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没有目标的事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片广袤的森林光线幽暗,浪漫神秘的色彩,仿佛日尔曼民族古老的传说。 微风拂过,一片片蝉声叫得森林更加宁静。在这寂静的氛围中,一个少年依靠着 大树的树干,静神冥思,思考着那些神秘不解的事物。他,就是日后在科学界和 政界都广受尊敬的微耳和。

  徜徉在神秘世界

  1821年10月13日,微耳和出 生在德意志普鲁士公国的希费尔 拜因(今天波兰的斯维德温市)。 这里地处北德低地的平原地带,环 境幽美,地势十分辽阔。在地质史 上,这里曾长期被海水浸渍着,突 兀的泥灰岩和肥沃的土地混杂分 布。那些零星分布在各处的泥灰 岩石,由于长久以来受到风化侵蚀 的影响,往往呈现出造化神工的奇 特景象。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广袤 的农田和森林。
人们常说,德国的风景就像日 耳曼民族古老的传说一样,在光线 黯淡的森林中,暗喻着野性、浪漫、 神秘的色彩。微耳和童年和少年时 光,就徜徉在这石与林童话般的世 界里。他和许多小伙伴一样,喜欢 在城边的森林中一呆就是老半天。 然而,他在森林中并不单单是玩,他 之所以喜欢在森林中,是因为他觉 得那里有许多神秘不解的事物。他 从小就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即从 不随意做任何没有目标或规律的 事。这些神秘事物与他的距离是那 么近,可又显得是那么遥远而不可 捉摸。为此,他常常把带着这样和 那样的问题问大人,并把大人难 住。于是,他们就借给他一些关于 自然科学的书籍,希望他能在那里 寻找到答案。微耳和渐渐沉浸在书 本展现的自然世界当中,喜欢上了 自然科学。有时候,他合上书本就 想:“总有一天,我也能像书本一样 拥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1938年,微耳和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了著名的柏林大学,随著名的 生理学家约翰内斯·弥勒学习医学, 并于184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 弥勒教授的指导下,他对生理学、解 剖学、组织学和古人类学等较多的 学术领域发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而且逐渐锻炼形成了一套在当时称 得上非常先进的治学方法。微耳和 崇尚活体解剖,并主张将哲学与自 然科学相结合,对所研究的对象进 行详细的分类、比较和描述,在柏 林大学的5年中,为了解决在研究 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微耳和 不知道在实验室里熬过了多少个不 眠之夜。周围的人,如后来成了著 名生物学家的施旺、赫尔姆霍茨,包 括导师弥勒都为微耳和这种研究劲 头深深地折服。在他们的眼里,还 是学生的微耳和无疑已经具备了成 为一个科学家的基本素养,那就是 聪明、博学和勤奋。微耳和没有辜 负师友们的期望。在他毕业的两年 之后,他发表了《关子白细胞病变的 成因分析》,报告了最早的白血病病 例,以详尽的论据描述了白血病这 一新发现的疾病症状表现、内在机 制和治疗措施。这篇论文至今仍然 是该研究领域当中的经典文献之 一。这篇论文使微耳和在医学界开 始大放光彩,同时也显现了他的一 个新的研究动向,即对细胞学说的 研究。

  “一切细胞均来自细胞”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 现了形如蜂巢的小室,称之为“细 胞”。然而,在细胞被发现之后的近 200年的时间里,人们对细胞的结 构及其在生命有机体当中的重要作 用的认识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直 到19世纪,施莱登在《植物发生论》 一文中才建立了细胞学说的理论框 架。他认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 的基本生命单位,新细胞产生于老 细胞的“芽基”处和呈黏液状的细胞 形成质当中,这一过程就像结晶体 浓缩生成的过程一样。他的理论, 受到施旺等人的支持。
从现在观点来看,施莱登和施 旺关于细胞产生过程的论述,在当 时无疑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 一次深化,但其理论却存在重大缺 陷。
微耳和对这一理论上的缺陷进 行了弥补和修正。他与施莱登和施 旺是同门师兄弟,因此,他非常了解 细胞学说的整个形成经过和理论实 质所在。在研究过程中,他早年形 成的重视精细观测和小心试验的方 法又一次显示了效能。为了使观测 更加准确无误,微耳和访遍了德国 最好的显微镜制造商,找到了清晰 度、成像率高的无色差显微镜。他 一边观测,一边详细地描摹细胞在 显微镜中的微观世界。他在实验台 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全程观测细 胞的形成过程。经过准确细致的分 析,1855年,微耳和提出了“一切细 胞均来自干细胞”的著名论断。他 指出,生物有机体的所有细胞并非 产生于细胞的胞质当中,也不是从 自然自由产生的,而是由原有的细 胞分裂而来的。细胞的分裂通常包 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阶 段,并且具有普遍性。在单细胞生 物中,细胞分裂就是个体的繁殖,而 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分裂就是生 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 础。这就是细胞分裂学说。
细胞分裂学说的提出,极大地 完善了新兴的细胞学说,标志了这 一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能自圆其 说的理论体系的形成。细胞学说的 建立,在科学和哲学思想上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在科学史 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生物有机体 产生、发育生长和构成的共同规律, 促进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开创和发 展,促进了医学的完善和进步。另 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它从生物 学的角度,科学地论证了整个生物 界的结构、本质上的统一性,以及在 进化过程当中的同源性,为辩证唯 物主义科学理论的产生、丰富和发 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这 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的一次巨大的 飞跃。

  细胞病理学说

  在微耳和之前,已经有人开始 把疾病的原因与人体的组织机制、 结构状况联系起来研究。而微耳和 所做的工作便是把这种联系推向了 更深化、更系统化。从1849年11 月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担任病理解 剖学教授,到1858年,他逐步总结 出关于细胞学说与疾病原因关系的 详细见解。在《细胞病理学》一书 中,微耳和很有把握地证实,细胞学 说也适用于疾病原理的研究。他指 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疾 病就是人体局部组织结构当中的细 胞发生病变的结果,如发炎、癌变、 肥大等病症就根源于细胞的病变发 育。这些疾病有一种动态的平稳发 展过程,并没有什么明显标志着疾 病的突然发生或中断的现象,因此, 只有找到能控制这些病变细胞活动 的方法,才能够治疗疾病。
微耳和的这一思想就是细胞病 理学说。这一学说使人们对疾病的 研究深入到人体当中一个更深层次 因而也更基础的细胞的水平之上。 从今天来看,微耳和的学说尚存缺 陷,然而,作为那一时代的先进思 想,客观上已经为人类疾病的研究 开辟了一个全新、有效而前途远大 的方向。微耳和的《细胞病理学》一 书也因而成为当时宣扬生物医学新 思维的划时代著作。

  政坛大放光彩

  1848年,德国普鲁士西里西亚 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斑疹伤寒 病。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微耳和,马 上带领一支医疗队前往疫区支援。 他冒着被严重感染的危险,在疫区 日以继夜地工作了整整3个月。在 这3个月里,他目睹了被伤寒折磨 的家庭的悲惨生活,体会了 当地落后的医疗状况和贫 困的社会经济状况给人们 带来的不幸。官僚的闲逸 与百姓的辛劳,强烈的反差 使微耳和受到了强烈的震 撼。结束了救护工作回到 柏林之后,微耳和将一份草 拟好的疫区调查报告投递 到了报社和政府。在报告中,他披 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现象,并一针 见血地指出,社会经济落后的状况 是民众痛苦的最大、最根本的病因 所在,而社会经济状况落后的责任 在于政府。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在今 天看来都是非常激进的改革措施和 建议。他的建议惹怒了掌权官僚 们,工作职位从此不保。此后,微耳 和成了一个自由主义者,期望着有 朝一日旧政府被推倒,代之而起的 是民选政府。
1848年3月26日,柏林爆发了 旨在推翻封建政府、建立民主制共 和国的大规模工人、市民和大学生 的示威游行,正义的人们与前来镇 压的政府军队展开了血战。微耳和 弃笔从戎,也加入了反抗政府的战 斗行列。他在市中心的王宫广场 上,与民众一道构筑街垒,与武装精 良的政府军队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经过六天六夜的激战,起义人民取 得了胜利,国王被迫同意召开有自 由派参加的议会,组成新的政府内 阁。微耳和作为起义民众的杰出代 表,也从此开始参与了政治事务。
  微耳和一边继续自己的科学研 究工作,一边为民众的疾苦奔走,医 治着社会的创伤与苦痛。1859年, 他进入柏林市议会,1862年,他入 选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80年,他 又当选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帝国议会 议员,逐渐成为德国自由进步党的 领导人之一。他利用自己的权力, 大力推进供水和净水系统、学校卫 生、肉类检查、医学建设等公众福利 事业的发展和改进。这些举措在很 大程度上消灭了猖獗于德国和欧洲 的流行性疾病。
  微耳和的学识、胆识 和诚实赢得了德国民众对 他的无限尊敬,连俾斯衰 和国王也不得不佩服他在 学术界和政治界作出的巨 大成绩。在他的晚年,他 已经是德国科学界公认的 领袖人物了。他积极参与 筹建了德国人类学会、柏林人类学 会、民族学会和史前研究学会等在 今天仍有着巨大影响的学术团体, 为德国在19世纪的后半叶逐渐成 为世界科学文明的中心起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1902年5月,微耳和遭遇了一 次交通事故,卧床数月之后,于9月 5日安详地在家中去世,享年81岁。
  
其他文献
一家开在京城的老药铺,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这家药铺的掌柜都是御医,那时候的方子真的就是秘方。  明朝嘉靖年间,刚过花甲的宰相严嵩,看上去已是老态龙钟,白发苍苍,于是向这家老药铺讨教调养之方,药铺为他配制了一种药酒,据说,严嵩照方服用了数月后,竟然白发变黑,面色红润。  这件事后来传到了嘉靖皇帝的耳朵里,嘉靖皇帝大为不满:严嵩有此秘方,竟没有禀明奉上。于是传旨命太医院照方配酒,并列为宫
摘要:为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深圳市的教育创新与变革”,深圳市教育局将“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工程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2018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为了解试点学校教育云平台的应用成效,征集了龙华区22所学校的46个应用案例。本文分析了不同学科应用教育云的实践经验与启示,以期为后续其他区域推进深圳教育云项目教学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云平台;基础教育;教学创新
美国的军事优势是维系超级大国地位的关键支柱之一,这一优势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一支将技术制胜作为军事战略“标识符”的军队,美军十分重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使之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现任美国国防部长卡特明确表示:“面向未来,我们需要最好的人才、最好的技术和最强的创新力,以维持我们世界领先的战斗力。”  美军对科技创新的迷恋,源于对战争实践的直接感知。“科学与战争一直是极其密切
时至冬季,寒气逼人。对体质较弱、慢性病较多的老年人来讲,如果备有一顶冬帽的话,好处是很多的。人的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头为诸阳之会。头部的皮肤较薄,血管及汗毛既多且粗,所以,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往外蒸发。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15℃左右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1/2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10℃左右时,竟会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由此可见头部
曾几何时,课件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新事物,给人“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一时间,各种课件制作大赛纷纷出炉,制作课件之风大行其道。  对此,笔者却不能苟同,在笔者看来,教师根本无需去制作课件。  首先,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足以承担制作课件的任务。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知识和操作水平是有限的,在岗的教师绝大多数对计算机知识一知半解,计算
在教育部即将公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包含了“信息系统与社会”模块,该模块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崭新的内容写入新课标。信息系统与数据、算法和信息社会一起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大概念,并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的核心目标。教师只有知道了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认知起点状态,明确从起点到达目标的距离,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教材设计与开发和高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因此,教师有必要对高中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认
中国的导演有票房价值,明星却没有“价目表”,你说奇怪不奇怪?    好莱坞有各种各样的榜单,在片酬排行榜上,以前一直是汤姆·汉克斯和汤姆·克鲁斯这两碗汤打头阵,现在轮到了威尔·斯密斯和约翰·德普。但是谁最容易卖钱呢?2007年《福布斯》杂志曾经做过一次“明星投资回报排行榜”,以明星最近三部电影的片酬和票房收益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马特·戴蒙,他自己每赚到1美元,就能给片方带来29美分的收益。  在香
摘要:本文从认知负荷的角度对Flash网络课程进行解构,在充分认识Flash网络课程中外部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来重构Flash网络课程,以期实现高效自主的Flash网络课程学习。  互联网上的网络课程以其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而倍受青睐,成为众多人群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Flash网络课程在Flash软件征服广大爱好者的同时以几何级数覆盖于互联网络。如此纷繁众多
● 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促进个性化的发展,还要让他们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时期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编程教学的良好时期。但是,由于我校是县级普通高中,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师资力量也相对短缺,再加上有大批农村学困生进入我校,所以我
乍一听这个题目,你一定以为我们是真的在寻宝。告诉你吧,这不是真的寻宝,而是一个游戏。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了寻宝游戏。我拿来三张纸,分别在纸上写上三件宝物——“宝石”“金子”“银子”,并把它们分别藏到爸妈卧室的衣柜里、厨房的碗柜里、电脑房的衣柜里。藏好后,我对爸爸妈妈说:“寻宝比赛现在开始。比赛规则是,找的时候不准问我,谁先找到谁就是冠军。”爸爸说:“哈哈,这可难不倒我。”  他来到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