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中学生接受知识、培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能力的渠道。因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要有兴趣性和目的性
  列宁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的接受数学信息,并加工改造。”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提问的问题就是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的教学的提问只是形式上的问和答,像什么对不对呀?是不是呀?这类问题缺乏启发性,阻碍学生的发散思维,或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类问题尽量不提,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流于形式。
  设计问题的形式和方法,要抓住时机,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提问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学习分式时,用了类比的方法提问分数的定义、性质及运算,进而达到对分式的提问教学。在讲相似知识的时候,回顾全等的知识,用这样的提问就把新知识转化为了旧知识,还有在讲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教师提问“学校的大门为什要做成平行四边形,做成其他形状可以吗?这说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这样一问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目的性,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打开了,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做了铺垫。
  二、在教学过程中提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一般人认为,教学挺简单,只要要求学生记住公式、法则、定理,会做题就行了,这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机械呆板地掌握和运用已有的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其实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的公式、法则定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揭示获取这些知识的思维过程。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现有课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发展过程,以再次运用到生活中去。常言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而服务。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数学教学要立足于把学生的活动展开,我在讲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一节课时,把课堂搬到了室外,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平面图形在平行光下形成的不同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是四边形?什么情况下是线段?然后用此知识来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影子来测量教学楼或旗杆的高度,学生通过测量自己与旗杆之间的距离,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或用相似的知识都能够解决。此时学生们都各抒己见来谈自己的解法,加以必要的讨论、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以正确地引导,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很清晰了,比单独的说教更容易掌握。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主动展开思维活动,揭示相应的思维过程,总结思考问题的经验,以促进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教育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想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数形结合法,等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的学习逐一地去体现。
  例如,在学习垂径定理及推论时有这样一例题:平分己知弧,需要找出弧的中点,教师向学生提问:“能像找线段中点一样找弧的中点么,为什么?”“不能,因为线段可以用刻度尺度量,而弧不能”,一个学生抢着回答。“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在垂径定理及推论中有哪些条件可以推出平分弧的结论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气氛非常热烈。根据垂径定理,垂线与弧的交点即为弧的中点,同学们归纳出好几种方法,这就说明学生们已经学会,学通。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巡视
  1.利用学生课堂板演巡视指导。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程度,时常采用课堂板演,只能代表一部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因此,在学生板演的时候,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其他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及速度,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堂及时表扬,并把较好的方法介绍给其他的学生,提高全班同学的解题能力,对巡视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及时讲解,以纠正不正确的解法
  2.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巡视通过“看、听、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变换教学方法,学生清楚的简单讲或不讲,学生难以理解的要具体讲述,直到学生搞懂为止,切记夹生饭,半懂不懂就过去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当然巡视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鼓励,尤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要给予充分肯定。
  四、课堂小结效率高
  我们讲完课的时候必须有五分钟左右的小结,给学生梳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让他们有地放矢。做好课堂笔记,为课下的温故而知新做铺垫,再现知识加深印象,当堂检测最好。
  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如果能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学生一定会爱学数学,想学数学,并且一定会学好,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中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作为一线教师,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我经历了“音乐课=唱歌课”、“音乐课=唱歌+技能训练课”,以及“音乐课=唱歌+听歌(欣赏)课”等几种教学模式,渐渐地体会出音乐课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为了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让学生真正
期刊
智能发展的最佳境界是人类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把创新思想贯彻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学生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大胆鼓励、启发学生“
期刊
实验教学,对于教师不仅在于完成实验,更重要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直观与趣味的情景,在揭示科学对称、统一、变化与和谐之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去挖掘改造自然的知识宝藏。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是新的教学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是出色的导演、激励者,而不是单
期刊
当新的一届学生来到我的教学天地时,我带领他们打开了一扇作文的窗,这扇窗是用“仿写”的形式打开的。  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之路,似乎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每一次作文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还经常安排学生批改作文。不能说没有效果,可是离心中的期待还是相距甚远。  拿什么来改变学生的作文现状呢?  想到这个问题时,我想起了曾经带给我欢欣鼓舞的几次作文训练。这几次作文训练采用了同一种训练形式——仿写。有时是模
期刊
摘 要: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作用,在提高自身朗读水平的同时,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策略 训练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
期刊
乡土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总结创造出来的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融民间的习俗、风情、道德、情操、建筑于一炉,讲究的是地方的特点,通过生动的文化格律,体现一定时期、不同区域的风情习俗,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灿烂文化的底蕴,留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课堂引进乡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及地方名人趣谈、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
期刊
摘 要:“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依课标预设问题、据学情决定讲解”为主导,学案引领为轴线。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检测”这三个层面的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了解了”上升到“记住了”,从“记住了”上升到“学会了”,从“学会了”上升到“会用了”。实践表明,应用“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以真正实现。学生思维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明显
期刊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让教师将课堂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同时课堂提问本来是一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得好,可以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使其更为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教学而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下面,笔者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入手,分提问前、提问时、提问后三个阶段,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期刊
写作是出于内心的需求,是一种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很少体验到作文的乐趣。对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难事,一到作文课,他们就抓耳挠腮、愁眉苦脸。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时“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惑?如何使学生对生活世界萌生惊异感、向往感、自由感,产生喜、怒、哀、乐、爱等多种情绪体验?如何使学生感知到敏捷性带来情感的丰富性及对事物认识的悟性、灵性?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
期刊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跨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  关键词:新课标 高效课堂 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