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近几年“学困生”数量大幅上升,尤其是数学“学困生”最多,所以数学“学困生”问题时刻困扰着数学老师们。下面就“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对学习数学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大多数“学困生”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而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甚至打算放弃数学学习。
2. 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1) 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2) 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3) 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4) 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是放弃。
3. 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不当行为导致了“学困生”出现。据统计数据表明,学校并没有对“学困生”的教学和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由于应试教育的痕迹依然严重,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顾及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相
互之间的差异,任意加大知识难度,加快教学进度,导致“学困生”形成。
二、 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1.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为什么开数学课?最简单的理由就是“有用”。北京大学严士健教授认为“无论学生是从大学进入社会,还是从中学进入社会,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他能想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和想不到数学的人其解决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让学生树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
2. 运用积极心理学转化后进生。积极心理学是一场新的心理学运动,其关注点是人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从而平等地对待学生,扭转对后进生的消极认识。“学困生”的情感丰富而脆弱,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肯定,满腔热情地予以表扬。
3. 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1)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像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2) 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3) 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4) 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今天失一点数学概念,明天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大城县南赵扶镇中学)
一、 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对学习数学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大多数“学困生”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而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甚至打算放弃数学学习。
2. 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1) 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2) 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3) 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4) 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是放弃。
3. 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不当行为导致了“学困生”出现。据统计数据表明,学校并没有对“学困生”的教学和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由于应试教育的痕迹依然严重,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顾及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相
互之间的差异,任意加大知识难度,加快教学进度,导致“学困生”形成。
二、 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1.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为什么开数学课?最简单的理由就是“有用”。北京大学严士健教授认为“无论学生是从大学进入社会,还是从中学进入社会,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他能想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和想不到数学的人其解决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让学生树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
2. 运用积极心理学转化后进生。积极心理学是一场新的心理学运动,其关注点是人的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人性持积极评价取向,从而平等地对待学生,扭转对后进生的消极认识。“学困生”的情感丰富而脆弱,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肯定,满腔热情地予以表扬。
3. 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1)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像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2) 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3) 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4) 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习也是一样的,差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今天失一点数学概念,明天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大城县南赵扶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