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合作之海”如何合作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越菲三方合作无疑是对“宣言”的发展与实践,值得肯定与推广;某些国家的单方面行为则有违“宣言”本质;“凤凰”号遭遇枪击事件是对各方沟通渠道是否畅通的考验,海南渔民遇袭事件呼唤各方合作打击海盗,而中国方面及时救助越南渔民值得其他各方借鉴。
  
  南中国海,国内通常称为南海,位于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与菲律宾等国之间。特殊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包括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和新型能源可燃冰)决定了其重要性;周边几方对该海域中一些岛礁的主权要求又使其成为国家间博弈的场所;而多变的国际形势与复杂的国际关系又使南中国海局势多有变数。冷战期间的武装冲突与冷战后十多年间的外交摩擦就是明证。不过,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2年《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以后,南中国海局势有了新的走向。
  
  
  “定海神针”:《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
  
  和平解决南中国海岛礁的主权争端,维护南中国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一直是周边国家努力的方向。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南中国海危机出现时,中国同东盟开始踏上寻求稳定南中国海局势的漫漫历程。此间,既有双边的努力,如中越、中菲、中马、菲越、菲马、越马间的双边协商;也有多边的努力,如东盟各级别会议、印尼主持的“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会议”等多种渠道。经过三年多的磋商、运作,最终在2002年达成一致。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金边签署了《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这既是对之前南中国海局势的总结,也为未来南中国海局势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宣言”强调: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各方要保持克制,不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的行动,各方承诺和平解决争端,并加强沟通和交流。
  “宣言”虽然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各方领导人一言九鼎的承诺,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因此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宣言”背后的意义:它反映了中国与东盟诸国间关系的新发展,也是互信的新见证。
  对该“宣言”,各国政要大加赞扬,各家媒体也不惜笔墨予以报道和评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宣言”的不足之处:首先,它毕竟仅是一份“宣言”——这是“准则”不成,求其次的结果,从最初设想的“行为准则”蜕化为“行为宣言”;“宣言”缺乏约束力,仅靠道德力和君子精神来维持,且复杂的海上问题还远未解决。其次,重要的一方——我国台湾未被包括进去。第三,在地域范围上的难题,最终只是模糊地解决,且措辞运用也是含糊的。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同周边国家签署这一“宣言”,意味着中国在主权立场上的倒退。不过,客观地说,中国此举是牺牲局部利益换取整体利益、牺牲短期利益换取长远利益的战略举措,利大于弊。
  
  越南:新主权“证据”、旅游新线路、修建跑道
  
  “宣言”已签,各方理应“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但“宣言”签署之后的事态发展并不如此。
  对“宣言”精神的挑战首先来自越南:提出新主权“证据”、在争议地区开辟旅游线路、修建飞机跑道等。
  越南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对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提出了主权要求,也是目前控制南沙岛礁数目最多的国家,并仍不放弃对中国西沙群岛的主权要求。2004年初,有越南媒体称,越南学者将公布有关其对中国西沙和南沙群岛主权依据的新资料,但并没有说明是哪些具体材料和研究到何种深度。对此,中国学者进行了坚决回击并据理指出,不管是怎样的“证据”,都无法改变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归属中国的事实。
  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是旅游的好去处。马来西亚较早在其所占据的南沙岛礁开辟了旅游线路。2004年,越南也向其控制的南沙岛礁派出了旅游团,意在宣示“主权”。2004年4月,第一个百人观光团到南沙群群岛游览,他们参观了越南所占岛屿的一些风光景点和岛上的探油设施。越方称,首次为试办性质,全为越南游客,但未来可能将对外国游客开放。有报道说,是越南国防部经济司负责处理此事,游客行程由一家军方经营的公司安排。
  对此,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应,指越南这种做法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要求越方恪守《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年5月,越南在南沙群岛的南威岛修建飞机跑道一事再次引发了南中国海权益之争。中国与菲律宾均再次要求越南遵守“宣言”精神。
  
  台湾因素加剧了问题的复杂化
  
  与中国大陆一样,台湾也主张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并认为断续线内是中国的“历史性水域”。目前,台湾控制着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然而,台湾在南沙群岛及其水域的活动被越南指责为“侵犯行为”。
  首先是2004年3月,越南外交部指责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修建建筑物,称台湾此举侵犯了越南“领土”。越南外交部发表的声明称,台湾一艘快艇3月24日将八名工人运到南沙群岛的一个岛礁,并在那里建起了一间房子。越方指责台湾此举妨碍了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并警告台湾要承担严重后果。
  其次是2005年底曝光的台湾在太平岛修建飞机跑道一事,也遭到越南“抗议”。事实上,太平岛修跑道早在2005年中已经秘密展开。事情曝光后,岛内朝野也曾展开激烈争论。在野的国民党指责行政当局“行为不当”,并称此举易引发区域争端,还指出在太平岛修跑道是为了讨好陈水扁,因为之前陈有意在“卸任”之前到太平岛,而修跑道是为了讨好陈。
  对于修跑道的原因,台行政当局前后说法不一。曝光之初,台湾“国防部副部长”说,在太平岛修建的是简易机场,不可能从事任何军事任务,仅是为了补给所用。但在2006年1月5日,台湾军方领导人蔡明宪却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在太平岛修建机场跑道有战略考虑:因为大陆的飞机只需5到10分钟就可越过宽200公里的海峡直击台湾,所以,有必要在南中国海建立基地,以深化台湾的战略纵深,并提高预警能力。
  台湾媒体曝光台湾在太平岛修建跑道一事后,越南立即做出反应。2005年12月底,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勇在一份声明中说:“台湾若实施在该岛兴建机场的计划,将是对越南主权的严重侵犯”,并说“它将给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合作形势造成负面影响”。台湾方面则拒绝了这一声明和指责,并重申对此岛的主权。
  
  海难救助:正和反的启示
  
  依据“宣言”,各方“保证对处于危险境地的所有公民予以公正的人道的待遇”,并在“救助”、“打击包括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方面展开合作。这无疑有助于各方协作保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不过事实却对“宣言”做出了不同的现实阐释。
  首先是“凤凰”号南沙海域遭遇枪击一事。中国香港的凤凰电视台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进行了“凤凰”号下西洋的活动。2004年10月5日,当他们在寻找南子岛灯塔时,遭到驻岛人员的枪击。真实的冷枪之后,又差点遭到明枪袭击:10月7日,“凤凰”号靠近太平岛,在岛前500米处遭到台湾“海巡署”船只拦截。两艘“海巡署”快艇上分别架着步枪和轻机枪,随时可能开火。富有戏剧性的是,经过一番盘查,船员获准登岛休息,翌晨离开。这是台湾方面据守此岛以来,首次有民用船只靠岸登岛。
  其次是中国渔民南沙海域遇险之经历。2006年4月27日,海南渔民在南沙群岛传统渔场作业时,遭到一艘不明身份的外国武装船只枪击、抢劫。17人中有四人当场死亡,三人受伤。遇袭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漂流,才被赶来的中国船只救起。遇袭渔民说,“……(抢劫者)像是经过了周密组织的武装……从外形看很像是菲律宾的船。”不过,这仅是渔民的直观判断,最大的可能是海盗所为。2006年4月国际海事局报告说,“向来海盗猖獗的马六甲海峡,2006年頭三个月没有发生任何海盗攻击事件”。不过,这些海盗并没有彻底消失,到底去了哪里?为了生存他们仍会作案!那么,临近的南中国海尤其形势复杂的南沙海域就是他们的另一个目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方面对越南遇险渔民的救助。2006年5月,受台风袭击的越南渔民在东沙海域遇险,接到越方求助后,中国及时派出救援船只,送去补给物品,从而确保了他们的安全。
  
  中菲越三方合作
  
  依据“宣言”,在争议解决之前,“有关各方可在包括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探讨或开展合作”。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2004年,终于在共同开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中国同菲律宾就南中国海合作勘探研究达成了协议。
  早在2003年11月,两国石油部门已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合作的意向书,并据此组成联合工作委员会,对位于南中国海适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可能区域进行甄选。与此同时,双方同意共同拟定方案,对选定区域的相关地质、物探和其他技术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审查、评估和评价,以便最终确定该区域的含油气前景。
  这一协议的产生是与中菲两国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分不开的,也是两国合作开发南中国海意愿的结果。尽管20世纪末两国曾因美济礁一事有过不快的经历,但两国关系并未受美济礁事件影响。重要的是,美济礁事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关系,并强化了保持南中国海的和平与稳定、合作开发南中国海的愿望。
  2004年9月初,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访问中国,双方就在南中海合作一事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及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同意以三年时间,合作研究“南海一些地区的石油资源的蕴藏量”。
  南中国海局势发展的另一亮点是上述合作范围的扩大,即三方合作协议的签署。2005年3月,中国、菲律宾、越南在菲律宾签署了合作勘探南中国海的协议,这也是第一份相关国家在南中国海合作的协议。
  
  纵观近年来南中国海局势的发展,既有对“宣言”的肯定、捍卫与发展,也有对“宣言”的挑战。中越菲三方合作无疑是对“宣言”的发展与实践,值得肯定与推广;某些国家的单方面行为则有违“宣言”本质;“凤凰”号枪击事件考验了各方之间的沟通渠道是否畅通,海南渔民遇袭事件呼唤各方合作打击海盗,以确保该海域安全,而中国方面及时救助越南渔民值得其他各方借鉴。
其他文献
世界各国政府目前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大家在支持美元币值稳定、维护世界经济稳定、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也希望美国政府下决心支持改革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课题,需要各国学者集思广益,组建国际研究小组,开展系统研究,拿出一个周全的方案,才可付诸实施。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受损,提出减持、出售美元资产建议者不在少数,同时指责美国的声音也很
2007年对于阿尔及利亚来说是个恐怖之年,从开春到冬末,连着遭受七次大规模的恐怖袭击    突如其来的汽车炸弹    2007年12月11日,一个与美国9.11事件有某些数字关联的日子,北非马格里布平原的阳光在地中海雾霭的湿润下,洒落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大街小巷,这里世代居住着几乎纯一色的逊尼派穆斯林,正如阿尔及利亚国徽上的法蒂玛手掌所揭示的一样,这块土地曾是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重地  这里的
跌宕起伏的2006    2006年国际油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上半年,国际油价延续了近三年来不断攀升屡创新高的基本走势,纽约市场轻质原油期货(WTI)平均价格为每桶67.1美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5.5美元,大涨约30%进入下半年,国际油价彻底改变了近几年来单边上扬的走势国际油价在7月14日创下每桶77.03美元的最高水平之后,震荡加剧,8月初开始由历史高位连续快速下跌不过,从2006年全年来看,纽约
1992年12月1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访问。这是苏联解体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面对面会晤。访问只进行了两天,但有关准备工作却进行了近一年。“可以接待”改成“表示欢迎”  1991年底,双方签署两国关系会谈纪要后,在俄罗斯外交部大楼的电梯上,俄方主管官员私下表示。下一步该考虑领导人访问了。他的意思很明白,是指叶利钦访华。当时,我未直接回答。知道这个问题比较微妙。  在此不久前我领
伊朗核危机是后冷战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一场地区危机这场危机牵涉众多大国(美欧俄中等)诸多问题(如核不扩散双重标准能源安全地区格局变化等)和各种斗争形式(谈判制裁军事威慑),该危机几年来发展走向,对我们洞察国际斗争规律极具启示意义    伊朗强硬与美国让步    几年来,因伊朗在核问题上不肯让步,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呼声曾一浪高过一浪美国高层一直叫嚣“不排除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任何手段”对付伊朗,布什自己也
父亲冯宾符做过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说他是官儿却不像官儿,说他是出版家似乎有点不够格,说他是商人则更不像。报纸上介绍他时用过“国际问题专家”头衔。  1950年,我们举家从上海搬到北京后,换过几个住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无量大人胡同6号外交部宿舍大院里的那栋二层小楼,我家住一层,有四间互相联通的房间,其中最大一间房子,就是父亲的书房兼父母的卧室。  小楼二层有个阳台,据说这座小楼的原主人梅
泡菜的味道  有学者认为,西方人有四种味觉,中国人有五种味觉,多了一个苦。而韩国人可以感觉到第六种味道,在中国字典里没有可以跟这第六种味道相对应的字词。据说这第六种味道就是泡菜发酵时的味道,是氨基酸的味道。这种第六味觉是韩国饮食的基础,是“韩国人的味道”。韩国人的味觉确实很发达,而《大长今》中就有一段情节演绎了长今的超常味觉,例如她能说出一道料理里的全部材料。  自然环境在决定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的
金色华盖高高挂    位于中国南海之南的文莱苏丹国,自6月份公主出嫁的婚庆活动拉开帷幕以来,举国沉浸在一片浓浓的金黄色欢乐海洋中,这份令人炫目的色彩让人联想到中国唐末黄巢《赋菊诗》所描写的遍地金菊场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也让人不由得想到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视画面中奢华至极的金黄色背景  只是与黄巢诗中所表现出的逼人的政治野心和张艺谋影片中揪
2007年4月12日,中日在东京举行经济和能源合作会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马凯(左)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右)举行会晤      战略高度    从战略高度处理两国关系,首先意味着两国都要从本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出发处理两国关系,摆脱诸如“个人信念”“从感情出发”等缺乏基本外交常识的政策理念对于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问题,能淡化就淡化,尽量不激化矛盾  从战略高度处理两国关系,还意味着给予对
历时两天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已经落下帷幕,来自亚欧地区共45个国家和组织的元首、首脑及负责人出席了会议,继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之后,人民大会堂再次迎来了诸多当今世界政坛的风云人物。作为一名礼宾人员,我有幸一睹各国政治家们的风釆,也再度与各国礼宾官们走到了一起。    活动现场    首脑会议开幕当天下午3点15分,温家宝总理准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中央,迎接参会各代表团团长,与他们一一握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