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窗口期经输血传播给两例受血者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5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在对献血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NAT)前,估计重复献血者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毒(HIV)的几率为1/4.5万~1/6.6万.采用NAT后,风险估计为1/213.5万;初次献血者传播HIV的风险为1/120万到1/180万.从1999年3月起,献血者除按标准检测HIV-1/2EIA和P24抗原外,还做NAT检查.NAT进一步缩短了HIV感染后的窗口期.虽然在献血人群中的HIV检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输血传播HIV的危险已经很小了,但风险终究不是零.对于HIV的传播,公共卫生机构必须进行有效和系统性调查以确定预防失误和紧急的流行趋势,并立即干预.本文报道2例经输血感染HIV,证实是通过输注1名18岁女性献血者的血液后感染的,以及这名女性感染者的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一种采用改良主动脉弓部岛状腔内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3月,选择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C型(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未受累及)的病例19例,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4 ~ 61岁,平均年龄为(49.6±5.7)岁.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6例,二次手术1例.手术弓部处理为保留结构完整的岛状头臂血管全层组织作吻合缘,降主动脉植入Microport支架象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远端破口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1月-2012年4月168例行TEVAR的Stam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根据远端破口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4型:Ⅰ型:破口位于支架尾部;Ⅱ型:破口位于胸腹主动脉,距离内脏动脉较近或累及内脏动脉;Ⅲ型:破口位于肾下腹主动脉,破口未累及内脏动脉;Ⅳ型:破口位于髂动脉.据此
目的:探讨肺髓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发生的来源.方法:复习1例肺髓脂肪瘤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63岁患者CT强化扫描示左肺主支
期刊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期环状内痔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Ⅲ、Ⅳ期环状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环状内痔65例,Ⅳ期环状内痔2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8±0.5)年,观察术后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Ⅲ期与Ⅳ期环状内痔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应用卡方检验作对比分析.结果 Ⅲ期环状内痔再次大便出血2例(3.1%),出现肛门坠胀4例(6.2%);
输血治疗须避免育龄D-妇女接受D+红细胞,但在一些偶然情况下,如差错,紧急情况或D-红细胞储存缺乏,D-育龄妇女就可能输入D+红细胞.是否产生免疫及抗体的水平由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输入D+红细胞的数量决定,数量越多越容易产生免疫.但导致免疫的准确剂量尚不清楚.众所周知,D+细胞具有免疫原性,如果不采取措施,免疫的风险(输入1单位D+红细胞达80%)是相当高的,对此目前很少有指导性措施。
目的:探讨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 siRNA对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靶向stathm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然后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临床TNM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者64例,参照日本胃癌学会(JGCA)(2010年第14版)拟定的胃癌TNM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病理分期,并与术前临床分期进行对比.应用统计软件SPSS 18.0分析T、N、M分期统计量的一致性.结果 术前临床T分期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