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9~11题以第四纪以来(含第四纪)苔原带(苔原植被)气候性演替和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对此,文章从空间和区域视角、时间和动态视角、联系和综合视角对试题进行解读,认为该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和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命题背景和意图rn绿色发展是关系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恶化速度势在必行.近年来,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高考试题更加注重对生态文明建设等绿色发展理念的考查,“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高考命题选材的重要方向.rn本试题素材源自央视网2021年4月25日报道“肯尼亚鲜花农场巧用太阳能,效益环保两不误”[1],试题以“浮动式太阳能发电”为切入点设计了相关图文材料和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阐释地理原理、规律的能力,符合
低碳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有理论意义,更具实践价值.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将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应用于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打造“重构教学活动主题、明确教学活动目标、驱动探究学习、实施表现性评价”层层递进的探究性生态课堂,并以“低碳食品知多少”活动探究为例,展现了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介绍了以“目标导向”“评价前置”为特征的逆向教学设计,论述了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课例为例,展示了逆向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
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地理问题,而形成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是具备地理学专家思维;大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专家思维.专家思维既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内涵,也是高考评价体系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文章基于专家思维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构建了将学科大概念、情境条件、问题指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等关联融合的地理问题解决图式,旨在指导学生精准高效解决地理问题.
地理复习课是学生筑牢基础知识,逐步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主阵地之一.文章以“农业区位因素”复习课为例,解读农业区位因素的核心素养内涵,进行农业区位因素知识体系建构,分析不同复习阶段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案例.依据学习进阶理论,建构高三地理复习进阶的金字塔模型,探究学习进阶视域下的高三复习课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