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混合式模式在装饰CAD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具有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经过实践探索,提出在线课程与课堂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观点,创新了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总结了该模型实施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经历了从出现、大范围爆发到有效控制这样一个阶段,但国外疫情控制情况非常不理想,使现阶段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境地,且将长期存在。在如此疫情面前,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影响。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需求,结合防疫抗疫教学需要,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加以整理,同时利用钉钉软件,开展思想政治远程教学,以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安全性。  关键词 新冠肺炎;思想政
摘 要 汽车是机械、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高度集成的工业化产品。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对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车辆工程专业有必要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车辆工程培养目标出发,立足于计算机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背景,探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引入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方法与手段,并提出详尽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
摘 要 以工程教育认证相关标准要求为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对工厂电气控制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综合教学实验改革。从工程教育通用标准课程体系中对工程实践的相关要求,支持条件中对教室、实验室及设备的要求两个方面,对基础实验进行拓展性综合设计论证。通过相关教学实践活动,获得预期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拓展实验;工程教育认证;工厂电气控制;实验室;实验设备;OB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在实习阶段,实习生面临的学习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影响实习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因此,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加以合理改良,具体的教学环节包括分析教
摘 要 产教融合大环境下,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展项目化教学。通过从项目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评价、校企联合育人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项目化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进一步提升项目化教学成效,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 项目教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2-0135-03
摘 要 工程训练线上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学习实训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在线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锻炼了意志力,创新了学习理念。同时,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现出的职业素质,通过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 工程训练;线上教学;课程思政;自主学习;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摘 要 助教是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力量保障,在安全维护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助教普遍存在教学经验缺乏、身份认同偏低等问题。为了提高助教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保障教学实验安全高效开展,一方面要对助教加强培训,提升助教教学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助教自身成长,提高身份认同,培养责任意识。  关键词 助教;实验室;实验教学;安全维护;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摘 要 传统的授课方式一定程度上与飞行人员岗位任职的能力需求不相匹配,而案例式教学在此阶段有着诸多优点。围绕课前准备、课上实施、课后总结三个环节,以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对飞行人员的岗位任职培训课程提出实施设计,探索任职培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增强军队院校的任职培训效果,着力提升飞行人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关键词 教学改革;飞行人员;任职培训;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摘 要 结合泛雅平台进行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在泛雅平台上建立题库、布置作业、进行章节测验、创建知识点视频讲解与难题视频讲解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手段和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且该应用可以对线上教学结合线下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消化知识难点。  关键词 高频电子线路;泛雅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教育评价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突破口。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必须抓住4个关键点:1)明确全面育人评价目的,树立全面培养评价导向;2)树立评价对象多元观,全面把握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5类主体教育行为全过程;3)做好评价保障工作,严守公平公正底线;4)正视教育评价的有限客观性,客观看待评价结果和评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