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ba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德育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尚不完善。因此,探讨中职学校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环境、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和途径等方面作深入的探讨,为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0-02
  一、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改的需要
  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转到思想和职业道德培养,即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根本上实现“人的教育”。
  2.教师专业发展是德育课程特殊性的要求
  德育课程相对于其他基础课或者专业课有其独特的课程特点。它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它是对学生内在的思想和灵魂的引领和改变,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德育性。
  3.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能力发展的要求
  目前,中职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有误区。认为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专业课教师的事,一些教师固守“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陈旧理念,滞后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另外,大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但德育和职业的实践知识不足;不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市场行情和就业环境等,唯德育而教,脱离学生的生活学习,削弱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教师自身信心不足,使德育教师专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中职德育教师专业的结构分析
  中职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积累、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的深化过程,
  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主动力,以教师教育教学为主要途径和手段,是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动态变化过程。德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的知识,如德育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和文学知识等;条件性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技术和德育课程知识等;实践性知识如课堂教学管理知识和教材处理知识等。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1.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的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建设持久的内驱力。德育教师要全面认知教育对象,了解中职学生,以学生为本,教育引导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诚信文明、积极进取、敬业乐岗、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劳动者。
  2.教师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内在潜力和主体的能动力,其中专业精神是教师在信念和理想上表现出来的活力与面貌,如敬业乐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和担当等意识都是德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意识。
  3.教师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表现为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专业素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吸收科学信息和提升信息的素质等。
  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方法
  在新一轮课改的要求下,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应该把专业理念由“教师为主体转为学生为主体”、由“教知识”转为“教做人、教技能”、把专业知识结构由“传统、单一”转为“现代、多元”等,在分析不足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专业理念
  德育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具备与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相通的专业理念,是德育课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以学生为本是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和重心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要尊重学生的自由、个性和情感体验。德育课强调尊重学生的生命、人格和权利,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德育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教给学生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实现自我,提高综合素质,是德育教学的最根本最成功体现。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职德育课教师必须具备“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是德育课教师维持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提高德育理论水平、学科专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等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性能力的训练。用教师的专业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仁爱和自信、诚信和自律、无私和勤奋、尊重和自尊。
  3.唤醒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我意识需要德育教师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不断地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以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理论学习和培训为先导,以自我反思为手段,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激励自我主动承担专业发展的任务。德育教师要“逼迫”自己,摒弃过去的懒散状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参加各种研训和教学竞赛活动,将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4.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规章制度
  “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制度”。各级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师资管理制度,如教师资格、教师职务、教师聘任、教师评价、教师进修等制度,为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确保教师专业发展从观念走向制度。要有计划的组织教师的各种培训,如师德培训、教法教材培训、职称培训、骨干教师等,为教师科研创新、教育教研、业务经验交流、资源配置等实践活动提供资金保障。这些活动会极大促进德育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5.重视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最实用、最有效、最便捷的校本培训。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可以采用专家引领、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形式;引领教师在科研上下功夫,通过编写校本教材、申报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等方式,通过听课、评课、评教,形成教学反思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成为真正的专业发展与建设的研究者。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要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更广阔的舞台。我们探索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吴霖如:刍议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06月上旬)
  [2]檀传宝:再论“教师德育专业化”(《教育研究》2012.10)
  [3]薛立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5.2)
其他文献
王世贞的基本词学思想表现在词体审美观方面,主张风格婉约、声韵谐和;在词体功能观方面,认为词体适宜于言情、可用于娱乐。这些文学观念反映了当时的主流倾向,对研究明代词学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加之高考设立了听力测试,中学英语的听说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何搞好中学英语听说教学,已成了当今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下面我把我们这几年来如何进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总结如下:  (一)加强听说教学管理,开设英语听说课  作为英语教学中位于之首的听说教学是英语
平原灌区末级渠道具有流量小、流量变化频繁、变幅大、多泥沙、多杂质、坡降缓的特点,要求量水建筑物水头损失小、抗淤积能力强。为了掌握流量过程,以便对灌区用水进行科学管理
【摘要】学校工会组织是基层工会的重要组织,具有团结广大职工、凝聚合力的重要作用。学校的发展和强大,教育工会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如何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在凝聚教职工合力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教职工齐心合力共同创建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学校,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本文就基层教育工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进行简单概述,旨在交流探讨,以求更好的策略,完善工会组织的职能。  【关键词】基层学校 工会组织 发挥职能 学
【摘要】化学是初中所有科目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学习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近年来,许多化学教育专家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学是一门大众化的学科,并且化学与现代化设备以及日常生活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想要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教育就必须要实现大众化、生活化、现代化。本文中,就初中化学大众化、生活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教育策略。 
【摘要】有效性教学,就是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些管窥之见。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25-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