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最早是姓吗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z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一姓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有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名人、大家。但“司马”一词最早并非姓氏,而是古代的官名,后来有人以官为姓,它这才成为一个姓氏。
  司马作为官职,在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亦称“三有事”。司马为朝廷重臣,掌管军政与军赋,常常领兵出征,所率军队为六个师或八个师不等,相当于大将军。
  春秋时,各诸侯国官制中都有司马一职。有的诸侯国还设有大司马,此外还有左司马、右司马作为司马的属官。不仅在中央政府官制中有司马一职,在军队中也有此类官称,如晋军中就设有司马,是一个低于军尉的官职。
  战国时,将领或军师常常被称为司马,如《战国策·齐策》记载“禽(通擒)燕之司马而反(通返)千里之齐,安平君(指田单)之功也”,“燕之司马”就是指燕将骑劫。在军队的将帅之下,还设有很多司马之职,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此外,地方的县、郡也设有司马的官职,今天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官玺中有很多县、郡的司马之玺。
  司马的官职到了汉代曾一度被取消,到汉武帝时,又改太尉为大司马,后世以此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兵部侍郎则别称少司马)。汉代大将军统管五部,每部各设军司马一人。
  魏晋至宋代,司马为军府之官,总理军府事务,参与军事计划。其中隋、唐两代,州、郡、府中各设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而到了明、清两代,司马则成为府同知的别称了。
其他文献
炊饼,就是蒸饼,是一种圆形的干体结构的面制食品,外表有一层芝麻。炊饼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是盐和胡椒粉等,它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口感富有弹性。《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曾提到燕青与李逵让刘太公“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刘太公庄上。”这里的蒸饼就是炊饼。据说,因为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宫廷上下都把蒸饼唤作炊饼,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