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策略研究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Mous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形成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使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对于小班幼儿这一点更是尤为重要。小班幼儿开学之初,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67.8%的孩子不能安静有序的进餐,42.6%的孩子午睡习惯不好,85.4%的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式洗手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幼儿生活活动为载体,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饮水、盥洗、进餐、午睡、入厕等生活习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一、班级跟踪,发现问题把脉开方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能力弱,除了家庭因素还有教师的原因。我们通过小班级部一日活动跟踪,发现小班教师对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组织、实施和教育关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关注少。教师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最重视的还是集体教育活动、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等,而其他环节的组织就相对松懈不够重视。教师随意组织的多,精心准备的少,专门的研究就更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在其他环节中的学习处于关注少、指导少的状态。
  二是包办多。教师往往用包办代替教育。为了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有些教师会忍不住去帮助幼儿做一些事情,如:有的幼儿吃饭时,教师动手喂;有的幼儿洗手时,教师帮着挽袖子;有的幼儿如厕时,教师帮着脱裤子等,形成了一种“以包代教”的主流傾向。
  三是高控制。由于生活环节具有多发性的特点,幼儿在这些环节的“异常”或“违规”行为也必然多发。教师面对这些状况时,常常以维持秩序为首要目的,过多干涉,缺乏应有的教育智慧。
  如何纠正前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将生活环节中潜在的、独特的教育价值挖掘出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每周教研活动进行小班幼儿“生活习惯”视频分享活动,大家积极展开研讨,运用理论分析、经验分享、综合提炼等多种方式,对每个视频进行分析和诊断。根据问题诊断结果,对每个环节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法和实施途径。
  二、研究探索,智慧碰撞梳理策略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的工作逐渐走出迷茫,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教师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活习惯养成策略。那就是:发现问题-问题诊断-解决策略-分享成果。
  例如:幼儿盥洗习惯的培养
  第一步:发现问题
  在一日生活中的盥洗环节,教师发现有的幼儿洗手不会控制水流,水龙头开得很大,洗手成了玩水游戏;有的幼儿洗手经常弄湿衣服,地面也到处是水;还有的幼儿将手在水龙头上一冲,草草了事,没有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第二步:问题诊断
  根据教师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小班幼儿面对低矮的有卡通图案的盥洗设施充满好奇,他们总喜欢打开水龙头,边玩水边说悄悄话,表现得非常兴奋。但由于经验不足,方法欠缺等原因,很多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第三步:解决策略
  1.教育活动挖细节
  教师将每一个洗手环节当成一节教育活动来精心组织,如结合课件和视频,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完成教育目标。
  2.边说边做学技能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完整的洗手环节分解成有趣的一系列活动。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编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挽挽小袖子、打开水龙头、将小手打湿……擦擦小小手等,让幼儿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中进行练习,不仅有助于生活习惯养成,还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3.“暗示”引导养规则
  我们利用标记、符号,巧妙的将抽象的规则直观化、操作化,恰当地呈现在孩子最需要的场所,提供一种行为的暗示和引导,不断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比如:在水龙头上设置彩线、在地面上贴上圆点、在抬头可见处贴上生动形象的分解示意图等让幼儿在轻松愉悦中学会“湿、搓、冲、捧、甩、擦”的正确洗手方法。
  第四步:交流分享
  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总结出本环节的指导要点:
  1.根据盥洗室大小,合理分组;
  2.提醒幼儿挽袖子;
  3.指导幼儿将水龙头调到合适位置;
  4.鼓励幼儿边说儿歌边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5.教会幼儿正确的方法擦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
  6.告诉幼儿进餐前、便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都要及时洗手。
  我们在每周教研时进行优秀案例分享,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把本班每个有助于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环节再进行创新、改造,使每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有创意。实践出真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幼儿生活技能大比拼”“幼儿卧室大曝光”“小厨师作品展”等系列活动;还提炼出一些好的经验。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围绕“我想为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做一件事”展开,选择在孩子离园毕业前夕进行。旨在让孩子在充分回忆、感受幼儿园老师们、叔叔阿姨们对自己的呵护关爱的情感,产生用实际行动来感恩老师們、叔叔阿姨们的想法,并付诸实践。结合大班孩子在“社会性交往、解决问题、计划做事”能力和品质方面的培养目标,我将本次活动的地点从班级拓展到全园,改变了传统的常规的结构严谨的以讨论、交流为主的活动模式。  【
期刊
编者按:冯晓霞教授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江北新村幼儿园在建构月园本课程——“红红火火过新年”的主题课程基础上,充分挖掘儿童熟悉并“贴近儿童生活的”园本课程资源生成了“新楼装进我的梦”的活动课程,在一些列的课程活动实施中,实现了新幼的育人目标“快乐自信的小主人”。  一、活动背景与思路  幼儿园的新大楼即将
期刊
为了帮新楼和旧楼取一个有意义、好听的名字,同时为幼儿园设计一个形象鲜明、童趣有代表意义的吉祥物,新村幼儿园发动了全园家长、幼儿、老师共同参与吉祥物设计和楼名的征集。11月30日启动了征集活动,共收到亲子作品240份,教职工作品155份,经过初步筛选,吉祥物候选8个,楼名候选10份。  (插入2:楼名、吉祥物回收资料照片)  最终经过家委会和教师代表投票选出了新幼的吉祥物和新旧大楼的楼名。  附3:
期刊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小班幼儿入园之初,是迈开融入社会的第一步。而集體社会中的规则意识的建立需打好基础。因此,设计这样的活动,提升幼儿生活能力,建立集体生活活动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独立而有规则地吃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可以让幼儿知道愉快就餐有益于身体健康,
期刊
主园的新楼即将竣工,孩子们都在期盼着早日搬进新楼,孩子们想为新楼做些什么事呢?他们想在新楼里面设置什么好玩的区域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帮助孩子们完成自己亲自参与装扮新楼的心愿,新村幼儿园专门召开了一次小主人会议,中大班的小朋友们分别派代表收集了全园小朋友关于新楼的意见,参与了本次会议讨论。  (插入1:小主人会议照片)  附1:小主人会议调查问卷表  新幼小主人议题之“新楼装进我的梦” 
期刊
一、我是新楼设计师之班名、班徽设计  各年龄班的孩子们积极参与新楼里班级名字和班徽的设计,孩子们发挥想象,设计出了各种童趣的班徽,根据班徽孩子们又取了可爱的班级名字。(插入5:各班班名、班徽和设计过程图)  小一班-苗苗班  小二班-点点班  小三班-星星班  小四班-豆豆班  中一班-精灵班  中二班-太阳班  大一班-彩虹班  大二班-妙妙班  二、“新楼装进我的梦”课程展示  各年龄班的孩子
期刊
一、问题提出  自我控制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具体表现为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抵制外界事物的干扰,坚持完成自己的事情。其中,幼儿自我控制是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幼儿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成熟是幼儿社会化的必要心理条件,它与幼儿
期刊
新村幼儿园第二届小主人节主题课程“新楼装进我的梦” 系列活动纷繁多样,“我是新楼设计师”、“我和新楼过新年”等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了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  正值新年来临之际,新村幼儿园开展了元旦庆祝活动,在元旦庆祝活动上,园长为孩子们自己设计的班牌、班名颁奖,揭晓了新幼吉祥物和新旧楼的楼名。孩子们用欢快的舞蹈庆祝搬新楼,带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新楼一起过新年,体验庙会活动,体现了快乐
期刊
带着肉嘟嘟的脸,奶奶的声音,两岁四个月的小可可进入了小班。小可可妈对儿子上幼儿园满是担心,因为作为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小可可在生活自理方面显得很吃力,尤其是习惯了用尿不湿的他还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所以,开学第一天,小可可妈除了带一大包换洗衣裤,还带了一个儿童坐便器,担心小可不会用蹲便器解便,满满的放心不下。  第一天,当所有孩子在为第一次离开妈妈离开家人撕心裂肺的时候,小可可当然不会幸免。
期刊
随着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的开发日益盛行,语言智能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当代幼儿语言智能的开发与培养得到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教学组织活动形式,中班幼儿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通过有效的语言教育活动可以很好地改善幼儿在发音、用词、语言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外主要侧重教师提问的作用和类型。帕特和瑞格等从教师和儿童两方面探究提问的多重作用;戴维斯把提问分为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