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异源附加系创建方法及应用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源附加系是克服植物远缘杂交障碍和开展遗传研究的中间材料,可用于基因定位、构建外源渐渗系群体、创新种质资源、开展外源染色体配对和重组等研究.着重阐述了构建作物异源附加系的常规法、桥梁法、双重单体或多重单体附加法、单倍体法、回交法、细胞融合法、自交法,对异源附加系的形态学鉴定、原位杂交、细胞学鉴定、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和异源附加系在基因定位、种质资源创新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异源附加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作物野生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从江苏省徐淮地区7个采集地的甘薯块根中分离到7个甘薯茎线虫群体,通过形态学鉴定,其特征与已报道的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利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群体JSXZ为B(L)型,其余6个分离群体均为A(S)型腐烂茎线虫.结合ITS-5.8S-ITS2区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进一步表明,所获序列与腐烂茎线虫相似性最高,且各分离群体与徐淮地区已报道的相同基因型的腐烂茎线虫群体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群体JSXZ没
为揭示噻虫嗪对水稻内生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室内盆栽的水稻根、茎、叶内生细菌进行16S rRNA测序.获得用于分析的686 889条优质序列和26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通过α多样性分析发现,土壤噻虫嗪处理对根中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显著,对茎、叶影响不明显.在属水平上对代表性OTU进行注释,发现水稻各器官中内生细菌组成受噻虫嗪的影响明显,表明噻虫嗪对水稻内生细菌组成结构影响显著.水稻各器官中内生细菌群落组成与噻虫嗪残留浓度有一定相关性,在水稻茎、叶中,相比于
为明确Zn2(Ⅱ)Cys6型转录因子UvZC1在稻曲病病菌中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结合同源片段双交换的方法,诱导野生型菌株Jt209发生UvZC1基因缺失突变.结果显示,与Jt209相比,UvZCI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量均显著下降,且突变体中部分与稻曲病病菌其他产分生孢子相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此外,该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更敏感,而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增强;在稻曲病病菌接种水稻后24 h、48 h的侵染早期,UvZC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但基因缺失突变体
利用CodonW软件分析苜蓿质膜内在蛋白编码基因(MsPIPs)的密码子组成,发现它们的密码子在碱基使用中存在偏倚,偏好使用以T/A结尾的密码子,其中T结尾的密码子出现频率为47%.MsPIPs密码子的平均有效密码子数(ENC)为45.47个,偏好性较弱.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应性分析(COA)、偏倚分析(PR2)、有效密码子数分析(ENC plot)和中性分析等多重分析方法对苜蓿MsPIPs密码子偏好性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苜蓿MsPIPs的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针对草坪杂草图像前景与背景灰度相近导致图像前景难以识别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密度的Retinex增强算法.首先,为了突出图像前景,平滑杂乱背景,利用局部方差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其次,为了更准确地得到所需部分像素的空间信息,利用多阈值分割和开运算差分将像素分为前景、背景和待细分像素3类,利用局部密度提取待细分像素的空间信息.最后,为了融合局部密度信息,采用Sigmoid函数优化反射分量灰度变换系数,得到增强图像.结果表明,本研究算法增强效果良好,能有效扩大杂草与草坪草的灰度差,抑制背景噪声,峰值信噪比
以陇藜4号、Z4、青藜、蒙4、蒙5等5个品种(系)藜麦为试验材料,研究藜麦的光合性能、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别在分枝期、现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测定中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含量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成熟后测定产量.结果表明,5个品种(系)藜麦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陇藜4号的产量最高.藜麦叶片的Pn、Gs、Tr、WUE随生育进程推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i与叶绿素含量在整个
针对现有k-means聚类图像分割方法存在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易错分割以及运行时效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直方图k-means聚类的水稻冠层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图像直方图蕴含的像素数量先验信息,选择像素数量差异较大的像素值作为水稻冠层图像的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再利用图像直方图中像素值与图像像素数量的先验对应关系,对水稻冠层图像聚类目标函数权值化;最后依据k-means聚类框架对水稻冠层图像进行聚类分割.为了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同基于k-means、k-means++、k-mc2、afk-mc
叶斑病是绿豆生产上主要的真菌性病害,利用抗性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为筛选抗病资源,根据抗性基因VrTAF5的突变位点,利用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ARMS)开发分子标记.并利用抗病性具有差异的164份绿豆资源对所开发的分子标记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VrTAF5-1517分子标记在7个分子标记中的检出率最高,基因分型为AA、AC、CC,可以有效区分基因碱基序列的SN
为揭示辣椒基因组密码子偏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了解密码子偏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辣椒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为研究内容,利用CodonW和EMBOSS等软件对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辣椒编码基因平均GC含量为42.27%,偏好A/T作为密码子的第3位核苷酸,基因平均ENC值偏大;GC3与GC12相关性较弱,大部分基因远离ENC-plot曲线,近50%的基因ENC比值分布在GC3s的0.05~0.15组中;发现21个最优密码子,均以T、A或G结尾,大部分最优密码子在组织器官表达数据中得到验证.表明
以小麦品种良星99为材料,采用长期定位大田试验田研究了5个不同施氮水平下各个时期小麦植株的锌营养状况和氮素调控对植株锌转运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在各生育期锌的含量和累积量,在不同器官中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收获期,锌主要集中在籽粒中,约占植株锌累积量的70%,茎和叶中比例依次下降.施氮量对锌的收获指数及开花后锌的转运量没有显著影响.在优化施氮水平处理下,小麦籽粒锌含量超过40 mg/kg,达到了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人群锌营养和健康要求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