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救治体会

来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j1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 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5-0357-01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大多是心电不稳定所致。本院最 近发生2例心梗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抢救病例,临床特征相似,预后不同。通过分析2个病 例救治过程,探讨心梗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及抢救方法。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性,53岁。因“胸痛10天”于2006年9月2日入院,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查体: 神清,BP116/90mmHg,心率88次/分,律不齐,闻早搏,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双肺底闻及 细湿罗音。辅助检查:ECG示窦性心律,V1~V5呈QS型,完全左束支阻滞,频发室早; 超声 心动图:左室前壁,前间隔运动降低,左室偏大,射血分数(EF)46%;血钾5.1mmol/L。诊 断: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KillipⅡ级,高血压病。予以“阿 司匹林、波立维、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美托洛尔、速尿”等治疗,胸痛缓解。入院后心 电监护示频发室早、室速(频率200次/分左右),先后应用电转复、可达龙针剂、利多卡因 针剂,入院6天内电除颤9次,期间应用冬眠、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室律均未能终止室速发作 。经与家属充分沟通,于第6天中午行PCI术,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段次全闭塞,TIMI 血流1级,右冠脉左室后支次全闭塞。于前降支近段放置3.0mm×25mm,3.0mm×14mm两 枚爱克塞尔支架,造影示血管无残余狭窄,远端TIMI血流3级。当晚18:30再发室速,反复 除颤5次,复苏失败,死亡。
  例2,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心悸3年,胸痛3天”于2006年10月7日入院,高血压病史10 余年。入院查体:神清,BP150/80mmHg,心率140次/分,律不规则,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 双肺闻及广泛湿罗音。辅助检查:ECG示快速型房颤,低电压,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不完 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左室前壁、侧壁和下壁运动减低,左室扩大,肺动脉高 压,二、三尖瓣中度反流,EF40%;血钾4.7mmol/L。入院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kil lipⅢ级,快速型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入院第1天胸痛缓解。入院第2天夜里23:20解大便 后 再发胸痛,血压84/52mmHg,房颤心律,146次/分,ECG:Ⅰ、avL、V5、V6导联ST段 抬高, 考虑再梗死。随即心电监护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95次/分,予以360J电除颤,恢复窦 律,随之转为房颤。此后室速反复发作,短阵或持续,先后应用可达龙、利多卡因针,不能 终止室速,累计共除颤5次。期间面罩吸氧,动脉血氧分压51mmHg,血压105/60mmHg,患者 神志一直清醒,极度烦躁。抢救1小时后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以咪唑安定镇 静 后转ICU。插管后再发室速1次,电转复。患者于第2天下午清醒,观察1周未再出现室速。
  
  2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初期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儿茶酚胺浓度增高,机体表现为交感兴奋,甚至出 现交感风暴[1]。交感风暴是指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 室速或室颤,通常需要电转复的积极治疗。交感过度兴奋后,心肌细胞的代谢及电生理特性 改变,使心肌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异位起搏点发生高频率的激动,或存在连续性折返,或因触 发机制使异位激动反复或持续形成。并且交感兴奋可以部分逆转Ⅰ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的作用,影响进一步治疗和抢救。这种特殊状态发生时,β受体阻断剂可能是最有效的抗心 律失常药物,但临床应用有时受制于心功能、血压、心率以及严重的气道疾病。本文报道的 2例病人均未使用静脉β阻断剂,例1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一直口服美托洛尔,例2病人因心功 能差未能使用,但最终通过镇静及机械通气挽救了患者生命。气管插管保护下使病人进入深 度睡眠状态对抑制交感兴奋是有效的,可能优于单纯的冬眠治疗。除此之外,心肌严重缺血 缺氧对心电不稳定可能起到诱发、促使持续或加重的作用[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在 短时间内纠正机体缺氧,在帮助病人度过交感风暴起到一定作用。有报告[3]急 性心肌梗死病人几乎均存在低氧血症,此可能源于泵功能衰竭及全身和肺局部的炎症反应导 致的肺淤血、肺水肿,低氧血症又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因此,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 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经气管机械通气并有效镇静是一种供选择的抢救手段,或能挽救部分 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郭继鸿.β受体阻滞剂应当成为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用药[J].中国心 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19:331-334.
  [2]Glazier JJ. Attenuation of reperfusion microvascular ischemia by aqueous ox ygen: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J].Am Heart J,2005,149:580-484.
  [3]张印明,高卫国,顾卫琴,等.急性心肌梗塞低氧血症的临床探讨[J].中国分子心 脏病学杂志,2006,6:76-7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20mg,共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观察颈动脉结构,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糖(GLU)、血脂及肝功能、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颈动脉IMT均明显降低(P<0.05);且
期刊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ADL  中图分类号:R743.3;R4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8)02-0139-02
期刊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高血压联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大连市中心医院联合协办,中华高血压杂志编辑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08年全国高血压与糖尿病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5月21日至24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于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交界、交叉的最新知识,邀请4位美国专家及2位华裔有成就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果患者以男性(84%),老年(年龄>60岁)为主,螺旋CT确诊率100%。40例(80%)有明确高血压,42例(84%)有剧烈胸背、腰背等处疼痛,其中大多数(68%)为胸背部疼痛。Stanford分型,A型14例(28%),B型36例(72%),经治疗后存活44例(88%),死亡6例(12%)。结论
期刊
[摘 要] 目的 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 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的13例确诊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 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的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的患者以头痛为首 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 M
期刊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老年;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8)02-016-02
期刊
[摘 要]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脑梗死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采用1995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记分评定。结 果 脑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 01),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非药物治疗对Ⅰ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确诊为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6个月总有效率达46.1%;12个月总有效率达69.2%。结论 Ⅰ级原发性高血压应用非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Ⅰ级原发性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33例,无血管病变的32例。非糖尿病健康人30 例,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C)、载脂蛋白B(Apo-B)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2型糖尿病无血 管病变组(B组)测定FPG、HbA1c、TC、LDL-C指标,较对照组(C组)显著升
期刊
[关键词]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8)02-0129-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