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如何确定“怎么教”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设计,既有"教什么",又有"怎么教"的问题。如何确定"怎么教"?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特点,教学设计应基于对话性、实践性和审美性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考虑和实施。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高考的实施对当下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构与运用语言,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体悟语义的丰富性及语言的趣味性或可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通过依据上下文、情景、社会文化语境,借助虚拟语境等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语义,走进文本,从而树立“重文本,依语境,寻路径”的语文学习意识与思维。   关键词 语境;语义;社会文化;虚拟语境
摘 要 “越轨的笔致”是鲁迅对萧红作品的评价,这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本的重要路径。越轨的笔致颠覆了读者对旧有生活观念和文艺理念的认识,因此会产生理念上“新与旧”“奇与常”的矛盾,而矛盾是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可以从越轨的语言、越轨的形象、越轨的结构、越轨的修辞、越轨的风格等入手去揭示文本的艺术独创性。究其本质,越轨的笔致是作者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思维的产物。不过“越轨”并不代表“无轨”,“反常”
目前,在各方积极努力下,传统村落旅游脱贫成效显著,如何进一步提升其质量,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并满足旅游者的深层文化需求是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文旅深
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出版影视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文化自信,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
正如有媒体指出的,“家长焦虑是不愿接受孩子普通”,尤其是那些通过自身奋斗取得不凡成绩的家长,更希望孩子可以延续自己的成功轨迹;但现实却是,没有任何單一因素能确保孩子成才,父母的身份不可以,孩子的智商不可以,老师的教导不可以,甚至考上名校本身也不能确保孩子走上社会后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一些家长并非不明白这一点,但无论自身条件如何,家长总希望能培养出“贵子”,因此他们愿意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好
摘 要 我国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同时要培养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新时代人才。以回归美育作为切入视角,反思中学语文写作课程,发现存在语文写作课程中审美教育失真、脱离生活实践、师生思维局限等问题。以美育人的视角审视语文写作课程,从师生关系、家校合力、美育与智育相融等方法,建构语文写作课程新模式,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与人格的健全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立德树人理念
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会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处理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奥运,就在眼前了。来北京观看奥运的人,体味的不仅是体育盛况,更重要的是感受独特的京味儿文化。北京,就如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地漫延着。壮观而华丽的皇家林园,独具韵味的老胡同、四合院,更有无数的现代建筑经典……这便构成了魅力北京。
萍乡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尤其安源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在此领导工人革命,开创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
摘 要 在媒介融合时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教学路径、教学资源、教学形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学路径的创新包括线上、线下教学渠道的建立与统一,教学资源的创新包括将图片、音频、视频引入到“文本”的概念中,教学形式的创新包括将学生互教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这三种创新策略,便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范围、方法、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并且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