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差生”教育与管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自1980年走上中职教师岗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和管理工作已三十余年。在繁忙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除了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外,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及德育老师感到最头疼、最棘手、最难办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差生”问题。差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学习、生活、成长、发展,同时也对学校及所在的班级带来不良影响。那么,对中等职业学校中差生怎样进行教育与管理,谈谈笔者初浅的认识。
  从总体上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大学生、高中生而言,属于生源中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自控能力、学习能力、个人修养、进取精神等各方面都比较差。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都是一大挑战。如何做好差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及转化工作,不遗弃一个“差生”,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他们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于国于家的有用之才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本着一分为二的原则,正确对待差生
  大多数教师认为,“差生”主要是指学习差的学生、智力不正常的学生、自由散漫的学生。其实不然。我认为“差生”主要是指受到各种不良行为、嗜好、观念的影响而导致个体在学习、生活、道德等方面的落后,而这些落后经过长期的积淀,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最终促使他们成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根据这一观念,作为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所谓“差生”只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因生活的影响,思想认识上的不成熟,看问题片面等造成他(她)们的行为存在一些不足。正因为他(她)们的不成熟,所以他们不是不可救药,假以时日,正确引导是可以向好的方面改变。
  二、面对客观实际,了解差生“差”的原因
  了解差生“差”的原因,是对“差生”进行有效教育、管理,促使其积极向上,从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依据。差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本人根据在中等职业学校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制力差
  “人之初,性本善”。所谓“差生”都不是生来就差的,造成“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她)的自我控制力较差。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讯技术的普及、各类信息的大量涌入,一些不健康的、负面的思想及与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相背离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心智不太成熟的学生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金钱万能、读书无用论侵蚀着年青一代的心灵,万花筒一样的世界诱惑着年轻的一代,削弱了他们的意志,吞噬了他们的信念。于是,部分自制力差,经不起外界诱惑的学生,开始在学校里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放任自流。此为“差”之第一因素。
  ②.独生子女、家庭溺爱、教育不当
  独生子女、家庭溺爱、教育不当是学生转变为差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家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把他(她)们从小就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使得学生变得既娇气又骄气,导致他们从小就养成各种不好的习惯。有些家长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要求太高,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类补习班,练琴,学画,学英语等等,将学生的课余时间挤占一空,孩子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玩耍,在父母的期望中负重前行。家长的期待与孩子实际表现的落差,让许多孩子从小形成逆反心理。初中落选,未能进入好的高中,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学生对前途茫然,家长觉得颜面尽失,更加促使中职学生破罐破摔,在家长不太科学的教育功利思想下,孩子的逆反心理愈发加强,进而滑向“差生”一族。
  ③.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全国各地涌入城市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大量的年轻父母将年幼子女留在了家乡,由年迈的“爷”字辈们承担起了隔代的教育,从而形成“留守儿童”群体。“爷”字辈们虽然很疼爱孙辈们,但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已并非“爷”字辈们所能胜任的了。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孙子孙女吃好的、玩好的、穿好的,尽可能满足孙子孙女的一切需求。这是生活层次上的满足,但是在孩子们学习方法技巧,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傳承,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锻炼,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教育就无能为力了。“留守儿童”群体中的成员,一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爱的沐浴,逐渐养成桀骜不驯,我行我素,追求奢侈,崇尚金钱,放任自流,目光短浅,自暴自弃,自卑懦弱的心态和性格,从而加速了他们进入“差生”的行列。
  ④.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不对称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在情感上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嫌弃“差生”,方法方式上对优生和差生往往实行“一刀切”,实行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共性统一了个性。这样一来,很大一部分学生因此而丧失自信心。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的速度是不尽相同的。美国心理生物学家、1981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佩里博士(R.W.Sperry,1913—1994)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大脑有左右两半部,各有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这就是操纵语言、具有逻辑思维功能的左脑和具有非逻辑功能、产生直观、形象、想象、思维的右脑。绝大多数人习惯于逻辑思维而不习惯于形象思维,这就等于只用了左脑而闲置了右脑,而右脑是创造力的源泉!左脑的活动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而右脑的活动则是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学生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没能充分运用正确的方法,使得一部分学生坐在学习的教室里,却慢慢的变成了连自己都不喜欢的差生一员。
  三、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切实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既然有“差生”的存在,那么,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我认为,要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传统观念,正确对待差生。
  “差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不同程度都有“差生”的存在,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尤为突出。因此,“差生”的转化,成了中等职业学校艰苦而长期工作。现实的中职学校中,由于大部分老师由普教老师转变过来,有中职经验的教师奇缺,再加上相当比例的教师是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就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他们教书育人的经验欠缺,面对差生更是束手无策、缺乏耐心。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要端正工作态度,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多交流,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把“差生”当成是一种负担,教师更不得对他们有任何歧视、疏远、鄙视的行为表现,更不应抛弃他们。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夸美纽斯说,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信念就是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三颗沉睡的种子,它们是学问、德行和虔诚。无论学生现在的表现如何,都要相信通过某种有效的方法,就一定能唤醒那三颗沉睡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孩子变得敏而好学、通情达理和乐于助人。陶行知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②、营造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差生”顺利转变的重要条件
  “亲其师,信其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地与学生生活在一起,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前提条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指出:“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能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很多学生从小养成一种依赖性,在学校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良好的师生感情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效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它必须靠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员工、学生共同努力,靠学生家长与全社会的协作、配合。只要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改变“差生”必要条件。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像中学生可以天天见到老师,随时随地跟老师沟通、交流,尤其是“差生”,基于心理上的障碍,他们更疏于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对此,老师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亲近你的学生,他才会心甘情愿地跟你走”。
  ③、实行“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学生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学生地位提升的重要手段。“人性化”管理的原则就是重视人的作用,明白人是管理之本,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学校管理者根据“差生”的特点,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管理应相对民主、平等、和谐,要努力创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不断进取。陶行知作过精辟阐述:“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同时,部分“差生”的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自尊心都比较强,教师要主动与他们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讲信誉守承诺、不公开“差生”的隐私,對于差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公开的表扬,给其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勇气。
  ④、“少教多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拥有较强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较强的劳动者。而经过分流到中职学习的学生,相对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弱。但他们中的很多学生头脑灵活、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要少教多练,“教师得少教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要做到5:5或者4:6。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传统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削减学校课程内容难度,贴近市场需要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四、“差生”教育,任重道远
  中等职业学校对“差生”的管理、教育和教学是一项艰巨复杂、辛劳繁琐、任重道远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信心、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爱岗敬业,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因材施教。正确对待差生,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长期的坚持下去,就会把这项工作做好。俗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夸美纽斯说“即使学生天性较为愚鲁,我们做教师的肯充分卖力气,不抛弃不放弃,学生还是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取得进步的;可是,如果教师放弃了他,他就真的会堕落成一无是处的人”。在“差生”的教育管理中,如果老师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兴趣和爱好,及时发现、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奋发向上。那么,把“差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完全可能的。
其他文献
根据舌黄管继电器的特性,对其各种参数测试电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采用了浮动零点、浮动增益等测试方法,提高了测试值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磊磊对勘探队员叔叔的刨根问底,从而知晓石头像书,因为内容很丰富,有字有画,学问无穷无尽,可以告诉我们地壳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资源等等。但是,三年级学生对于石头的学问知之甚少,或是一知半解,或是谬误百出,可以说等同于一张白纸。而这篇课文中语言比较平白,描述石头的学问极其有限,对学生的自我感悟有相当大的障碍,言语素养的提升缺少有力的支撑。此时,教师作为掌握大局的
期刊
会议
在我看来,学生的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几年的实践使我感到,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本文着重谈谈自己对学生“再造想象”培养的一些创新性尝试。所谓“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语言的表达或条件的描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活动。学生较好
期刊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非常必要加强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而预习是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阅读训练的第一步。经过预习,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一方面检查第一步训练的结果,另一方面检查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加深练习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怎样有效地预习呢?  首先,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0 1 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以及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新课改形势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对课文内容分析过于繁琐,耽
期刊
课堂气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在知识、能力、情感、思维上得到发展,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设计富有启发性、
期刊
【摘要】《计算机操作员》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为了使《计算机操作员》这门课程,更能针对实际进行计算机操作,当前的《计算机操作员》初级考证逐渐淡化了以前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考试的题目也变的越来越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让计算机教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如何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