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实证研究

来源 :南方农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计量分析,采用广东省2006-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和农作物总产量数据研究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并对广东省四大区域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作物总产量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存在区域性差异,珠三角地区效率最高,其次是粤西地区,再次是粤东地区,粤北地区效率最低,自然禀赋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的差异是引起区域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此提出了提高广东省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计量分析;农作物产量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7)05-0034-07
  一、问题的提出
  在村庄范围内进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以末系沟渠、小陂头、机井等为主要建设内容,把水引入田间地头,是农田的毛细血管,是惠及农民、农业最直接的水利设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布局分散,设施多但价值小,又多为露天设施,管理维护、保养成本较高,原有设施主要由村集体和农户投资,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很少愿意进入该投资领域成为投资主体[1]。此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自然垄断型准公共物品性质和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存在“搭便车”的可能,农户投资意愿不高[2]。随着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村社集体功能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因此需要政府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国政府逐年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的投资力度,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指出要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从2006年以来,广东省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全面开展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将农田建设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高产出”的标准,广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入快速推进期。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财政投入的加大,其投资绩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其进行绩效分析,运用绩效分析的信息反馈,纠正现存问题,优化财政资金的配置和管理,提高农田水利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本研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2006-2012年广东省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服务的效果,并重点对广东四大区域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分析引起绩效不同的因素,为提高农田水利投资绩效提供了更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农作物总产量为指标进行分析,相对于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以及农业产值等指标,可以更准确反映本区域的农田水利投资绩效。选取广东小型农田水利中短期连续数据,降低了宏观政策市场环境及自然气候条件变化对投资效果的影响,可以更准确的反映投资绩效水平;此外在同一个省域投资环境下,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投资绩效更为科学准确。
  二、模型构建
  (一)计量模型
  本文从广东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出发,结合生产实际和数据采集的简便快捷性,选择农作物总产量作为因变量,小型農田水利投资为研究变量,衡量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效果。模型的控制变量包括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劳动力、农业机械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此外,为了反映宏观政策、经济环境以及自然气候条件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在模型中还引入时间趋势变量反应农业生产的外部市场及环境特征。实证分析的两个模型形式如下,其中模型1旨在分析小型农田水利投入对农作物总产量的影响,模型2旨在比较小型农田水利投入绩效在广东省四大区域的差异。
  模型1
  其中代表农作物总产量,NTSLTR代表小型农田水利投入,是模型中的研究变量。BZMJ,LDL,JX,HF,YDL,Year分别代表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劳动力、农业机械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和时间趋势,是模型中的控制变量。
  为了比较广东省四大区域(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地区)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的差异,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三个代表不同区域的虚拟变量,扩展出模型2:
  模型2
  其中EAST,WEST,NORTH是代表粤东、粤西、粤北三个区域的虚拟变量。代表其他未观测到因素对农作物总产量的影响;代表随机扰动项。模型中变量的含义及测度方式将在下一节详细说明。
  (二)变量选择
  1.因变量的选择
  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是指农田水利投资的效益、效率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服务发挥的作用。本文认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最主要目的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稳定或增加农业产出,比如增加农作物总产量、提高作物单产。因此本研究从广东省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出发,结合生产实际和考虑数据采集的简便快捷,选择农作物总产量(粮食作物总产量、经济作物总产量和其他作物产量的总和)作为绩效指标来衡量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效果。
  2.自变量
  本文所指的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是2006-2011年广东省财政通过农业部门组织实施投入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正常使用年限中一直为农业生产服务,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中渠道防渗衬砌结构适用条件对使用年限的规范,结合现阶段农田水利设施后期维护的现状,采用了使用年限20年,5%的折旧率将其换算成累积农田水利投入。为了克服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各年农田水利资金投入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以2007年为基期,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后续年份以当年价格统计的资金投入换算成以2007年不变价格衡量的资金投入折算出各个年份的农田水利投入规模。
  3.控制变量
  为了能对农田水利投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效应进行客观评价,在模型中选取了对农作物产量有影响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模型中控制变量的具体含义如下:   农作物播种面积(BZMJ):指一定生产季节结束时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播种面积的大小,反映农作物的生产规模和耕地的利用程度,单位为“千公顷”。
  第一产业劳动力(LDL):指在乡镇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单位为万人。
  农业机械动力(LDL):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主要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运输机械等,单位千万千瓦。
  农用化肥施用量(HF):指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农用化肥是农业生产投入品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业生产的规模,单位为千吨。
  农村用电量(YDL):指扣除在农村中的国有经济单位的用电量以后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全年用电总量。其中机电排灌的用电量在农村用电量结构中比例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业灌溉用水的多少。单位为千万千瓦时。
  时间趋势变量(YEAR):将初始年份计为1,随着年份的递推一次取1,2,3…,代表宏观政策市场环境及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
  4.虚拟变量
  广东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为了比较省级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本研究将广东省20个地级市(除深圳)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深圳特区被剔除在样本之外的原因是已经完全工业化城市化,没有农地和农业产出。其中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揭阳、潮州、惠州;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江门;粤北地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云浮、肇庆、清远。EAST,WEST,NORTH是三个虚拟变量。当EAST等于1代表粤东地区,等于0代表其他地区,当WEST等于1代表粤西地区,等于0代表其他地区,当NORTH等于1代表粤北地区,等于0代表其他地区,研究中的基准类是珠三角地区。
  (三)数据来源
  实证研究的样本是广东省20个市,研究期间是2006-2012年,即广东省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时期。
  本文所指的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是从2006至2011年广东省财政通过农业部门组织实施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設的资金。考虑到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业产出存在滞后效应,即从农田水利资金投入到水利设施建成再到对农作物产量产出影响存在一定时滞,根据水利建设及农作物生长实际情况时滞通常为一年。因此本研究中除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数据外,其他数据为2007-2012年数据,数据源于2008年至2013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各个变量数据包含广东省20个市,共计6年的混合数据,样本容量为120。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模型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三、模型结果及分析
  样本数据是广东省20个市6年间的面板数据,包括了广东省的所有市级行政区(深圳特区除外),数据的截面单元和总体的截面单元是一致的,也就是截面单元之间的差距是固定的,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此外,面板数据往往存在潜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因而采用了FGLS(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估计方法克服了自相关对估计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修正标准误(panel corrected standard errors)克服了潜在的异方差问题。
  (一)模型1估计结果及解释
  模型1的校正的判定系数达到0.9971,表明模型中所有的解释变量联合起来能够解释农作物总产量的99.71%。此外,模型1的F检验的p值接近于0,也表明模型中所有的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农作物产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看出,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劳动力、农业机械动力、农村用电量均对农作物总产量影响显著,而农用化肥施用量对农作物总产量影响不显著。模型1估计结果见表2,具体各个变量的影响程度、方向以及显著性分析如下:
  在模型1中,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系数为0.002,在0.01水平上显著,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作物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小型农田水利投入每增加1元,农作物产量将平均提高2公斤。原因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解决了灌溉和排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并降低台风、洪涝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在广东省光、热条件充足的自然条件下,为广东干旱季节的冬闲田保障了水源供应,解决短板制约因素,形成短板绩效,增加了一季农业生产,提高了单位耕地面积产出,增加复种指数,从而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模型中其余的控制变量的系数含义解释如下:
  农作物播种面积系数为1.237,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播种面积每增加1公顷,农作物产量平均提高12.37吨。农作物产量等于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之积,在单产一定的条件下,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产量必然提高。
  第一产业劳动力系数为0.014,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时,第一产业劳动力每增加1千人,农作物产量平均提高142公斤。农业机械动力系数为0.017,在0.0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时,农业机械动力每增加1000千瓦,农作物产量平均提高16.6公斤。机械动力可以代替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是劳动力的替代投入。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必要投入,在中国由于高素质的劳动力都投入到二、三产业,农业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低,劳动力特别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投入增加必然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出。
  农村用电量系数为0.002,在0.10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农村用电量每增加1000千瓦时,农作物产量平均提高2.1公斤。农村生活用电量的增幅基本稳定,机电排灌等农业生产活动的用电量在农村用电量结构中比例较大,农村用电量的增加说明农业生产活动活跃,相应带来农作物产出的增加。   农用化肥系数为0.059,但其对应的p值为0.733,并不显著,表明农用化肥对农作物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农用化肥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投入品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农作物提供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营养成分,提高农作物单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广东的农用化肥施用对农作物产出的效果达到饱和,进一步增加农用化肥施用量对增加农作物产出的效用有限。
  时间趋势变量系数为-1.267,在0.10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时,随着年份的递推,农作物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原因在于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和工业强省,在新一轮经济建设中,产业升级转移等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和人力,大量的农业资源向其转移,农用耕地减少,势必会影响农业的发展,也为广东发展农业生产提出新的挑战。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2006-2012年广东省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定量研究了广东省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和农作物总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结论如下:
  1.广东省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是有效的,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作物总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但是比较各个变量的影响程度,我们发现与其它影响因素相比,它的正向系数和影响程度却是最低的,其原因在于:
  首先,广东省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的分割导致管理水平不高,影响绩效。广东省农田水利投资90%以上都是从上而下的政府投资行为,基层政府投资业主单位把这项工作作为上级安排的任务来完成,更关注完成投资的数量,而忽视建设质量,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导致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好了,但水引不进来,排不出去,没有发挥出对农业生产应有的改善生产条件的作用,同时没有考虑到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需要,以满足农户种植需求,发挥最大效益;作为受益主体的农户虽然了解如何规划设计农田水利设施更能满足自己的生产需求,做出最优安排,注重投资建设设施的质量,但是作为非投资业主单位,无话语权;形成有权管的,无精力管,有意愿管的,无权管。
  其次,未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管护机制,重建设,轻管护,影响设施效益的持续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产权移交给当地村委会,但是农村筹措管护资金渠道有限,未能配置水管员进行维护管理,发挥持续效益。
  2.广东珠三角及粤东西北的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作物总产量的边际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珠三角地区效率最高,其次是粤西地区,再次是粤东地区,粤北地区效率最低。引起上述广东省内区域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自然条件的差异。这个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耕地资源禀赋不同。广东四大区域中,珠三角地属河口三角洲平原,土地生产力较高;粤东地区属沿海平原,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土地利用率高,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从四大区域各变量标准差比较分析也应证了这一点,即三个变量的标准差最小,四个变量的标准差排第三,表明粤东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比较稳定,土地生产力的提升空间有限;粤北属丘陵地区,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农业后备资源缺乏;粤西农业土地后备资源丰富,2007年粤西耕地面积1126千公頃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0%左右,冬闲田储备丰富,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潜力巨大。但是粤西地区是广东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解决了该区域的主要制约因素,短板效益突出,相对投资效率较高。
  (2)单位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农田面积不同。首先,同等数量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运行过程中,能辐射服务的农田面积不同,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受益农田面积要大于其它的地貌类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主要依据项目区地形走势等区位条件进行建设,加之农户分散经营,农户田块协调工作难度大,实际渠道建设中基本不能做到裁弯取直,服务同等面积的农田,丘陵地区修建的渠道等设施数量要大于其它的地貌类型。以丘陵地貌为主的粤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难度大,单位投资成本高,投资效率相对较低。其次,是地方财力投入差异。珠三角地区的地方财力好,依据广东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要求,珠三角五市为项目配套投入了资金,但是我们在研究中未纳入珠三角当地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造成了珠三角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作物总产量影响程度的偏差,使珠三角地区的投资效率高出其他三个区域较多。最后,是各地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差异。粤西与粤北地区都以农业发展为主,当地政府比较重视,从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配备的人员比例较高,管理水平更到位,比如,江门为农田水利建设成立了专门机构,配备工作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管理。珠三角地区农业工作量相对较少,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管理,管理相对细致到位。而粤东地区农业开发水平较高,农业增长潜力有限,相关管理工作滞后,尽管粤东地区自然条件比粤北地区优越,但投资效率却没有明显优势。
  (二)政策建议
  广东是经济大省,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的增长极,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耕地资源减少是必然趋势。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来保障农作物总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同时鉴于在四个区域之间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对农作物产量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的绩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强化政府部门对小型农田水利的重视程度,提高基层业务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工作水平。从广东省目前的农田水利投资环境来看,较长时间内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基层政府业务部门人员仍是农田水利投资项目管理的主体,转变这部分人员的工作态度并提高其业务素质,将有利于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水平。
  2.充分提高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水平,提高建成农田水利设施的质量,以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农户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直接使用者,最关注的就是使用效果,因此,充分尊重和理解农户的意愿,使农田水利建设前期规划设计更符合生产实际需要;委托村委会或农户代表参与工程监理,把好工程质量关,保证设施使用年限;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制度,落实管护经费和水管人员,定期维护农田水利设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益。
  3.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科学规划,建立适合各个区域的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鉴于四大区域投资效率比较,建议省级小型农田水利投入主要集中于粤西和粤北地区,其次是粤东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地方财政进行投资。原因在于粤西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开发潜力大,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效率较高,可作为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的重点区域。而粤北地区地形复杂,经济实力弱,由于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效率低,累积投入少,改善新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需求大,农作物产量增长潜力较大。粤东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投资效率与粤北地区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依据粤东地区精耕细作的耕作传统,土地利用效率高,发展冬季种植农作物的空间有限。而珠三角地区小型农田水利投资尽管效率较高,但是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的发展空间在不断减小;从各区域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看出珠三角地区农村用电量均值在四大区域中最高,但农业机械动力均值排在第三,说明电力主要用在了发展非农业领域;从区域的社会经济功能规划来说,珠三角重点以社会经济产业发展为重点,农业的发展以观光农业为主要方向,不强调农业的基础性保障功能;地方政府财力雄厚,地方财政有能力完成对该区域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4.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建立全方位的农田水利投资体系,兼顾效率和公平。建立不同的资金投入标准,引导农田水利建设多层次发展,即要满足最基本的农田水利设施需求,又可以发展更高标准的农田水利保障系统;逐步改变自上而下的资金下达方式,发展各地根据实际需求申请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方式,减轻地方投资包袱,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流入到真正需要和高效率运作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铁军.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主体研究[J].水利
  发展研究,2004,4(07):34-37.
  [2]叶文辉,郭唐兵.我国农田水利运营效率的实证研究[J].山
  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02):63-71.
  [3]郭卫东,穆月英.我国水利投资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04):78-81.
  (责任编辑:陈 勇)
其他文献
自然风情九龙潭、禅茶文化瑗蘧岭,旺山农耕文化、旺山摩崖石刻、旺山环秀晓筑……旺山的标签早已深烙脑海。“旺山的葡萄熟了”,越溪的朋友一句随意的提醒,突然怀想起浓夏旺山村
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产,农村产权交易所已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目前在农村产权流转过程中,仍存在农村产权流转效率不高,政府管理与市场机制边界不清等问题.广东各
<正> 函授教育起源于英国。一八六八年大学推广运动中,有一文学会为鼓励没有条件入学的青年自修,在教学方法上给以指导,但尚未形成一套函授制度。一九七三年,英国一些大学的
“红歌之乡”重庆的44岁农民金有树,路见满载乘客的中巴掉进池塘,顿时跳入塘中,打破车窗将被淹的19名乘客抢救上岸,自己因浸泡冷水时间过长,呛水引发肺病,向政府求助无人理,借债就医
<正>~~
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始终把立足点放在关注学生上。但是,观念落实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因教师关注点的差异,就可能导致教学效果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源于现实世界,但又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因而似乎很具体,其实又很抽象。小学
随着龟类尤其是名龟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可,其市场价格一路高涨。在经济利益刺激下,许多人围绕阻碍龟类养殖发展瓶颈问题开展技术创新,诸如引进新品种以及创新技术和模式,实现了
<正>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他要到N进K学堂时,母亲为了支持儿子的&#39;自便&#39;,为他&#39;办了八元的川资&#39;,&#39;然而伊哭了&#39;。又说:&#39;我的梦很美满,预备
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素有“魅力园区、和谐天堂”美誉的土地上,一支年轻的队伍日夜守卫着这里的消防安全,就是苏州支队工业园区大队特勤三中队。中队的每一位官兵,用热忱与激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