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调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递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针对当前世界反映强烈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倡议各国应组织实施新的持续发展战略。此后,又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文件,提出要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消费方式和传统的发展观念,努力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新战略与新观念。我国于1992年制定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其中首要对策即是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其他文献
<正> 日益增长的国际化已成为近东国家货币金融和信贷关系的特点。它的表现之一,是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国际金融中心在巴林、科威特、阿联酋等地的形成和迅速发展,其中有的已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近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这个地区的国家由于石油收入的大量增加,经济迅猛发展;参加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分工一体化的进程;民族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出路和外国资本在该地区的扩张。这样,在银行领域里就表现为,当地金融机构实力的加强,阿拉伯金融资本国际活动的扩大(198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合著的《改革公司》一书精装本于1993年在美国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它在最具影响的《纽约时报书评》非小说类畅销书名单上稳坐了6个月,还被译成10多国文字,实在是非同小可。
当代中国,文化市场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界和民间对此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方面,大众惯于把文学艺术当成奇观,把文化消费当成娱乐;另一方面,一批学者叉大声疾呼文学的失落,纷纷为当代文学把脉。市场/消费是否必然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桎梏?中国当代文学是否真的走进了精神窄门?如果不是桎梏,那么文化市场的催化带来了哪些新文学的景观?文学写作者、批评家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调整思路?鉴于这些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推出4位学者的文章,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参与其
9月28日,为纪念孔子诞生2557周年。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儒学研讨会在匕海文庙举行。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 了此次研讨会。
胡守钧教授在《社会共生论》中,从社会存在论角度首次提出了“社会共生”的概念,并从人性论的思路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共生的机制——“斗争与妥协的互动”。“社会共生”是“社会和谐”的事实前提和基础;承认“社会共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前提,而构建“和谐社会”又是为了社会能更好、更合理的“共生”。这些集中体现了胡守钧教授提出“社会共生”和“社会共生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探索与争鸣》创办于1985年,至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探索与争鸣》遵从“坚持正确方向,提倡自由探索、鼓励学术争鸣、推进理论创新”的办刊方针;在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评析,积极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富有新意高质量的学术争鸣,
黄平,1990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LSE),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并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大科学项目评审委员、“社会转型管理”(MOST)副主席、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常务理事、国际社会学会(IIS)副主席,以及《读书》杂志执行主编和英国《不列颠社学杂志》、荷兰《比较社会学》、欧洲《当代社会学》、美国《国际社会政策》等杂志的国际编委。
<正> 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水平低,这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结果。这类国家的经济特点是积累资金能力不足。在这些国家里,为运用国内资金而设立的金融信贷体系不发达,经济结构落后和缺乏必要的经济管理经验,从而造成不合理地使用资金,制定出错误的发展规划和纲领。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积累资金的能力更加削弱。
<正> 一些因素正在减少基金组织对许多发展中的成员国提供有效的国际收支帮助的能力。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认为,改变政策会提高基金组织增强这些国家国际收支地位的能力。为此,我们利用了最近发表的伦敦海外发展学会研究计划的成果,该组织曾得到基金组织的慷慨合作。首先我们来看基金组织的协定条款。该协定的第一条陈述了基金组织的总目标,它包括:(Ⅲ)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的增长,从而有助于促进和维持高的就业水平和实际收入,及促进所有成员国把生产性资源的开发作为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Ⅴ)在充分的保障下,通过
<正> 如果国际收支总是平衡的,那么怎么会经常出现国际收支的“逆差”或“顺差”呢?当国际收支中所有的项目都包括在内时,显然全面赤字或全面盈余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了对某些交易的考虑,即那些作为“估算”的交易,那么剩下的“普通”交易的收支会出现赤字或盈余。我们把要包括的项目置于“线上”以区别结算交易和普通交易;把不算作结算项目的项目置于“线下”以便对“线上”普通项目的赤字进行资金融通。判断国际收支是否逆差取决于我们从何处划线。问题的为难之处是:应将什么项目作为结算项目而置于线下?我们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