学生提供便捷服务;3.技术应用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率。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守住校门口第一道防线,大批量学生进校前要进行体温初步筛选,“人脸识别 红外测温”仪器设备能快速对学生体温进行测温并对信息进行采集,相比人工测温,AI技术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测温效率、减少交叉感染,测温误差控制在0.05摄氏度上下,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大大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4.翻转“互联网 防疫”新生活方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也改变着普通大众的生活养成,“无接触”购物及生活体验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消费观,同时疫情期间信息技术使教育系统的正常教学进度得到保障,钉钉、QQ课堂等线上课堂的普及应用,众多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得到了超充分利用,实现“停课不停学”。
目前,信息技术在学校疫情防控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信息统计的真实性有待确认。学生信息摸查数据的统计工作,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持续有效的统计学生信息,核查学生填报数据的真实性,疫情防控的大数据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2.线上教学的成效有待检验。学生因学习环境、授课方式改变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静不下心来,学不进去。学生的学习在监控上有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家长因复工复产需要上班,未能有效监督到孩子学习。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容易沦为网瘾少年,诱发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等;3.各信息技术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开放。各种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或平台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不利于学校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校疫情防控后勤管理工作出现的数据收集、分析统计等问题,实现疫情防控期间及开学复课前后“无接触”收集数据,“无接触”推进后勤疫情防控工作,在完成上级安排的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能优化学校后勤管理工作,防止疫情的传播、扩散。通过实践应用综合分析对比,选用合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技术,包括应用软件、数据采集APP(问卷星、番茄表单、表单大师)、微信小程序、数字智慧校园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人脸识别、红外测温等,在后勤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研究,有效优化学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为学校在新常态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长汉.信息技术赋能疫情防控[J].时代人物,2020(01).
[2] 张中兴,郭彦颖,邵路才.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医学职业院校信息化推进与创新——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化工作实践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04):143—145.
[3] 朱玉,尚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助力疫情防控[J].中国信息界,2020(02).
[4] 党伟华,芦晓宾,白明信.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