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装备越来越自动化,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与危险。供电公司积极探索变电站操作由传统的多人操作过渡到单人运行的实施,这是我国电力系统在变电站管理模式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输变电公司”)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超高压输变电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变电站运行人员近6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随着电力供应需求甚大,变电站的数量逐年增长,而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数量却在减人增效的现代企业体制下增速甚微,甚至于逐年减少,发展与效益的矛盾非常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供电公司积极探索变电站操作由传统的多人操作(至少两名人员完成现场操作,其中一名人员完成操作,一名负责监控和保护)过渡到单人运行(由一人完成现场操作,利用变电站或集控站视频工作站远程监视操作人的操作过程),破解我国电力系统在变电站管理模式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电力企业属于社会复杂技术系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装备越来越自动化,变电站变得越来越复杂与危险。因此,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样的人员性格特征才能符合岗位胜任的要求呢?
本文希望通过对本案例的研究,为各电力公司在选拔变电站单人运行岗位员工时提供一个人员性格特征方面的依据;再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和其他素质评价,来完善单人运行岗位的胜任模型。最终从运行人员的岗位胜任模式的角度看单人运行模式是否可行。
为此,我们先对基层最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和典型经验访谈调查,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个体行为、人格特征等)对其经验进行提炼与总结;再将此初稿与中、基层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进行集体访谈,并采集回馈的信息,从理性高度进行岗位胜任模型的建构。
必须具备的三种性格
前期调研工作包括3个方面:通过对资深管理人员和优秀运行人员的分析,从务实操作和经验提升的角度归纳、分析运行人员岗位胜任模型需要具备的各项因素;通过对运行人员岗位胜任模型中的人员性格特征的分析,从正反两种方式来归纳单人运行岗位的人员性格特征的模型从分析、调查变电站运行人员岗位因其特定性质,需要得到哪些后续的跟进,以求与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轨。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经验访谈,大致可归纳出在运行人员岗位中最需具备的岗位胜任要求,涵盖:业务知识与能力、职业个性特征、对岗位的压力承受能力、身心健康程度。在前后三次的分层抽样与经验调查中,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与岗位胜任力相关的核心因素分析,在默认业务知识与能力都合格的情况下,筛选归纳出岗位胜任与不胜任的综合指标(见表一)。
结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重点分析胜任运行岗位人员所必须的9个性格特征项目,具体包括:抗挫折能力、情绪稳定性、合作能力、成就动机、严谨性与秩序需要、动手能力的偏好、独立性、实干性、助人性等。每一项因子设置统计标准分(20分)。
我们以50位运行岗位的员工为样本空间进行人员性格特征的测试,样本测试结果见表二。
依据表2各项指标的得分,我们得出运行人员突出的人员性格特征有五项(高于平均得分):严谨性与秩序需要、情绪稳定性、抗挫折能力、实干性、动手能力的偏好。
将综合得分前10名和后10名的信息进行了相关统计,如表三、四所示。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两组被测试样本相差最大的是严谨性与秩序需要,其次是情绪稳定性和抗挫折能力。从这些数据来看,在公司进行现有运行人员的挑选和招聘新员工时,对这三项关键指标可以重点关注。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在得分前十位的核心指标中,他们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情绪稳定性”、“严谨工作作风”和“抗挫折能力”这3项指标。这些结论可以供新进员工在自我提高的职业培训时作为重要的参照依据。这也是他们在较长期的实际工作中所养成的人员性格特征。
根据最佳性格特征组建“单兵”团队
基于经验性访谈与对单人运行工作岗位的分析,从行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角度来观察,可以得到变电站运行人员最佳性格特征包括五个方面:严谨性与秩序需要、情绪稳定性、抗挫折能力、实干性、动手能力的偏好。
因此建议各电力公司在将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操作模式从传统的多人操作转变为单人运行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运用调研结果中的人员性格特征指标作为单人操作运行人员的岗位胜任素质中的重要指标;
对现有的运行人员做一次系统的人员性格评价,其结果作为今后“单人运行管理模式”人员筛选的参考依据;
公司今后的运行人员招聘可重点关注人员性格特征与岗位要求的匹配性;
今后公司与国际先进电力管理模式接轨,为高压力特征的单人运行岗位员工建立EAP心理支持系统,长期为他们提供的心理支持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心理调试的技巧、压力管理的技巧、责任心与自我放松的状态如何平衡的技巧以及团队心理的辅导技巧等。
(作者供职于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
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输变电公司”)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超高压输变电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变电站运行人员近6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近年来,随着电力供应需求甚大,变电站的数量逐年增长,而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数量却在减人增效的现代企业体制下增速甚微,甚至于逐年减少,发展与效益的矛盾非常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供电公司积极探索变电站操作由传统的多人操作(至少两名人员完成现场操作,其中一名人员完成操作,一名负责监控和保护)过渡到单人运行(由一人完成现场操作,利用变电站或集控站视频工作站远程监视操作人的操作过程),破解我国电力系统在变电站管理模式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电力企业属于社会复杂技术系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装备越来越自动化,变电站变得越来越复杂与危险。因此,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样的人员性格特征才能符合岗位胜任的要求呢?
本文希望通过对本案例的研究,为各电力公司在选拔变电站单人运行岗位员工时提供一个人员性格特征方面的依据;再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和其他素质评价,来完善单人运行岗位的胜任模型。最终从运行人员的岗位胜任模式的角度看单人运行模式是否可行。
为此,我们先对基层最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和典型经验访谈调查,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个体行为、人格特征等)对其经验进行提炼与总结;再将此初稿与中、基层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进行集体访谈,并采集回馈的信息,从理性高度进行岗位胜任模型的建构。
必须具备的三种性格
前期调研工作包括3个方面:通过对资深管理人员和优秀运行人员的分析,从务实操作和经验提升的角度归纳、分析运行人员岗位胜任模型需要具备的各项因素;通过对运行人员岗位胜任模型中的人员性格特征的分析,从正反两种方式来归纳单人运行岗位的人员性格特征的模型从分析、调查变电站运行人员岗位因其特定性质,需要得到哪些后续的跟进,以求与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轨。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经验访谈,大致可归纳出在运行人员岗位中最需具备的岗位胜任要求,涵盖:业务知识与能力、职业个性特征、对岗位的压力承受能力、身心健康程度。在前后三次的分层抽样与经验调查中,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与岗位胜任力相关的核心因素分析,在默认业务知识与能力都合格的情况下,筛选归纳出岗位胜任与不胜任的综合指标(见表一)。
结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重点分析胜任运行岗位人员所必须的9个性格特征项目,具体包括:抗挫折能力、情绪稳定性、合作能力、成就动机、严谨性与秩序需要、动手能力的偏好、独立性、实干性、助人性等。每一项因子设置统计标准分(20分)。
我们以50位运行岗位的员工为样本空间进行人员性格特征的测试,样本测试结果见表二。
依据表2各项指标的得分,我们得出运行人员突出的人员性格特征有五项(高于平均得分):严谨性与秩序需要、情绪稳定性、抗挫折能力、实干性、动手能力的偏好。
将综合得分前10名和后10名的信息进行了相关统计,如表三、四所示。
从表三中可以看出,两组被测试样本相差最大的是严谨性与秩序需要,其次是情绪稳定性和抗挫折能力。从这些数据来看,在公司进行现有运行人员的挑选和招聘新员工时,对这三项关键指标可以重点关注。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在得分前十位的核心指标中,他们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情绪稳定性”、“严谨工作作风”和“抗挫折能力”这3项指标。这些结论可以供新进员工在自我提高的职业培训时作为重要的参照依据。这也是他们在较长期的实际工作中所养成的人员性格特征。
根据最佳性格特征组建“单兵”团队
基于经验性访谈与对单人运行工作岗位的分析,从行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角度来观察,可以得到变电站运行人员最佳性格特征包括五个方面:严谨性与秩序需要、情绪稳定性、抗挫折能力、实干性、动手能力的偏好。
因此建议各电力公司在将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操作模式从传统的多人操作转变为单人运行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运用调研结果中的人员性格特征指标作为单人操作运行人员的岗位胜任素质中的重要指标;
对现有的运行人员做一次系统的人员性格评价,其结果作为今后“单人运行管理模式”人员筛选的参考依据;
公司今后的运行人员招聘可重点关注人员性格特征与岗位要求的匹配性;
今后公司与国际先进电力管理模式接轨,为高压力特征的单人运行岗位员工建立EAP心理支持系统,长期为他们提供的心理支持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心理调试的技巧、压力管理的技巧、责任心与自我放松的状态如何平衡的技巧以及团队心理的辅导技巧等。
(作者供职于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