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和环境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文章的方法。
  3、感受深沉的母爱,感悟浓浓的亲情,感知伟大的人性。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文章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引导探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准备:竹棒或其他木棍、小黑板、课文朗诵录音、歌曲《懂你》和《感恩的心》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现实,唤醒情感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的母亲生日的请举手。(肯定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于是就借题发挥。)看来,我们是该好好反省反省了,母亲整日整夜为我们操劳,将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身上,而我们活在爱的幸福光环中却一直都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一个人曾经也这样认为,她甚至漠视母亲的关爱,而她的母亲却依然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到她身上。
  今天,就让我们敲开小巷深处那一扇斑驳的木门,一起聆听那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2、了解背景,初步感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作者林莉。她出生不久便被抛弃,后来被一盲女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县城重点高中,不久之后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
  3、出示目标,整体把握:师:(出示小黑板)现在请大家看着小黑板上的学习目标,这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法来展现人物的性格;(2)、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的琐事来表达情感;(3)、品味文中语句,感受深沉的母爱。
  师: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家的独立思考和通力合作,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它们。
  4、初读课文,扫除障碍: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难懂的字音字词,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师根据学生初读过程中发现的难懂的字音字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原则上大部分同学都懂的字音字词就不讲。)
  5、揭示问题,思考讨论:师:请同学们看小黑板上的思考题:(1)、养母为“我”做了那些事情?(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我”对母亲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回到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十分钟后检查自学成果。(生自由读课文,寻找问题答案,师从旁巡视指导。)
  6、解决问题,理清思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小黑板上面的问题。养母为“我”做了哪些事情?(学生举手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概括或补充)(明确:(1)、为了“我”搬家;(2)、为了“我”改变性格;(3)、为了“我”终年辛劳;(4)、为“我”取得的成绩而骄傲;(5)、为了“我”而抑制感情;(6)、为“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
  师:从母亲为我做的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善良、充满爱心、勤劳等,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那种无私的、崇高的爱。)那么文章又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来展现这种母爱的呢?(明确: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其实这种情感的变化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这个“家”来展开的。)(板书:家)
  师:我对这个“家”、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明确:四次情感变化,由“满足、自豪”到“回避、厌恶”再到“淡忘、隔绝”最后“悔悟、回归”。)(板书:满足、自豪 回避、厌恶 淡忘、隔绝 悔悟、回归)
  师:作者围绕着这四次情感变化,作者选取了生活中许多琐碎的事情来写,这对表现本文的主题有什么好处?(明确:选取生活中的琐事更能突显出养母那种无私、深沉的母爱。)
  7、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体会到了养母对“我”的那种伟大、无私而又深沉的母爱。高尔基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现在,就让我们听听《懂你》这首歌曲,在歌声中再次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播放歌曲《懂你》)
  第二课时
  1、情感导入,引发共鸣
  师:母爱是一首永远都唱不完的歌,母爱的光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道路。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走入小巷深处去感受那份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母爱。
  2、揭示问题,思考讨论
  师:(出示小黑板)请同学们带着背板上的问题回到课文,十五分钟后检查自学情况。
  问题一: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展现人物形象?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问题三:文章中反复出现“小巷”、“竹棒”等事物,它们有什么作用?
  问题四: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事例,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问题五: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厚情感。
  3、解决问题,品味文章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对问题一的理解?(明确:通过早落的黄叶渲染了“我”被遗弃时的凄凉氛围和“我”的凄惨身世。这在写作技法上属于环境渲染法/环境切入法。)师:文章除了运用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之外,还用了那些描写方法?(明确: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这些描写表现了母亲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伟大的母爱。如:“夏日,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这段外貌描写表现了“我”对母亲辛勤劳作、无私付出的敬佩与赞颂。这也是养母生活的真实写照。再如:“在风中,她无助的倚在墙边┅┅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这些外貌、神态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所感动,也流露出“我”对自己无知、爱慕虚荣的深深自责。)师:通观全文,“小巷”、“竹棒”等事物反复出现,它们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些事物是作者情感的依托,作者借这些物体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师:阅读这篇文章,有没有哪些句子或事例让你特别感动的?请将它读出来并谈谈你自己的理解。(生各抒己見,师从旁点拨。分析完之后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讲“我”回归的过程,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里面的感情韵味。(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文段,并讲解一下反复的艺术手法在这三个文段中的运用以及“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中回来的两层含义:表层涵义是指“我”重新回到了母亲身边;深层涵义是指“我”的心灵的回归、情感的回归。)
  4、当堂训练,巩固成果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师印发阅读训练题。)
  父亲①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阿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在课堂上如何锤炼数学语言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数学语言以严谨清晰,精练准确而著称。数学语言能力既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其它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1、掌握数学语言是
海浪是海岸工程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重要的因素,当海浪由深海向海岸传播时,由于水深变化以及建筑物的影响针发生折射、绕射现象。该文利用角谱模型对规则波和多向不规则波在不同
为提高C/SiC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断裂韧性,对增强体有特殊要求。该文研究了不同纤维增强形式对C/SiC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C+SiC过渡层的单向C〈,f〉增强SiC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
“以人为本,愉悦教学”是我同过国培的学习感受最多的地方。新的课标解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思维方式,为我们今天的美术教学指清了路线,放正了地位。它是一门艺术综合教育课程,不是专业技术学习的课程。课堂不在是“照着画、照着做“。学生学习,他是课堂的主体,以人为本,以的是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他将真样来学习,会遇到什么问题,真样指导解决,創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做快乐教
该文介绍了在压力快速测试中有效地消除干扰的一种方法,采用交流滤波可能消除由于交流纹波造成的检测误差,而采用多项式拟合技术可以提高测试的曲线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
近年来,我校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十分喜人,每位就业学生都有多种岗位可供选择。但在如此良好的就业形式下,还是有一个问题始终让我心存隐忧,我们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二年的专业学习,但进入生产第一线后,许多学生还是感到不适应,感到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不够,有无从下手的感觉。部分企业虽然称赞我校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同时也指出“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欠缺,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针对上述现
提出了一种解决多项目可变资源约束问题的分支定界方法,即最小区间法(MPM).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一般的多项目资源约束问题。在MPM方法中,提出了最小区间,单个项目最小可变化区间和全
会议
一、立题报告rn我们常常听到老人们讲,曾经的中山路,鱼山路,馆陶路是多么的热闹,终日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尤其是中山路,曾经是青岛的商业中心,是人们购物的首选之地.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