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分类·布局:近代武汉城市公园系统规划内容与方法(1926-1937)

来源 :中国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30年代,武汉与广州、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皆编制了公园系统分项规划,处于中国近代风景园林及城市规划发展的初创期.为研究武汉城市公园系统规划编制历史及其主要技术方法,解读原始档案,并将指标、分类、布局等技术内容与同时期国内外规划技术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武汉规划者熟知20世纪初英、美及日本的公园系统规划模型,在编制规划方案过程中,他们辨识并借鉴了源于美国及日本的理论与技术,根据城市现状、发展阶段及市民实际需要,将一些指标、技术原则加以更改,制定出适应武汉的城市公园系统模型.
其他文献
中山市南朗镇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里,其从宋代珠江口外的海岛隙地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民主革命的摇篮,经历了漫长的移民开拓与环境改造,即人化自然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二龙戏珠”景观.通过文献考证,在GIS系统中复原了南宋至民国时期南朗丰阜湖小流域聚落及风景格局的演变过程:1)海湾时期,早期移民形成福佬与广府两大民系聚落群,奠定最初的地域格局;2)元明时期,农业开发下两大民系的空间竞合,带动小流域从海湾到澙湖的景观演变;3)清代,海防和外商活动打破了原有两大民系分立的格局,南朗破而后立,重新整
桂林作为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基于古籍文献和舆图信息分析,构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分析模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解译唐代至今桂林城市“锚固-层积”景观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结构经历了初生与形成(唐至宋元)、发展与成熟(明清至民国)、更新与重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3个阶段;2)历经由锚固原点到多核锚固的层积化空间形成、锚固点更新下的层积化空间扩张、多种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重构
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对老年人在住区绿地的活动行为影响显著.利用实地调研与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哈尔滨市6个样本住区的226位老年居民进行调查,对老年人个体属性、绿地环境特征、环境认知、活动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活动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影响二者的因素.结果 表明,严寒气候背景下:1)住区绿地活动行为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正向调节作用;2)住区绿地活动行为受多因素驱动,其中绿地环境特征对活动频率、时长和类型都有较大影响.最后针对以上结论,对寒地住区绿地的健康设
广泛的国际经验研究可为中国的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支撑,并推动其相关理论的完善.系统梳理了德国慕尼黑在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公园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其城市公园系统的分级、分类与分布特征,解析了慕尼黑公园建设中表达其公共属性的4项特征,即全员化的运动场地设置、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供给、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以及灵活高效的功能转换.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为我国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原有的动物园因城市发展、容量不足和动物福利不佳等原因,大多面临改造建设需求.目前中国大多数动物园都处在从传统动物园向现代动物园转型的阶段.以秦皇岛野生动物园为例,研究原址改造类动物园的共性问题和相关解决策略,探讨在尊重动物园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道路交通系统调整、展区和空间布局优化,以及丰富游览体验等,实现动物园的综合保护并发挥动物园自然科普教育的社会职能,最终使动物园从单纯的参观游览向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于一体的生态化动物园发展.
以异山梨醇(IS)作为第三单体,对苯二甲酸和1,3-丙二醇为基本原料,在5 L缩聚釜中制得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及不同IS含量的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异山梨醇共聚酯(PTTI);使用核磁共振氢谱仪分析PTT及PTTI的结构,使用差式扫描量热仪测定PTT和PTTI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降温曲线,并采用Jeziorny法研究PTT及PTTI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TTI试样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化学位移为4.296~5.706处出现了IS上8个氢原子所形成的特征峰,表示IS成功参与了PT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合三峡山地环境条件,提出景观格局规划优化途径,包括维育山水生态活力、保护簇群核心生境、修复山地蓝绿景观,以及管控生态要素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库区人居景观建设提供规划方法和管控建议,以期实现生态文明语
基于风景园林学对空间庇护感的建构理论,以重庆龙头寺公园为调查区域,选取由3种庇护类型(植物群落、景观建筑、休憩设施)和3种庇护等级(顶部覆盖面、两侧和后侧围合面及前方遮挡面构成的高、中、低空间围合关系)构成的9类空间样本,现场测试83名受试者在空间样本中观察前后,注意力和情绪等心理感受及脉搏和血压等生理信号的恢复性效果.结果 表明,注意力方面,高庇护和中庇护等级的恢复绩效均明显优于低庇护等级;情绪方面,休憩设施和景观建筑的恢复绩效明显优于植物群落;舒张压和收缩压方面,植物群落的恢复绩效显著优于休憩设施和景
亲生物性是提高人居环境的健康与福祉、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理论,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引入亲生物性对于提升城市中植物的固碳潜力具有重要作用.绿色建筑设计中亲生物性设计策略的选择受到当地气候特征的影响,但当前关于地域性亲生物性设计策略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研究尚缺乏.通过文献综述,从气候响应的视角梳理亲生物性理论,总结归纳湿热气候下的亲生物性设计策略框架.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领先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构建亲生物性设计策略框架并对其进行案例分析,归纳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在条文分类、分值
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起源较晚,但随着经济发展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和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行业不规范、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状,针对性给出提升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系列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