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一堂课讲好地震故事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防震减灾科普讲座是中小学校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该文从地震科技的特点出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以中小学生为受众群体,探讨一堂地震科普讲座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以期利用有限的讲座时间,实现科普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防震减灾  科普講座  地震知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049-02
  地震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而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部分,地震活动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灾害重,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青少年学生是地震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群体,学生们能否在地震来临时正确应对,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安县“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桑枣中学的2000多名师生用了96s,有序撤离,全校没有伤亡,被称为“创造汶川地震零伤亡的最牛中学”。1995年山东苍山县5.2级地震,学生们因为害怕、慌乱而跳楼、拥挤、踩踏、导致320人受伤。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有准备和无准备不一样,有意识和无意识不一样,懂防震减灾知识和毫无常识不一样。因此,必须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地震科普教育,帮助同学们了解防震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才能在灾难来临时心理镇定、正确应对。
  防震减灾科普讲座是学校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该文从地震科技的特点出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以中小学生为受众群体,探讨一堂地震科普讲座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以期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科普效果的最大化。
  1  教学背景
  1.1 地震科普讲座的特点
  科普是对科学技术的艺术性表达。地震科普讲座,顾名思义,就是把有关地震科学的知识,用一种深入浅出、容易理解的方式传播给受众,目的是增强受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受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归纳起来,地震科普讲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业性与通俗性的碰撞。与地震有关的知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结构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面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地震科普讲座恰恰就要求打破这种专业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组织形式去表达和呈现。二是受众多样化。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全社会各类人群都应掌握一定的地震知识并具备应对地震灾害的技能,因此地震科普讲座的受众是多样化的,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群体,而针对不同的群体,就要量身定做不同的讲座内容和形式,切不可千篇一律。三是学以致用不紧迫。毕竟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一些受众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在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上容易打折扣,因此讲座内容要突出必要性、注重实用性,形式上要引人入胜。
  1.2 地震科普讲师能力要求
  (1)专业知识积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地震科普讲师来说,日常的点滴积累十分重要。科普是对科技的普及与传播,是将地震专业知识学懂弄通的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离开科技和业务,科普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此,地震科普工作者需要有一定科技与业务知识的积累,并且不能“故步自封”“吃老本”,而要时时关注灾害事件、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国际科技前沿动态以及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等。
  (2)亲和力、表达能力。
  地震科普讲师要具有平等交流的亲和力,容易让受众放松和接受,且更容易得到受众的反馈;地震科普讲师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将自身的知识积累用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有趣味的方式表达出来。
  1.3 受众分析
  (1)知识背景。中小学生是一个知识结构跨度较大的群体,小学生通常不具备地震相关的知识背景,掌握的往往是一些在地震应急演练时学到的可操作性的动作,如地震来了躲哪里,应急疏散的姿势、路线等;中学生往往对地震知识和地震灾害有一定的了解,但一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认识较为片面。
  (2)知识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重点是要让他们掌握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的技能,除此之外,也要对地震和地震灾害有一定的了解,并树立防灾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做出判断和付诸行动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地震,地震会造成哪些灾害;我国的地震灾害情况是怎样的,本省或本地区的地震活动背景;(2)学习地震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相关要素;(3)学习如何科学避险,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地震来了该怎么办;(4)学习震后如何开展自救和互救。
  2.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遇到地震等突发事件时,要能保持沉着冷静,知道如何应对;如不幸被埋压,要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积极采取措施自救和等待救援。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地震基础知识的学习,科学的认识地震,了解与地震相关的知识和防震避险的技能。
  难点: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有电脑和大屏幕,可以播放课件;为了便于互动,学生人数不宜太多,最好不要超过200人。
  学习资源准备:针对晦涩难懂的地震专业知识,准备一些科普动画和演示道具;准备演示自救互救的道具;提前进行调研,收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5  教学过程设计
  5.1 设疑激趣,导入主题
  讲师向学生发问:一说到地震,大家能想到哪些词呢?
  学生回答: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想到的词,有的说“晃动”,有的说“倒塌”,有的说“灾难”……   讲师:总结同学们说到“地震”,想到的都是一些可怕的、危险的词汇,与大家分享一段话:“灾难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常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就发生了,做好准备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引出此次讲座的主题。
  学生:那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好准备呢?
  讲师:带着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地震,了解地震。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知道该怎样应对地震了。为大家介绍此次讲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2 案例展示,直观认识地震灾害
  (1)讲师通过图片、音视频展示一些国内外著名地震的场景:如2011年的日本311地震、历史最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大地震、我国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
  (2)通过以上极具视觉冲击的现实场景,引发同学们思考,提出自己此刻关于“地震”的疑问。
  学生1: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学生2:为什么这些大地震会发生在这些地方,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学生3:我们这里会发生地震吗?
  ……
  (3)针对以上同学们关注的问题,逐一释疑解惑,揭开地震的神秘面纱。
  ①播放科普动漫,演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过程。
  ②通过地震分布图,为大家介绍全球的地震分布情况,并发问:大家从图上有没有发现地震分布的规律?进而引出“板块”“地震带”等概念。
  ③我国为什么地震多?从我国所处的位置和板块运动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问。
  ④介绍本省本市的地震活动情况,并举历史地震的例子,用身边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对后续讲座内容的关注度。
  5.3 因材施教,高年级学生扩展知识范畴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讲座的重点应该放在应急避险的实操上,过多地震基础知识的讲解反而会消磨学生的兴趣,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应“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知识面的扩展有助于加深对地震的认识、增强应对地震时的自信心、激发对相关科学的兴趣爱好。因此,针对这部分受众群体可在以上讲座内容的基础上扩展知识范畴。
  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后,用问答的方式引出相关知识点。
  为什么地震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震动呢?地下的震动是怎么传到我们地面上的?——地震波。
  多大的地震我们能感受到?怎么去描述一次地震的大小呢?——震级和烈度。
  地震能不能被预报?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是一回事吗?——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听到地震谣言我们该怎么办呢?——地震谣言的识别和应对。
  5.4 因地制宜,科学避震讲究方法
  讲师:学习了这么多地震知识,我们对地震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如果发生地震了,我们改如何科学的避震呢?
  学生众说纷纭:“躲桌子下面”“快点跑出去”“呆在原地不动”……
  讲师:地震发生时情况很复杂,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震时所处的环境位置千差万别,因此避震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正确地选择应急避险方法。
  (1)案例分析,强调应急演练的重要性:为学生讲述在汶川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的故事,启发学生对应急避险技能的学习和演练的重视。
  (2)分别针对学校、家庭、室内公共场所、户外、野外等不同场景,如何正确选择应急避险方法,与学生交流讨论。
  (3)边学边做:邀请几个学生上台,演示地震避险时的正确姿势。
  5.5 言传身教,地震应急自救互救
  (1)被埋压在废墟中如何自救。
  ①讲师向学生强调:如果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中,首先要坚定信心,保持镇静,相信自己一定能脫险。
  ②运用演示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如何保存体力、扩展活动空间、引起救援人员注意等自救的要点。
  (2)地震应急互救。
  ①讲师向学生强调互救的原则、地震现场的注意事项,传授寻人和施救的方法。
  ②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相关技术要领。
  6  教学反思
  地震科普讲座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内容上要尽量朝着“好奇心”和“应急技能”方向选择,把一些不太符合受众需求的内容点弱化。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这一群体,地震专业知识的讲解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切不能过分依赖课件PPT、照本宣科,不能变成讲师的一言堂,而要重视受众的收获和感受,在“应急技能”教学上要加强实操性和互动性。希望通过这样一堂科普讲座,可以让同学们“懂地震、会避险、能逃生、保平安”。
  参考文献
  [1] 潘怀文.新时代面向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地震科普工作思考[J].中国应急救援,2018(5):4-6.
  [2] 陈玉桃.地震科普讲座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协论坛,2018(8):31-33.
  [3] 马亮,郭啟倩,郑蕊,等.地震科普宣传经验总结及新思路探索[J].国际地震动态,2017(11):33-36.
  [4] 王晓民.地震科普宣讲的内容组织和形式设计初探[J].中国应急救援,2018(2):47-51.
  [5] 张金川.地震科普报告的选题与报告[J].防灾减灾学报,2013(9):84-87.
其他文献
摘 要:技工院校的教学工作,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学生自律性等方面都有诸多问题,所以如何搞好技工学生的教学工作,相比而言更增添了一些难度。面对技工院校的学生,学校要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家长不应轻言放弃,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对,不能用一个统一的要求去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校 家庭 特点 分析 针对性 效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职业高级中学的班主任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关键词:职业中学 班主任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150-02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外的专业教育,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统考扩招,高职院校生源备受挤压,给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形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该文立足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实际情况,通过招生实际工作入手,分析高
期刊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优势明显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适应这一趋势,该文以《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的混合式教学实施影响因素,如模式设计、环境搭建、资源建设、教学组织等的运行进行探索和实践,使得混合式教学极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養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实施 影响因素 食品加工 机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下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以“互联网+”的新业态思维为基础,来开展高校档案服务工作,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以迎接充满挑战的新业态。因此,该文以“互联网+”新业态高校人事档案服务方式为切入点,并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新业态 人事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電视纪录片《云渡桃雕》的拍摄创作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人物采访、同期声录制、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探讨现代影像技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非遗”纪录片 拍摄 创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2(c)-0242-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
期刊
摘 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教育与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是完成学生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课堂教学存在教学项目陈旧、理论性强、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该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以货物上架为具体活动,探索了将企业问题转化为教学项目的途径,为教学过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实践项目 物流 教学过程 融入机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当前信息化技术在高速的发展中,“互联网+”就是信息化发展中的热点及核心,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尤其在教育领域中,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就是基于网络基础的,在高职教育中也得到了有效运用。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就以该课程为例,分析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微课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 高职院校 微
期刊
摘 要: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min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  关键词:电子书包 微课 作用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5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c)-0123-
期刊
摘 要:专业技能学业水平考试是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面对有限的实训条件,面对技能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技能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的压力,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学需要探寻一条适合学生技能提升的教学之路。该文以中等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餐厅服务技能教学为例,探索适合中职餐厅服务技能教学适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力求以中职学业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