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中存在的高职院校未形成合作保障机制、教师对转型缺乏正确认识、企业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论述“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的优势及实施思路,并从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实现科研力量对接、引进企业师资、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论述基于“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路径。
  【关键词】“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  “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093-03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足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虽然这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高職院校在数量上和普通高校不相伯仲,甚至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承担者,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人才发生了转变,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随之改变。《方案》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未来5~10年内要实现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办学模式的转变,强调要突出产教融合、增加实践、充实“双师型”教师力量。由此观之,企业深度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现实是,校企合作存在着“壁炉现象”,即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如何搭建实现校企共赢的资源流转平台,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增强企业合作意愿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是否会表现出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意愿取决于两者间能否形成一种平衡的资源依赖关系,从而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形成一致目标。
  一、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所有组织都无法掌握自身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导致组织的目标与资源之间存在着战略差距。无论是有形资源(设备、厂房等),还是无形资源(组织才能、技术、专利等),在这两方面,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做到内部自给自足,只有和其他组织建立起资源相互交换的关系,也就是资源依赖关系,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和企业在组织属性、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从资源依赖理论角度进行分析,谋求发展是两者合作的出发点。因为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迎接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形成的新挑战;企业则要不断巩固技术、人力、创新等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提升校企双方资源依赖程度,逐渐实现资源依赖的平衡,是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先决条件之一。然而,目前的研究显示,高职院校普遍欠缺激发企业合作意愿的核心资源,针对这种现状,有必要借助资源依赖理论对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进行分析,探索满足双方资源依赖平衡的策略。
  二、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未形成合作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师资丰富,实验设施完善,相对企业而言,开展科研工作更为便利,然而,校企深入合作少,流于形式多,没有实现校企合作的初衷。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保障机制,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管理制度,一方面在绩效工资、职称导向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的倾斜力度较小,没有达到激励效果;另一方面未能做好教师培养期间全脱产保障工作,导致教师投入度不高。二是高职院校未形成对合作企业需求调研机制,对企业的需求调研不够充分。
  (二)教师对转型缺乏正确认识。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教师对转型存在一定的顾虑,不仅没有表现出该有的积极,反而有疲于应付敷衍对待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教师在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矛盾心理。虽然“双师型”教师更符合当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但是成为“双师型”要耗费教师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没有足够力度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存在应付敷衍的心理。二是教师在转型的过程中缺乏组织归属感和安全感。教师无论是到企业进行实践还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都需要离开教学岗位融入一个新的组织中,不仅容易产生教学岗位会被其他教师取代的焦虑,还会因为在新的组织中身份尴尬而缺乏归属感。
  (三)企业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对于企业而言,高职院校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支持指导的提供者,新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的合作者,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能够影响企业技术应用型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然而,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的利益诉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或技术服务都是短期行为,而企业的生产项目具有延续性,教师的中途离开会影响项目的完整性;二是企业希望由固定的教师队伍来提供技术服务,降低不稳定因素产生的成本,而高职院校则希望更多的教师获得培养机会,两者在合作意愿上的相悖,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的合作积极性。
  三、“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分析
  (一)“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的构建。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资源依赖关系,如果两者之间的资源依赖不平衡,权力就会变得不平等,因此需要找到中间体资源,平衡两者间资源依赖关系,以便寻求更好的发展。现有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企业愿意为高职院校提供的资源十分有限,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提供的技术、人力资源也十分有限,双方的资源输入和输出不对等,难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未能将教师转换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服务型人力资源,合作停留在浅层次,迫切需要提高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资源吸收转换率,从而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往深层次发展。对此,可构建以教师作为中间体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见图1)。在该模型中,“双师型”教师有两个来源,分别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精英、能工巧匠。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资源保持双向流动,企业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实践场地、行业技术、实操经验、社会资源等,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科研人才与科研环境,携手开展项目开发、课题研究等工作。   图1  “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
  (二)“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的优势。苏格兰著名细胞生物学家Griffin AS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利他性合作,认为“合作”是互相付出成本为他者创造生存资源的过程。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表现出了很强的利他性,在付出成本为他者创造生存资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相应的发展资源。“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高职院校摈弃了以自身意愿为主的合作观念,形成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实现校企双赢的共同目标;二是校企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换;三是以教师作为校企资源吸收转换的载体。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中间体,能够及时发现并反馈人才培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以教师作为主体的技能培训、科研成果转化、专家支持等成为高职院校向企业输送资源的主要形式,并通过这些形式实现资源依赖关系的动态平衡。
  (三)“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的实施思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对于建立校企双方内在要素之间的对接关系有着直接的作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新鲜血液为企业带去活力,助其提高科研技术水平,打造属于企业的核心力量。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需要互相对接的内在要素繁多,能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动态平衡的资源依赖关系是合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除此之外,高水平的资源依赖需要合作者互相信任、互惠互利,通过资源流动创造价值。根据“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企业和高职院校在理想状态下可以实现资源依赖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稳定状态是难以保持的,因此,在实践“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时,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持动态平衡,形成高水平的资源依赖关系。第一,完善校企合作培养的顶层设计,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形成良好的资源依赖关系;第二,加大对科研成果和技术的支持力度,校企携手解决技术难题,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巩固资源依赖关系;第三,引进企业师资,建设企业指导教师队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企业教师队伍的形式与规模,甄选个人素质符合高职院校要求的企业师资,增强资源依赖关系;第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包括教师考核、激励与监督,消除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顾虑和担忧,保障资源依赖关系。
  四、基于“企业—教师—高职院校”资源依赖模型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路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形成资源依赖关系。在市场调节下实现平等的资源互换是合作的最大特点。要以教师作为合作纽带,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体系,形成校企间的资源依赖关系,并通过顶层设计确保资源依赖关系的稳定。校企之间展开合作,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合作对话机制,如成立“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理事会,保障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就培养策略、整合校企合作培养资源等进行沟通,发挥企业专家在培养过程中的辅助作用。作为培养工作的引领机构,学校要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员工的知识体系和素质能力,培养管理运行机制,培养方式等进行规划和指导,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三个面向”原则:一是面向企业,高职院校要听取企业的诉求,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关系,使企业能够参与培养各环节的决策和执行,而不是将高职院校的意愿强加于企业。二是面向教师,教师作为被培养的对象,校企在提供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基础上,要充分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促使教师在实践进修、科技服务、项目合作的过程中积累对于职业的认识,补充自身对于实践经验的缺失,提升实践技能,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型。三是面向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利用企业的优势,培养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契合市场需求的“双师型”师资。
  (二)实现科研力量对接巩固资源依赖关系。一方面,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可以为企业提供实现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囿于办学层次较低和科研条件一般等客观因素,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十分困难。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旨在通过共同研究课题、开发项目、攻克技术难题等形式构建既能够满足企业革新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又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的互惠共赢平台,从而不断巩固校企之间的资源依赖关系。首先在课题研究方面,教师从协助企业工艺改进、设备设计的过程中积累教学的素材,丰富教学课堂;其次在项目开发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调查,风险分析、反复测试等工作中所需的人力物力;最后在攻克技术难题方面,高职院校在学术信息、科研设备、科研人才、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恰好可以和企业普遍存在的对技术消化吸收难、重大技术攻关难等劣势互补。在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互惠共赢表现为:一是教师不断完善知識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技能,逐渐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高职院校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有助其申报优秀学科梯队、优秀学术带头人等;三是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问题,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引进企业师资增强资源依赖关系。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的专业技术技能,即高职院校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培养过程中,进修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师经常性的进修、培训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超出了一般高职院校的承受能力,且培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引进企业师资,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精英、能工巧匠走进课堂,使之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部分,是加速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一方面,要建立起企业师资聘任和考核机制,吸收多层次企业人员参与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利用企业师资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扎实等优势,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与技术创新,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建立“双导师制”,即企业师资和高职院校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校内导师负责理论知识指导,企业导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职业素质。   (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保障资源依赖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越来越强。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教师在生产一线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企业将会面临金钱、法律纠纷等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企业对校企合作培养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企业师资到高职院校进行“游教”也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难题,因是兼职教师,突发性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教学秩序的失调,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造成了更多的困难。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消除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难题,有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建立校企人才资源库。无论是到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科技服务的高职院校教师,还是从企业引进的技术精英、高技能人才以及校企双方的管理人员,都加入到校企共享的人才资源库中,明确人才的工作职责与权力、校企的责任与权利,消除企业在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安全保障的顾虑。其次,建立校企互相认可的考核体系。将校企双方的人才在对方单位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记录在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责。最后,立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如发挥好职称评聘的正面效应,摈弃“唯学历”“唯科研”的评聘标准,形成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职称评审导向。
  【参考文献】
  [1]Ring,Peter Smith.Van De Ven,Andrew H.Developmental Processes of Cooperativ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4,19(1)
  [2]Patricia,Karathanos.Inter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from a resource-dependence perspective[J].MCB University Press,1996(1)
  [3]唐国华,唐志贤.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学校资源依赖度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2(25)
  [4]王小宁,陈建帮,刘娜.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卓越计划”校企联合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6(6)
  [5]Griffin,Ashldgh S.West,Stuarf A.Buckling,Angus.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pathogenic bacteria[J].Nature,2004,430(7003)
  [6]古翠凤,王绿原.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的自主性、规范性和生态性[J].教育与职业,2016(2)
  [7]Einar,Rasmussen.How community ventures mobilise resources Developing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embedded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2013(19)
  [8]杨金栓.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合作动因、定位及路径选择——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J].職教论坛,2016(13)
  [9]杨琼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资源平台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2017(17)
  [10]董建强,陈雁.“校企合作”是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
  [11]詹丽丽.广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12]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XY2019ZD01)
  【作者简介】詹丽丽(1992—  ),女,广西北海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是甘肃省六大行动之一。通过5年时间,一大批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和规模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崛起,为甘肃省草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活力,起到
主要分析90年代战术导弹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特点,指出该市场将呈下降趋势,产品销售竞争将更加激烈。 It main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market characterist
古埃及绘画和中国绘画都运用了四维空间的表述方式,文章通过分析两者不同的四维空间表述情境,发现其各自处理时空维度的差异性:古埃及绘画根据物体的理性概念多次综合观察,追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实施了 ,可医疗纷纷还会存在下去。我们在解决医疗纠纷时 ,要注意“解除疑虑、清除误解” ,要有“耐心、细心、诚心、,同情心” ,要认真地“听、看
城市绿地系统合理的规划对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对黄石市土地进行分类并提取绿地信息,对绿地系统的景观格局进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畜产品市场占有量日益增大。已经达到了相对过剩的水平,人们对畜产品的安全和卫生标准格外关注,已经不满足吃得到、吃得饱,正在追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正> 在我院研制的海防导弹产品中,已有两种型号在研制任务书或专项通知书中明确提出对其分系统和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按GJB151-86《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敏感度要求》和G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针对广西高校体育院系创业型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创业课程设置、创业师资、创业实践平台、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以社会需求为基点、精心培育创业意识、科学设置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业师资队伍、深化创业型实践平台、健全创业型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广西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广西高校 创业型 体育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本文概述了HARM导弹的研制过程,给出了该导弹的技术性能、研制与采购经费以及各种试验方法;介绍了作战使用方法和改进情况,对B型的产量和C型的竞争情况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