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掏给“林家”的人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对綦江县林业局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全县年造林任务从一两万亩一下子超过十一万亩,是全县林业建设史上造林任务最重的一年。
  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如何迎难而上,怎样圆满完成任务?县“林业人”整日为此事忧心忡忡。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光奇怀着对林业工作的深厚感情,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就任县林业局局长。
  
  狠抓退耕还林工程
  
  “我是山里长大的娃,就该让山里的青山更青,让县城春色常在!”这是李光奇接任后发自心底的话。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李光奇连同局领导班子成员,很快作出了将全局工作重心转向退耕还林工程的决定,并就如何抓好退耕还林工作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案。
  思路和发展方向有了,还要有强有力的措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必须有一支精干的队伍,目前局里的工作力量很薄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李光奇初到林业局,对退耕还林工作力量作出的深刻判断。
  为了解决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李光奇多方协调,克服各种困难,统筹整合,及时充实了县退耕办力量,并积极争取到了工作经费。县退耕办领导力量加强了,但退耕还林的大量工作在基层,在农村,涉及到千家万户。镇林业站是退耕还林的具体操作者,可林业站工作人员工资福利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每人每年仅有700元的财政差额拔款,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工作情绪很大。
  “要攻破薄弱的工作环节,必须解决林业站职工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问题,要让林业员们有奔头,有干劲,局里上下团结一心才能把工作做好!”作为县林业局“一把手”,李光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无论克服多大的困难、多大的阻力,都要把林业员的工资经费问题解决好,让职工们安心投入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去。为了攻破这道“难题”,他多次找人事部门、编制部门、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既做专题汇报,又呈文字报告,上至县委书记,下至人事科长,不知跑了多少遍,不知找了多少人,总算得到了回报——2004年8月,全县林业员工资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历任林业局长的心愿和近百林业员多年的企盼终于实现了。这个喜讯传到林业员心中,大家工作热情高涨,真心信服了这个新林官,积极投入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
  工作要干好,自身必须硬,还要取得各方的支持。李光奇意识到,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大量的工作在基层和农村,要切实巩固工程建设成果,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去组织引导和督促退耕农户搞好工程建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县政府将退耕还林纳入到县综合目标考核中。为了得到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李光奇除了经常向分管领导汇报退耕还林工作情况外,还邀请县人大、县政协对工程建设进行多次视察和调研,使退耕还林工作在领导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2005年起,县政府将退耕还林工作纳入了镇域经济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各镇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年来,李局长带头走遍了全县19个镇,深入到小班地块,退耕农户,掌握各地退耕还林的真实情况。为了保证检查验收不走过场,他每年都要和参加县级验收的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成立督查组,对验收工作进行抽查和督查。
  林业职工们感动地告诉记者,2005年12月,李局长到一个镇了解退耕还林栽植情况,当时天气不好,下着雨,路很滑,要走1个多小时的路,大家都劝他不用到造林地块了,可李局长不但要去,还非把一个造林小班走完才罢休,整整走了4个多小时,对苗木的规格,整地规格都一一询问后才放心……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当记者问起李光奇这些事的时候,李光奇总是一副很自然的样子。
  五年来,全县共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4.65万亩,其中退耕造林11.65万亩,荒山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
  
  
  因地制宜 发展林业产业
  
  退耕还林建设初期,作为一名高瞻远瞩的“林官”,李光奇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他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因地制宜,通过工程的实施,在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让农民能够增收,让后续产业能够发展,使全县林业产业建设能够借助退耕还林这个平台有一个很大的跨越发展。
  经过多次考察及局领导班子反复研讨,李光奇结合全县实际,提出了“抓重点,讲实效,兴产业,争发展”的工程建设思路,把工程建设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作为基本方针,为全县退耕还林的建设定了调子,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在工程建设中,李光奇引领着全县“林业人”克服了过去主导产业不突出、品种过多、规模过小等问题,将木瓜、麻竹、花椒等生态经济兼用树种作为支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主导树种,火红了以木瓜、麻竹、花椒、梨子为主的四大林业产业。
  李光奇坦率地告诉记者,选中木瓜产业是因为该县有着悠久的木瓜种植史,“在享有‘古老野木瓜之乡’美誉的大罗地区,至今仍有家家户户种植野木瓜的习惯。”正缘于此,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启动,木瓜种植被列为全县产业发展的主攻项目之一。与此同时,花椒、梨子产业相继而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县林林立立起来。截止2006年,全县木瓜种植面积已达到39500亩,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被列为市级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麻竹15000亩,建立了1个年加工食品笋100吨的竹笋加工厂;发展花椒32000亩,干鲜果20000亩。目前,全县麻竹、花椒、梨子已大部分投产见效,有60%的退耕户从中获益,多数农户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中年收入上万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成为全县助农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支撑产业!
  耕耘与收获齐聚。多年来,由于工作成效显著,李光奇所在的单位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集体,其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最近,他还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退耕还林先进个人。
  面对荣誉,“林官”李光奇并没有沾沾自喜,他坦率地告诉记者:“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从事自己所钟爱的绿色事业。今后,我还将继续在这条路上踏实地走下去!”他满怀信心地说,今后,该局将在以往的基础上,着重从五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改进管护模式,二是调整管护时间,三是调整检查内容,四是推进后续产业发展,五是落实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规划,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进退耕还林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促进林业大发展!
  (责编:耿国彪)
其他文献
4月10日,借第十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召开之际,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2008年度森禾发展战略与采购招标新闻发布会。  作为中国民族花卉产业的旗手和花卉行业的领航企业,森禾一直是苗木产品的风向标。2003年森禾隆重推出的红叶石楠一枝独秀,红遍了全国,成为苗木行业的一个传奇。博览会上,森禾的展位前人潮涌动,成为参观人员瞩目的焦点。布展将公司的精致花卉有机融入优美的园林小品中,让人赏心悦目
期刊
4月3日下午,全国绿化委员会第二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暨造林绿化表彰大会在北京中南海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出席会议。江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锦标代表市委、市政府赴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  在这次表彰会上,全国绿化委员会将“全国绿化模范市”的殊荣授予了江山市。“全国绿化模范市”是我国规格最高、份量最重的绿化奖项,也是全国各地竞相争取的一张金字招牌。江山市从
期刊
4月6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医改方案在百姓的热切期盼中新鲜出炉。新医改方案,对政府卫生投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立国家基本药
期刊
4月9日上午,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与模式”项目在北京启动。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合作部顾问柯伟刚、德国技术公司司嘉丽女士等到会并讲话。  雷加富说,德国是世界上林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的森林经营理论和实践,特别是近百年来形成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和方法,可以为中国建立可持续的森林经营体制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和做法。他强调,希望通过“中国森林
期刊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巨大困难的时候,寻求一种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明显促进作用,又有综合带动效果,还能使人们普遍受益的产业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绿色生态产业正是这样的一种产业,它体现出人类长远永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也是普世价值中的一种新追求。  把绿色产业做强、做大,同时用这一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各类商品都变成节能低耗、环保健康的绿色商品,让中国经济由原来的“红色火车头”发展成“
期刊
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继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我国植树节之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建国以来对绿化祖国所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20几年来,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深入,中国成为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神州大地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在全国上下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制定的亲历者
期刊
辽宁省丹东市是东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面旗帜。2003年春,双山子镇四平村十组29户村民面对集体林木被肆意盗伐的情况,在一无政策、二无先例的情形下,像当年小岗村一样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将4260亩集体山林平均分配到了全组124人头上,从而调动了全组农民管林、护林积极性,极好地保护了集体森林资源。2005年,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拉开序幕,丹东市在试点地区推行林下种植,使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10月中
期刊
10月25日,北京世纪金源酒店国际会议厅高朋满座、蓬荜生辉,许多熟悉的面孔相继出现在这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祝列克,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唐守正院士,中国工程院冯宗炜院士、李京文院士、罗绍基院士、匡廷云院士、闻立时院士、孙九林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相继到来,参加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重大工程与生态环境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就重大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森林与生态建设、生物减排与工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每当新的重大发展时期来临之际,站在历史潮头的杰出人物总会适时提出一些顺应历史潮流的新提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这样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新提法。  我这样说,至少有以下三点理由: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经
期刊
2008年的冬天,的确有些寒冷。走在街道上的人们,努力竖起衣领,阻挡着迎面而来的北风。比天气更令人寒冷的是不振的经济和莫测的前途。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短短数月就逐渐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阴影笼罩下,整个世界处于一种风雨飘摇的境地中。银行流通受阻、金融公司倒闭、股市大幅跳水、实体经济下行等等一个个坏消息让冷风中的地球不得不承受心灵的重压。西方的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