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介绍了PDF格式及PDF表单的优势,通过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介绍了《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建设进行的教学改革;最后对教学改革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PDF文档 PDF表单 教学改革
PDF全称Portable Document Format,译为可移植文档格式,是一种电子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目前PDF不仅成为数字化信息事实上的一个工业标准,同时发展成为应用软件和用户之间所需要交换数据的有效容器。一方面,PDF文件在外观上都与原始文件完全一致,并且会保留源文件(文本、绘图、3D图层、全色图像、照片及业务逻辑)的信息。另一方面,基于XML格式的PDF电子表单使信息能够在业务流程中自由安全的流转和存储。PDF的高保真能力,使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用户对纸质表单的固有使用经验。《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在教授制作、编辑PDF电子文档的同时,辅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利用PDF的表单功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在2009年开设了《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现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PDF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概述《PDF电子文档制作》的课程建设问题。首先介绍了PDF格式的特点及PDF表单的优势;然后依据教学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介绍了《PDF电子文档制作》进行的改革;最后并对于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肯定了PDF表单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PDF格式的特点及PDF表单的优势
PDF格式由Adobe公司发明并通过15年趋于完善,现在成为一个正式的开放式标准,称为IS032000。IS032000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维护,它将以保护PDF的完整性和寿命为目标继续得到开发,从而为现存的超过10亿个PDF文件提供一个开放式标准。
1.1 PDF的特点
PDF格式文件可以在任何平台上进行查看和打印;不论采用什么应用程序创建的PDF文件,文件外观接近原始文档,并保留源文件信息(文本、绘图、视频、3D、地图、完全彩色图形、照片等内容);对使用Acrobat或LiveCydie软件创建的PDF文档进行数字签名或口令保护。
1.2 图形化的咙表单设计环境
利用Adobe LiveCycle Designer的图形化的IDE环境,可以简化了表单设计的创建过程,以便以Adobe PDF表单形式分发。表单接收者可以在线填写表单、提交数据并将其打印出来,或用Adobe Reader打印出表单手工填写。
1.3 嵌入业务逻辑
PDF表单通过支持Javascript和FormCalc脚本语言可以嵌入业务逻辑,对表单的输入数据进行准确性校验及相关计算。另外PDF表单可以通过XML Schema,Web Service,OLE DB等直接同外部资源进行连接,紧密集成后端系统和数据存储。
1.4 XML数据基础
智能文档保存为PDF格式或XML Data Package(XDP)格式,XDP格式按照XML处理,是Adobe LiveCycle Designer生成的结合PDFNIXML特性的文档格式。XDP文件仅仅是一个XML文件,该文件在XML中打包PDF文件、XML表单和模板数据。因为XDP文件是XML文件,所以标准的XML工具、系统接口、以及Web服务可以编辑它,这使得XML数据可以直接被访问。
1.5 任意的XML格式集成
Adobe XML体系结构也支持任意XML格式的用户数据。可以任意的将自定义的XML格式表现为PDF格式的电子表单。例如,如果使用针对订单,客户信息的标准Schema,PDF表单可以直接使用按照该Schema构造的XML数据。比如,一旦拥有客户信息的schema,可以方便创建交互的表单布局及后端系统集成的Web服务接口。
1.6 数字签名
通过将数字签名域集成到PDF表单中,可以通过应用数字签名,使用行业标准技术签名、认证和授权文档。
1.7 条形码
包含条形码的电子表单跨越了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数据交换的鸿沟。利用表单中嵌入的条形码,可以搜集全部的输入信息,在打印成纸后,仍可以迅速准确的扫描到系统中。可以无缝的实现纸质表单和电子业务系统的结合,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1.8 离线填写
对比传统的HTML表单,PDF电子表单可以提供离线填写能力,使用户随时随地可以访问应用系统,延伸数据获取的能力。同时,通过针对不同文档扩展Adobe Reader的能力,终端用户使用免费的Adobe Reader就可以实现本地存储,签名等扩展功能。
2、《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建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各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PDF平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既提高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些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的优点,但讲课节奏过快,没留时间给学生记笔记特别是思考,使多媒体教学几乎变成了现代“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以基础型实验为主,实验数量少,而且基本上没有综合型、设计性实验,从而导致学生做试验的兴趣不高,课堂理论与实验脱节,综合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为了使得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PDF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加强《PDF电子文档制作》的课程建设势在必行。《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的改革内容包括:
2.1 改革教学方法
为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矛盾,改革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其各自优势。对于典型系统的分析、系统架构等采用板书教学。教师能够发挥个性化教学,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业务逻辑及代码的实现采用多媒体教学,从而达到巩固基本理论,提升感性认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目的。
2.2 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除了以往的PDF文档创建、表单界面和业务逻辑等基础知识之外,应带领学生共同深入学习XML,WebService,OLE DB、安全性以及电子证书部分。在讲解中应介绍一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应用PDF平台来解决自己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否则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配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最后阶段还进行了集训活动。重点对于PDF 表单对于数据库的实际操作、PDF表单的分发等问题进行相应的演练,例如MOS(微软Office国际认证)报名表单设计。
2.3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点不能仅仅放在代码实现上,这样的讲解容易使得代码与业务逻辑脱节。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自身能够理解在与问题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等知识,不单单只讲解代码如何实现,更应该在实际的场景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上机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就是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编程的根本思想,以及使用帮助更深入地自学相关内容;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使用程序调试工具排除错误,利用网络和书籍能够根据已知的基础知识进行扩展。为了更好地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机实践的后半学期课程中,所选的题目都是以往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给予一定的提示信息,以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后的上机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创新能力。
2.5 引导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
真正体现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所做工作的实践性,所进行的工作应能够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教师引导、带领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上去,例如:志愿者信息收集、订单处理等。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通过每隔几周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际案例,鼓励他们分组讨论,同时在课下将自己的想法实现出来,并在课堂上演示。通过对几组学生实现的界面、代码编写的展示,上台讲演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台下的同学也被带动起来,感受到了通过PDF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6 开设第二课堂
开展第二课堂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深化和补充第一课堂知识的重要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此有计划地从选课学生中招收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成员。经过自愿报名、面试、考核、淘汰等几个步骤,最终确定学习成绩好、肯吃苦、肯钻研的学生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先利用Livecycle designer软件进行界面设计,再通过Jayascript或FormCalc语言进行业务逻辑设计,最终通过发布PDF电子表单来实现相应系统功能。指导老师预先给出题目,让学生自选。使学生不仅学会了PDF文档的创建与编辑,而且学会了运用编程语言进行业务逻辑的设计和代码编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经过上述改革,学生掌握PDF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自学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更能学习到对待科学应有的态度。教师也在集训活动中相互学习,深入一步学习了数学理论,提高了自身能力。
综上所述,利用PDF平台能够更好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搞好《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建设可以很好的配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经过探索和实践,学生的编程以及调试经验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PDF电子文档制作》的教学改革只是刚刚起步,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和交流,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之融入教学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建川,张秀娟,方芸,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杨道良,常明,任晓霞,PDF2~其在电子出版领域的应用
[3]张晓勇,张璩,李军怀,基于PDF项目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PDF文档 PDF表单 教学改革
PDF全称Portable Document Format,译为可移植文档格式,是一种电子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目前PDF不仅成为数字化信息事实上的一个工业标准,同时发展成为应用软件和用户之间所需要交换数据的有效容器。一方面,PDF文件在外观上都与原始文件完全一致,并且会保留源文件(文本、绘图、3D图层、全色图像、照片及业务逻辑)的信息。另一方面,基于XML格式的PDF电子表单使信息能够在业务流程中自由安全的流转和存储。PDF的高保真能力,使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用户对纸质表单的固有使用经验。《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在教授制作、编辑PDF电子文档的同时,辅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利用PDF的表单功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在2009年开设了《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现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PDF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概述《PDF电子文档制作》的课程建设问题。首先介绍了PDF格式的特点及PDF表单的优势;然后依据教学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介绍了《PDF电子文档制作》进行的改革;最后并对于教学改革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肯定了PDF表单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PDF格式的特点及PDF表单的优势
PDF格式由Adobe公司发明并通过15年趋于完善,现在成为一个正式的开放式标准,称为IS032000。IS032000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维护,它将以保护PDF的完整性和寿命为目标继续得到开发,从而为现存的超过10亿个PDF文件提供一个开放式标准。
1.1 PDF的特点
PDF格式文件可以在任何平台上进行查看和打印;不论采用什么应用程序创建的PDF文件,文件外观接近原始文档,并保留源文件信息(文本、绘图、视频、3D、地图、完全彩色图形、照片等内容);对使用Acrobat或LiveCydie软件创建的PDF文档进行数字签名或口令保护。
1.2 图形化的咙表单设计环境
利用Adobe LiveCycle Designer的图形化的IDE环境,可以简化了表单设计的创建过程,以便以Adobe PDF表单形式分发。表单接收者可以在线填写表单、提交数据并将其打印出来,或用Adobe Reader打印出表单手工填写。
1.3 嵌入业务逻辑
PDF表单通过支持Javascript和FormCalc脚本语言可以嵌入业务逻辑,对表单的输入数据进行准确性校验及相关计算。另外PDF表单可以通过XML Schema,Web Service,OLE DB等直接同外部资源进行连接,紧密集成后端系统和数据存储。
1.4 XML数据基础
智能文档保存为PDF格式或XML Data Package(XDP)格式,XDP格式按照XML处理,是Adobe LiveCycle Designer生成的结合PDFNIXML特性的文档格式。XDP文件仅仅是一个XML文件,该文件在XML中打包PDF文件、XML表单和模板数据。因为XDP文件是XML文件,所以标准的XML工具、系统接口、以及Web服务可以编辑它,这使得XML数据可以直接被访问。
1.5 任意的XML格式集成
Adobe XML体系结构也支持任意XML格式的用户数据。可以任意的将自定义的XML格式表现为PDF格式的电子表单。例如,如果使用针对订单,客户信息的标准Schema,PDF表单可以直接使用按照该Schema构造的XML数据。比如,一旦拥有客户信息的schema,可以方便创建交互的表单布局及后端系统集成的Web服务接口。
1.6 数字签名
通过将数字签名域集成到PDF表单中,可以通过应用数字签名,使用行业标准技术签名、认证和授权文档。
1.7 条形码
包含条形码的电子表单跨越了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数据交换的鸿沟。利用表单中嵌入的条形码,可以搜集全部的输入信息,在打印成纸后,仍可以迅速准确的扫描到系统中。可以无缝的实现纸质表单和电子业务系统的结合,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1.8 离线填写
对比传统的HTML表单,PDF电子表单可以提供离线填写能力,使用户随时随地可以访问应用系统,延伸数据获取的能力。同时,通过针对不同文档扩展Adobe Reader的能力,终端用户使用免费的Adobe Reader就可以实现本地存储,签名等扩展功能。
2、《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建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各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PDF平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既提高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些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一,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的优点,但讲课节奏过快,没留时间给学生记笔记特别是思考,使多媒体教学几乎变成了现代“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以基础型实验为主,实验数量少,而且基本上没有综合型、设计性实验,从而导致学生做试验的兴趣不高,课堂理论与实验脱节,综合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为了使得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PDF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加强《PDF电子文档制作》的课程建设势在必行。《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的改革内容包括:
2.1 改革教学方法
为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矛盾,改革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其各自优势。对于典型系统的分析、系统架构等采用板书教学。教师能够发挥个性化教学,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业务逻辑及代码的实现采用多媒体教学,从而达到巩固基本理论,提升感性认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目的。
2.2 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除了以往的PDF文档创建、表单界面和业务逻辑等基础知识之外,应带领学生共同深入学习XML,WebService,OLE DB、安全性以及电子证书部分。在讲解中应介绍一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应用PDF平台来解决自己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否则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配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最后阶段还进行了集训活动。重点对于PDF 表单对于数据库的实际操作、PDF表单的分发等问题进行相应的演练,例如MOS(微软Office国际认证)报名表单设计。
2.3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点不能仅仅放在代码实现上,这样的讲解容易使得代码与业务逻辑脱节。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自身能够理解在与问题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等知识,不单单只讲解代码如何实现,更应该在实际的场景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上机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就是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编程的根本思想,以及使用帮助更深入地自学相关内容;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使用程序调试工具排除错误,利用网络和书籍能够根据已知的基础知识进行扩展。为了更好地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机实践的后半学期课程中,所选的题目都是以往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给予一定的提示信息,以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后的上机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创新能力。
2.5 引导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
真正体现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所做工作的实践性,所进行的工作应能够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教师引导、带领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上去,例如:志愿者信息收集、订单处理等。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通过每隔几周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际案例,鼓励他们分组讨论,同时在课下将自己的想法实现出来,并在课堂上演示。通过对几组学生实现的界面、代码编写的展示,上台讲演的同学积极性很高,台下的同学也被带动起来,感受到了通过PDF平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6 开设第二课堂
开展第二课堂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深化和补充第一课堂知识的重要措施,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此有计划地从选课学生中招收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成员。经过自愿报名、面试、考核、淘汰等几个步骤,最终确定学习成绩好、肯吃苦、肯钻研的学生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成员。在课余时间先利用Livecycle designer软件进行界面设计,再通过Jayascript或FormCalc语言进行业务逻辑设计,最终通过发布PDF电子表单来实现相应系统功能。指导老师预先给出题目,让学生自选。使学生不仅学会了PDF文档的创建与编辑,而且学会了运用编程语言进行业务逻辑的设计和代码编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经过上述改革,学生掌握PDF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自学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更能学习到对待科学应有的态度。教师也在集训活动中相互学习,深入一步学习了数学理论,提高了自身能力。
综上所述,利用PDF平台能够更好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搞好《PDF电子文档制作》课程建设可以很好的配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经过探索和实践,学生的编程以及调试经验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PDF电子文档制作》的教学改革只是刚刚起步,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和交流,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之融入教学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建川,张秀娟,方芸,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杨道良,常明,任晓霞,PDF2~其在电子出版领域的应用
[3]张晓勇,张璩,李军怀,基于PDF项目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