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化学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ie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综合能力
  一、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它不同于其他实验,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双边”活动.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巩固和验证理论上有关的化学知识.但是,一定要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现象.所以,在演示之前,或列举有趣的社会生活,或通过实验对比,或利用问题的矛盾性,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观察实验.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如果无目的的观察,只会注意到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未注意到氧化镁的生成,特别是对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烟视而不见.忽视了这个本质现象就无法得出化学变化的正确概念.又如,在《必修2》中,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①在添加药品时,正确的顺序和操作是什么;②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③实验中碎瓷片的作用如何;④饱和Na2CO3的作用是什么,导管的末端为什么不能伸入液面以下.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又如,《必修1》中“Fe(OH)2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我先讲清楚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结果学生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淀.这一现象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为何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的底部,再慢慢挤出NaOH溶液?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FeSO4、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换一瓶已经煮沸过的NaOH溶液,再进行试验,先得到了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成灰绿色,然后逐渐变成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我进一步引导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能使生成Fe(OH)2的氧化速率减慢?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最后选用在新制FeSO4溶液的液面上,滴加几滴油作保护层,将滴管深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终于得到了白色Fe(OH)2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通过这些实验,最终会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学习习惯[1].
  二、抓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是训练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的一种有力措施.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育应该是令人愉快的,但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相互割裂.因此,特别要注重科学态度的培养,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例如,学生做“乙醛滴进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的实验,按理应当先出现美丽的橘黄色,最后呈砖红色沉淀,但有的学生却得到深棕色乃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强调学生据实填答沉淀颜色,并通过讨论分析原因:有的是滴加乙醛用量不足,有的是加乙醛没有摇匀,或加热过猛造成乙醛挥发,结果氢氧化铜过量,稍高温度时便分解成黑色氧化铜,混杂在其中,掩盖了氧化亚铜的砖红色.于是学生从分析原因中得到了思维训练,也提高了对反应物适当用量和控制条件对实验成败影响的认识[2].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不免有一些有趣的现象,耐人寻味的问题出现.如果鼓励学生探究,做一做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明白化学原理,又能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更能符合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如,在讲解“原电池”中电化学腐蚀原理这节课,当学生明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之后,我引导他们分析家里铁制的器皿如菜刀等为什么容易生锈,学生联系这节课的知识解释道:由于钢铁中的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又由于刀刃经常切菜,蘸有含电解质的水渍,这些构成了原电池的条件,是电化学腐蚀.接下来请学生设计如何证明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发生吸氧腐蚀的实验.首先,我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创设潮湿的环境,需要哪些实验仪器;其次,让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装置;最后,让学生观察现象时,应以试管水面的上升为目的,而不能仅停留在以铁钉生锈上.(实验是在数天后出现现象的).这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独立性实验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所述,只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验中确实重视化学实验在培养能力中的作用,才能够真正把化学科学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嘉.高职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教育科学论坛,2008(8):54.
  [2]张春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2003(3):54-56.
  [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高级中学 (215600)]
  
其他文献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课程就是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环境提供的各种各种信息、材料、机会、经验、情景,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容易投入的方法构建的教育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而科学活动是探索、解释、检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对幼儿来说就必须依赖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实践、检验。环境课程为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提供了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