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援助 让劳者有其业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灾区已进入灾后重建时期,而给受灾群众提供良好的就业保障是重建的重要内容。可喜的是,各级党委、政府正倾力而为,想方设法提供就业援助,让劳者有其业。社会力量也纷纷出动,与灾区群众心手相连共铸美好未来。
  
  “房子垮了,企业受灾了,有些人甚至土地都没了,幸存下来的人要活下去,就得有生计,有工作。”什邡市就业局的喻建忠局长说,“我们得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好的就业平台。”
  什邡市就业局的辦公楼已成危房,像其他灾区的劳动保障部门一样,这个肩负着当地人就业责任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很快收拾心情,登记灾后失业人员,了解其就业意愿,为他们找合适的岗位。
  
  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
  
  北京市对口帮扶什邡市,北京市委和市政府两位副秘书长已分别带队前来慰问,并带来了上亿元的救灾物资。北京带来了“鱼”,而什邡却更在意北京的“渔”,他们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
  “我们需要物质援助,但我们更需要高起点的灾后重建规划,高层次的人才与企业界对接以承接产业集群转移。”什邡市市长李成金说。
  6月3日,什邡市举办灾后首场招聘会,现场最兴奋的还是什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泽文。这一天,共有113家企业入场,提供了6200多个岗位,一小时不到,现场就拥入了上万的群众,这种火爆场面在以往市里的招聘会上从未出现过。截至记者采访之日,什邡市灾后已举办8场招聘会。
  前来提供岗位的企业中,有主动前来献爱心的,也有什邡市的领导“化缘”来的。
  什邡市震前总人口43.77万人,地震受灾总人数约40万,企业总户数890户,其中受灾企业636户,涉及受灾职工3.8万余人。
  这一组庞大的数字背后,很多家庭失去了收入来源,很多家庭失去了主心骨……
  “我得养家。”这位不到18岁的小伙子叫熊锋,想找一份工作。本是高一学生的他,正在经历着人生最大的磨难。震前,在什邡市红白镇磷矿上开车的父亲,月收入几千元,妈妈看家,他上学,一家人其乐融融。灾难夺去了父亲的生命,也震垮了这个家。原本无忧无虑的他,成了家里唯一的男子汉。
  一个多月来,省内外爱心企业送来岗位1.6万多个,这让受灾的人们有了很多希望。“闲着总不是办法,也不可能一辈子吃国家救济,我们什么苦都吃得,就是不想被人瞧不起。”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的刘玲表情坚毅,透着川妹子特有的刚强。
  
  全程跟踪,政府为受灾民众就业护航
  
  举办招聘会只是解决人们就业这个浩大工程的一环。
  对那些有就业愿望没就业技能的人们,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可或缺。
  开展缝纫等“帐篷培训班”是灾后一道独特的风景。把培训送到受灾群众面前,对于渴望学习技能、渴望重建美好家园的人们来说,这是雪中送炭。
  与省外用工企业协调,组织跨省劳务输出,是什邡市就业局重要的工作内容。开发各种就业岗位,尤其针对特困受灾群众,该局灾后紧急开发治安维护、保绿、卫生防疫公益性等岗位1000余个,目前已有321人实现了就业,帮助412户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了就业,各类认证服务型企业吸纳受灾群众325人就业。
  为受灾群众找到了工作岗位,但就业局的工作还没结束。送他们上路,派人随行,与就业单位接洽,帮他们办好保险等事项。
  “也有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我送一批人到山东烟台,在那儿办他们上岗的各项事宜花了8天时间,我刚从烟台回来,就有几个人随后回来了。”什邡市就业局办公室主任刘定华告诉记者,“问明情况,原来是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远远超过了给他们的岗位。”
  “也不能说他们挑三拣四,灾后他们更需要赚钱重建家园。”刘定华对此表示理解,“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提醒,工作还要细些再细些。”
  
  开拓渠道,就近就地就业
  
  马世昌是崇州市劳动保障局局长,灾后一直在奔波。“收集”企业岗位,调查就业意愿,将用工信息板送到安置点,将岗位送到家……
  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崇州受灾人数7万多,其中劳动力3.7万多,到目前已有2.5万余人实现了就业,还有1万多人至今还没有着落。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马世昌和他的同事们送了三四次岗位到这些还没有着落的人面前,得到的却是:“不想出去”,“不愿到外地”。有几千人表示不愿离开生养自己的地方。
  马世昌带着其他工作人员走访了十几户人家,终于明白了个中原由。
  在崇州市怀远镇鸡冠山乡新区灾民安置点,陈琼辉被安置在此。她的丈夫在地震中丧生,以前都是丈夫在外挣钱,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失去丈夫、失去家里唯一经济来源的陈琼辉一下子乱了分寸,没有就业技能,何况家中老小就靠她一人,更不可能到外地谋生计。
  像陈琼辉这样“上有老,下有小”,不愿也不能出去的大有人在。“出去一个月有1000多块的收入,哪个不想呢?可家里没人照顾呀!”也有些人因为地震带来的心理因素,不想离开家人,“现在还没安顿好,不管怎么样,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王丽说明自己不愿到外地工作的原因。
  因诸多原因不能到异地就业的这一群人,他们的生存问题怎么办?为此,崇州市想办法,找路子。
  马世昌告诉记者,已有一家生产环保手提袋的企业让人们在家门口上班,该厂在鸡冠山乡新区灾民安置点设了一个加工点,40台机器设备已被搬入该加工点。
  可大家此前没有从事过类似工作,于是,7月2日,就地培训开班了。“今天是16日,第一批参加培训的人现在正在考试,合格后今天下午就可以上岗了,不合格的继续培训。”马世昌告诉记者,“参加培训的人都很认真,中午休息时间、晚上都在学。”
  一个熟练工加工这种环保产品,一天能挣50或60元,不熟练的时候也能挣20或30元。“我们正在跟这家企业联系,让他们将机器增加到100台,就可以解决200人的就业问题。”马世昌“算计”着企业的岗位。
  为了让更多的人就地就近就业,崇州市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当地加工企业就近招工,吸引一批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进驻本地,让现存就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大家的努力下,实现充分就业应该没有问题。”马世昌对未来充满信心。
其他文献
有商贸就有广告,古代的广告,类型繁多,很多沿用至今。从史书记载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营销战术和智慧一点不逊今人。    1.伯乐相马    伯乐是春秋时期的人,本名孙阳,因擅长相马而闻名遐迩,所以有人借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宿名伯乐来称呼他。  这是桩趣事:有人到集市上去卖骏马,不知为什么一连三天都无人问津。此人发愁之时想到了他的好朋友伯乐。伯乐在当时的名人效应或许不逊于今天顶极巨星,他在
在新年到来的时候,好多国家都会举行一些盛大的音乐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音乐盛事,每年的1月1日都会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场面十分壮观。在春节,北京的国家音乐厅里也要每年举办中国的新年音乐会。那么中国的音乐会当然也要有些中国的传统特色了,看看我们李老师为了迎接新年准备的这场传统音乐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