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与运行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ang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许多行业的逐渐饱和和大学教育的迅速发展造成了当前大学生越来越廉价、大学生就业难的窘迫现状,因此,如何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必要的创业教育、保证学生的独立创业精神从而鼓励毕业生创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并没有既定的规范和条例可以依照参考,并不高效的教育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的渴求。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尝试建立科学高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为国家输送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及需求分析


  1.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整体构建思路
  大学中的创业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创业精神和敏锐的创业意识,要采取与大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双平台、双层次”培育模式,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要切实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进行教学,培育学生坚韧顽强的创业精神,才能够克服创业初期的许多困难。同时要在与学校教育相连的实践平台上,大力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尝试,对综合素质能力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以最高效的方式让尽量多的学生进行创业尝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科学的总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形成成熟的大学教育体系。
  2.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需求分析
  为了确保高校能够建立切实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系统,基础设施和机构的保障是必需的,如基础课程的安排和尝试体制的设计等。在确保这些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前,首要任务就是对体系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进行需求分析,只有有的放矢才能到达高效率的资源配置。第一,在进行创业实践之前,高校必须开设系统的创业理论课程,通过研究眼下的创业现状和市场背景,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制定正确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等,保证学生对创业理论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第二,要遴选优秀高素质的教师负责创业教育工作,同时要定期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创业教育的教师本人拥有足够的创业能力,方能名师出高徒。第三,对于创业教育和尝试中所需要的场地和设施要求尽量配合,学校应当建立专项资金,保证优秀的创业尝试不会因为资金的问题被中断。同时技术方面也应当给予及时的支持,排除万难。

二、双平台、双层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模式建立条件


  1.构建起优秀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培育出优秀的创业人才一定要有相应的教师团队,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应该鼓励教师尝试进行创业,有了实际经验后教学才能够更准确生动。学校应当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保证教师有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机会。应当组织教师参与成功企业的运转和创业,实地考察和学习创业的经验,加深对当下的创业环境的了解,从而给予学生最恰当的创业建议。与此同时,创业教育的课堂不应当局限于校内的教师,还应当大量引进企业家、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者等相关成功人士进行讲座,通过他们的经验和教学分享,言传身教,提升学生对创业形势的分辨能力和对经济风险的规避能力,确保创业的成功性。
  2.资金准备充足,提供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达到良好的创业教育成果,在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和硬件设施必须能够跟得上。资金充足才能够应对一系列突发的情况,确保创业教学和尝试中遇到的突发困难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高校 内部的教育具有多方位配合的特性,同时层次分配复杂,而创业教学又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教学,因此需要的硬件设施必然成本较高,这也要求资金的配制必须达标。高校除了划拨专项资金以外,可以尝试与一些成功企业进行合作,争取得到社会资金的支持,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渠道。高校应当及时关注行业教学领域中的硬件设施需求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时刻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提升本校的创业教学水平,保证培养出具有新型创新理念、创新能力高超、有着坚韧不拔创新精神的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发展输送所需的人才。

三、双平台、双层次大学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构建


  1.构建起高效准确的双平台教育模式
  双平台的教育模式是打破传统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上的藩篱的全新教育模式,可以在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尝试,从实际中总结学习。构建双平台的教育模式,需要设置以下三种课程内容,分别是创业活动课、创业实践课和创业理论课。其中,创业理论课是最基本的内容,让对创业毫无了解的学生们首先对与创业相关的理论进行学习掌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创业的优点与风险,更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创业技能。可以将创业理论课分成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必修课教授创业中的基础知识,如企业的建立和有限责任制的实际意义等,同时还要涉及一定的法律知识,确保学生依法创业,会依靠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选修课可以开设种类多样的课程,针对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知识需求的学生。创业活动课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拥有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后,就要进行恰当的创业实验,创业活动课就是为了这一实验做准备的课程。在课堂上模拟创业的各种活动,如进行企划案设计评比、演讲竞赛等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提前身临其境地感受创业的氛围,提升自己的创业水平。与此同时,活动课还可以开设多种精品讲座,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更可以带着学生去名企进行参观,实地切身体验创业的艰苦與快乐,促使不同特质的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而创业实践课则是上战场前最后的演练,教师可以鼓励兴趣相投的几个学生组成战队,一起参加企划案的设计评比等活动,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评比中优胜的几个企划案进行实践,学校给予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种模式更贴近于实际的创业环境,有助于学生模拟创业的各种情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甚至可能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达到成功的创业目的。
  2.需要构建出完善的双层次教育模式机构   所谓的双层次创业教育模式,需要面对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教学需求,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双层次应当分为普及层和提高层,其中普及层应当针对全体大学生,更多地涉及基础层面的创业知识和法律知识,保证大学生有着基础的社会能力。提高层则应当针对有着提高需要的大学生群体,对于已经尝试开始创业或是有着极高创业天赋的学生进行特殊的指导,促使他们的创业之路走得更加顺畅。总的来说,普及度最广、影响面最大的是普及层的创业教育,对于塑造当下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大学生顽强不屈的创业精神,使得毕业生敢于面对社会的挑战、积极协调自己的心理状况、跨过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变鸿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

四、双平台、双层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


  1.课程体系方面的保障
  实施“双平台、双层次”类型的大学生创业培养模式时,必须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大学生自身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建立起规范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让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创业观念、创业方法,增强他们的创业知识储备。当进行创业课程设计时,也要综合考虑到创业教学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体系间的融会贯通、协调性,让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都能得到系统性的提升,这也和我国所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战略理念相吻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设置出不同的创业课程,尽量保证创业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后期的创业当中去。
  2.师资体系方面的保障
  要想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预期效果,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广大高校应当制定出一系列政策激励创业培训方面的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创业培训教育方法,不断夯实教师队伍。此外,要让创业教师到企业、社会中进行锻炼,提升自身的创业技能,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从而才能更好地教学,让创业教育与实际更加贴近。高校要聘请企业、政府部门、工商部门等相关领域方面的技术能手、先进标兵,让他们担任高校创业讲师,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创业榜样。
  3.硬件体系方面的保障
  因为创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所以创业教育也要注重实践性,将教学与学生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提升实战能力,提高创业技能。而要想保证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业实践场地、教学设施等硬件。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前,先要提升创业教育环境,保证创业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实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机会。学校要尽可能购买新的创业教育场地与创业教育设备,同时也可以借助于企业、社会平台,让创业教育走出去,让企业走进校园,从而才能在根本上提升创业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创业人才。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時期,面对新环境,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同时也是教育界所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得到了社会与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得很不成熟,需要继续努力,所以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得到提升,高校必须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得到创业教育培训,从而才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创业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俞园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6):34-35.
  [2]谷晓冰,居占杰.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综述[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65-67,72.
  [3]陈 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其他文献
一、增强高中语文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堂立足于传统国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学生的学习也应是积极向上的。当年国学大师金岳霖、黄侃的语文课堂是极具特色的,学生置身于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能积极有趣的学习知识,体会语文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不少教师仍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与教学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不管做什么事,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汽车发动机看似严肃、枯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如其他艺术性强的课程课堂生动、丰富,富有趣味。要让学生喜欢上汽车发动机课一定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汽车发动机的积极性,丰富学生学习汽车发动机的方式。  一、以教师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趣激趣  第一,要让学生对汽车发动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科技发展的源泉,离开创新,一切事物都没有了发展的可能。高校图书馆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目前,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本质上对高校图书馆进行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构建完善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式  1.馆藏
一、赣州高職高专青年教师现状  1.高职青年教师工作任务较为繁重  (1)课时任务重。以高职专任教师为例,虽然课时量要求为每学期180多个课时,但是由于师资数量的不足,加上近些年高职青年教师多(不少教师都选择了博士深造),公开招聘进来的少,导致师资数量不足的趋势愈发明显,这意味着每位教师的学期实际授课课时已远远超出基本要求。  (2)青年教师兼任班主任现象较为普遍。高职青年教师具备较为旺盛的精力,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高校大学生群体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媒体化道德形态的影响下,意识形态格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现实的需要,其路径选择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需要;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晦涩难懂到通俗易懂、由抽象到具体、由少数人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