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教育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e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不仅是城市经济、景观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城市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的过程,更是不断增强城市居民自信心、提高城市居民凝聚力的过程。要完成这些过程,文化教育是唯一的手段。在这一点上,以博物馆为首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宣传教育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针对性和优越性。博物馆作为一种人类文化产物和文化形态,是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不仅承担着文化宣传、普及知识、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职责,还是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代言者。总之,博物馆教育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建设旅游文化名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旅游文化;文化名城;教育研究
  1 论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游”逐渐兴起,凸显了博物馆教育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的功能性文化设施,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更是人类珍贵的社会财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博物馆事业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现今存留发展下来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过去曾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重要城市,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重要物证,是我国向世界展示民族特色魅力的重要史物,同时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博物馆文化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的意义。
  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日渐走向成熟。本文以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为例,深入研究博物馆教育对于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作用,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对博物馆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秦皇岛市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博物馆教育为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的参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国外研究来看,博物馆主要为实现文化权和受教育权的平等而努力。所以,其多元的教育发展方向得到了国外学者的重视,早早地就出现了有关博物馆教育的专门论述。现今其实践和理论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论述主要围绕教育理念嬗变、教育实践、新科技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开展。
  首先是理念嬗变。由于地域和文化差异,国外学者对博物馆教育的方法、理念、目标、历史、准则等方面的理论作了全面的论述,先后出现了W.贝瑞的《博物馆教育:历史、理论和实践》(1989)、美国博物馆协会教育委员会的《卓越的实践:博物馆教育标准和原则》(2002)、艾琳·霍伯·格林希尔的《博物馆和教育:目标、教育法、表现》(2007)等著作。其次是教育实践。在这实践层面則有邦妮·多彻蒂·索耶的《博物馆成人项目:深度体验活动设计》(2002)、卡洛琳·朗的《博物馆社区活动的设计》(2010)等,这些著作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项目、博物馆教育活动和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是新科技应用。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国外学者又集中研究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在博物馆教育上的延伸与应用,如K.桑普顿的《博物馆外:探索基于网络起源和未来的博物馆教育延伸》(2006)等。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但政府和博物馆业界对博物馆教育比较重视,因而发展迅速,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即教育理念的研究,出现了阎宏斌、郑智编著的《社会视野下的博物馆教育》(2006),杨丹丹、阎宏斌编著的《博物馆教育新视野》(2009),曹宏的《中国当代博物馆教育体系刍议》(2007)等。其次是博物馆教育形式的探讨,如钱进的《优势互补,搭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平台》(2013)、王洁的《新形势下博物馆的社教工作与社区文化建设》(2003)等,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社区等机构的合作。最后是有关博物馆教育活动方面的研究状况,如钟琦的《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2008),李晓丹、程晓东、黄文娟的《基于构建主义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刍议》(2012),吴美华的《课本剧——博物馆教育活动新形式》等。
  从上述情况来看,国外有关博物馆教育方面的探索相对成熟,具有较完整和科学的体系和模式,对博物馆资源利用较充分。相比之下,虽然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相比还较薄弱,研究成果多为理论方面,实证研究较少,潜力还有待挖掘。
  1.2.3 研究思路
  在现代社会经济下,博物馆教育与旅游文化名城建设联系越加紧密。本文研究以《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和旅游文化基础理论等作为依据和思想指导,通过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建设发展,综合博物馆教育作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研究现状,科学界定博物馆教育、旅游文化以及旅游文化名城等相关概念,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博物馆教育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详细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2 相关概念综述
  2.1 博物馆教育
  有关博物馆教育的定义,各国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可大致概括为“博物馆教育是以实物组成的陈列及其他辅助形式对观众进行的直观教育活动”。
  博物馆作为公众机构,其教育作用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极大意义。博物馆教育理念与方法是否得当,极为重要。对此,博物馆教育必须通过周密的计划,科学普及文化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打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
  由于博物馆服务面向广大公众,其教育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它的教育活动和展览、历史、自然环境、政治、文化、经济、科学,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娱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博物馆在承担未成年人学习教育的同时,还能吸引各层次人员前来参观,因此博物馆也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博物馆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包括实物性、社会性、自主性、寓教于乐等,但以陈列展览为主。同时为满足观众观赏、学习等各方面需要,会计划性进行别样的专题展览和专题讲座,如书画展、青铜器展、瓷器展、瓷器鉴定专题讲座等,对观众有较大的吸引力,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2.2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出现较早,但却是近年才流行起来的新概念,它的出现与旅游业的兴起密切相关。1990年10月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提出:“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因此,旅游文化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一方面是具体的人、财、物等;另一方面又是抽象的文化成分,如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风俗人情等。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魂和根,二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2.3 旅游文化名城
  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是我国部分城市为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着重发展旅游经济而提出的一个战略性举措。关于它的定义,银川市政府较早地给出了比较清晰的界定:旅游业将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城市建设要突出文化内涵,从而服务于旅游业。
  3 博物馆教育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保护、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是历史发展、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博物馆集中保存了城市现有遗迹和文化精华。一座旅游文化名城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它的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这些都是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关键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博物馆教育与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博物馆教育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3.1 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基础
  我国建设博物馆的初衷是实现教育救国、开民智。到目前为止,已达到了目标,并且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190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创建者为张謇。自此,我国开始兴建起博物馆。到今天,博物馆事业发展迎来了它的高峰期。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四千多座博物馆,在扩建和改造中的大型博物馆若干座。由此可见,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越发不可替代。
  秦皇岛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两千余载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夷齐让国、秦皇求仙、姜女寻夫、汉武巡幸、魏武挥鞭、唐宗驻跸等众多历史掌故,境内有秦皇行宫遗址、求仙入海处、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姜女庙、韩文公祠、名人别墅群等众多人文遗迹。这些文化遗产以其独有的特色、厚重和精彩,为这座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色彩。近年来,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为保护历史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古都风格,弘扬历史特色文化,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秦行宫遗址博物馆、北戴河博物馆、山海关甲申史鉴馆、抚宁博物馆、鸟类博物馆、电力博物馆、港口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秦皇岛市专题博物馆达到14个。秦皇岛市博物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秦皇岛市被打造成了一座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旅游文化名城。
  3.2 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标志
  博物馆是城市的名片,更是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坐标和象征。旅游和旅游文化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是现代发展的一种新的现代产业文化。博物馆能够在现代迅速繁荣和发展的原因与旅游业在现代经济中的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博物馆作为旅游和旅游文化中的重要人文景观,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既能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其精神需求。通过参观博物馆,人们就能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城市文化发展是现代文明发展和进步程度的标志,博物馆的发展程度展现了一个城市的现代文明的状况。因此,人们常说:“一座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是文化贫穷的城市。”同样,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博物馆教育的地位毋庸置疑。众所周知,历史文化名城常常是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著称的。基于自身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历史文化名城可分为古都型、传统风貌型、风景名胜型、一般史迹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等。因此,围绕城市在历史文化中的定位,博物馆教育对外也呈现出生动、独特的一面,使其成为现代旅游业异常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秦皇岛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帝号命名的城市,所以它的历史底蕴是毋庸置疑的。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作为我国首家玻璃专题博物馆,既是我国玻璃文化的开端,又展示了玻璃工业的演变过程,更彰显了玻璃的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称赞。
  3.3 旅游文化名城宣传教育的基地
  博物馆教育有育人的作用,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辅佐教育的作用。区别于专业教育,博物馆教育具有辅佐性、社会性、业余性和休闲性等特点。它不似公共图书馆,但却能给各界人士提供历史资料和史实物证。由于其独特的社会教育作用,博物馆教育职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博物馆是市民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而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文化的载体,更是所有城市活动的经营者和参与者,市民的素質、参与程度和市民本身所展现的城市文化都是旅游文化名城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城市居民的素质教育和城市文化培养就成了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结合上述现实问题,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需要大力开展多样的实践教育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参与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热情。反观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教育是建立在文物标本之上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它是按照一定的艺术形式和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产生一种直观的视觉教育,观赏性极高,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充分起到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由于其独特性,博物馆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方面具有全民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不受年龄、社会背景、性别、审美情趣、文化程度、消费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以全体社会成员为对象,进行无差别的服务。旅游活动看似是一项经济活动,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项以文化、精神和教育为基础的,囊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活动。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基地”、课外学堂,其自身定位之一就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教育、科学普及、行业交流,同时满足公众的旅游和休闲需要。   3.4 促进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与旅游业的兴起和博物馆的特质息息相关。旅游资源是城市的特色资源,城市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对城市旅游资源的发掘,而博物馆就是展示城市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
  博物馆文化与旅游文化要协同发展。博物馆教育如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要,便失去了它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同时,由于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的,城市的影响力和魅力关键在其文化。要建设旅游文化名城,必须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特色旅游文化体系。2017年,秦皇岛市获批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了旅游标准化工作,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条例,在推动全市旅游事业向前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博物馆教育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诞生的最初目的是开民智、兴教救国。教育作为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慢慢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博物馆教育也渐渐对社会公众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无可否认,博物馆教育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注意。应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博物馆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期博物馆能更高效地发挥出教育职能。目前,其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博物馆教育专业程度低
  目前,绝大部分的博物馆教育形式为口头讲解,对教育的理解有偏差,对教育职能的挖掘、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要打造旅游文化名城,首先文化的专业性要搞上去。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把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等同于讲解员讲解,所以博物馆招聘人才多以讲解员的条件为标准,常从人才的长相、身高、普通话出发,而忽视人才的专业知识。据悉,90%以上博物馆对应聘者学历不作过硬要求,中专或大专以上即可,专业知识方面多为艺术、播音、外语等。仅有10%左右的博物馆要求招收本科及以上的教育专业人才,但多为应届大学本科生,拥有教育经验的人才极少。
  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不单需要对文物进行简单的介绍,更是文物蕴含的文化的媒介和传递者,其表现出来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实效,透过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了解文物内涵和精神才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这方面,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4.2 博物馆特色不突出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下,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变得刁钻起来,即使再漂亮的物品,久了也就不觉得新鲜了。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已被观众贴上古板、老旧的标签,原因多为现今博物馆的陈列框架和展览模式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特色不突出,有的甚至从别处照搬照抄过来,不管展览是否符合自身的文化和风格,导致观赏变得索然无味,教育更是无从谈起。每座城市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而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标志,理应是城市的焦点。
  相对于千篇一律的传统教育模式,人们更乐于接受休闲娱乐式的教育模式。由于对博物馆教育内涵的探析不够深入,不能从根本上充分认识观众的参观心理、审美品味等。在教育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盲目地进行讲解,没有结合博物馆的文化特色,没能走进观众心里。如果没能提高观众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道德品质,那么博物馆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3 博物馆教育与市民素质缺乏连接
  博物馆教育是城市居民公共教育的核心部分,对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具有极大作用。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是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主力军。这两者必须有效紧密地连接起来,共同推动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对于博物馆的职能而言,“育人”是必须要坚持并做好的。博物馆教育与市民素质的有机结合将对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市民素质的连接还不够密切,比较完善的博物馆教育与市民素质提升结合的体系尚未成型。
  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教育的基地,能够使市民感受到城市文化和其文化内涵。在文化的熏陶下,市民更容易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蕴含的思想和精神。但是,大部分博物馆还未意识到这一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也忽视了这一问题。如何把博物馆教育与市民素质有效结合起来,这也是目前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5 解决对策
  随着国家对博物馆的投入不断加大,博物馆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博物馆设备、馆体等各方面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为推进各项文化事业竞相发展,形成具有秦皇岛市特色的大文化发展格局,要全面、深入地开展博物馆教育,力争把秦皇岛市建设成全民素质优良、旅游文化与教育整体水平较高的旅游文化名城,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文化的完美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
  5.1 培育专业人才,建设文化队伍
  在博物馆教育工作进程中,应着重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即对讲解员进行高要求、高标准的培训,进一步优化博物馆讲解工作,突出博物馆教育职能。博物馆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讲解员则是博物馆文化输出的主要承擔者,是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基础中的基础。因此,除了要有到位的讲解能力外,还需具备高质量的业务素养和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引导观众去认识、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与此同时,博物馆应该建设一支自己的教育队伍,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激励员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强化他们的教育服务意识。制定奖惩制度,鼓励员工向优秀员工学习,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积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5.2 寓教于乐,打造特色旅游教育
  要积极开展城市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教育活动,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现代品味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形象。目前,博物馆的部分重大活动都会邀请电视台、报社和其他新兴媒体参与宣传。事实证明,一个好的载体能发挥出良好的宣传效果,达到吸引公众的目的。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范围广等特点,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博物馆可以在互联网上打造自己特色的博物馆网站,将展览信息和藏品信息等以视频、图片等形式传播给市民,引起他们的兴趣,达到引导人们来参观的目的。   要积极发挥地域特色旅游文化。文化要经过长期的融合、沉淀,才会慢慢地体现出地域特色。博物馆可以结合当地居民生活习俗,打造情景再现式展演,通过观众亲身参与体验,完成文化教育的传递。这样既能增加娱乐性,又能向更多的人宣传城市的特色文化,为建设旅游文化名城奠定良好的口碑。
  5.3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市民素质
  博物馆是文化实体,它不同于其他文化行业,有其自身的文化品质。博物馆的价值不单单体现在其收藏和展示方面,更在于鼓励市民参与其中、提高市民素质等方面。博物馆具有功能性,除了比较外在的旅游文化职能,科研、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也是博物馆的功能,博物馆在人类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博物馆犹如一个浩瀚烟海的知识海洋,拥有着数不胜数、保存完整、精美绝伦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都是最真切、最直观、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见证者,需要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传递给公众。
  市民素质的提高是“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漫长过程,极其依赖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感染。所以,博物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大部分博物馆具有开放和免费等特点,可以尝试与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在新时代下,新媒体的兴起为博物馆教育打开了新思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让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学相结合变为可能。
  6 结语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对博物馆的投入和关注也越来越大,同时这也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之一。伴随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博物馆工作者更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为创建特色旅游文化名城而努力,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携手发展,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秦皇岛市各博物馆也将在把秦皇岛市建设为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国际旅游城市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彤慧,黄婧.银川市建成旅游文化名城的几点规划措施[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340-343.
  [2]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宋向光.博物館教育的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5(1):1-5.
  [4]宋向光.博物馆教育:促进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学习[J].中国博物馆,1995(2):40-48.
  [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张国臣.关于吉林市“十三五”实现基本建成旅游文化名城重点难点问题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5-12-11(B2).
  [7]黄旭茹.博物馆教育活动管理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5.
  [8]郭伟.发挥博物馆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1(8):68-69.
  [9]郑旭东.培育反思性实践者: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的现实与未来[J].现代教育技术,2015(7):5-11.
  [10]孙雪冬.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互动的思考[J].博物馆研究,2006(2):8-10.
  [11]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6):9-16.
  [12]魏峰群.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紧密的关系早已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发掘所证实。这种紧密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两种文化同类器物在器形、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互相影响,同时也表现在各自的丧葬习俗中。齐家文化玉器作为齐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代表性器物,在形成独立的玉文化体系过程中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龙山文化因素的影响。但齐家文化玉器的器形和制作工艺的形成和发展不只受到外来文化因素影响,更多的是继承和发展了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
期刊
摘 要:在甘肃嘉峪关出土了很多有名的彩绘砖画,占比重较大的是庖厨图。它是西部特色文化的代表,通过简朴的描绘手法既表现参政文献的含义,还可以将文献补充完整。分析探讨魏晋南北朝人民生活的习惯,可以对古代各个阶级的生活都有深入的了解。在考察彩绘砖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魏晋南北朝的人民对于世界的认识具有人文性。  关键词:绘画艺术;彩绘砖画;风俗习惯;历史地位;庖厨图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绘画取材方面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博物馆与学校联合开展历史文化教育的模式优势尤为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文章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大方向,分别介绍了烟台市博物馆积极与学校进行合作的基本方式和取得的相应成果,进而反思目前馆校联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旨在通过探索馆校联合的新方式、新方法,进一步丰富馆校联合的手段和途径,扩大馆校联合的覆盖面和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一个收藏、研究、展示、保护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中各类客观事物的场所,对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随着文化教育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同省市级博物馆相比,区县博物馆因为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天津市武清区博物馆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概况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就该博物馆在新时期的发展策略展开研究
期刊
摘 要:滥觞期铜鼓主要是指万家坝型铜鼓,广西共出土3面万家坝型铜鼓,通过对其考古出土资料、地理分布、历史族属、乐器属性及功能使用的分析,以探讨广西早期铜鼓乐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乐器属性;铜鼓乐;功用  关于铜鼓的记载和研究是以广西为开篇和肇始之地。目前所见的关于铜鼓的记述、著录和研究大多集中于铜鼓的源流、族属、纹饰、功能、类型、传播交流、冶铸工艺、音乐性能、保护应用等,对铜鼓乐史文化的探讨相对
期刊
摘 要:蔡家畈古建筑群位于太湖县汤泉乡境内,距县城50千米。古建筑群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后至民国初年,时间跨度300多年,期间虽有维修、扩建,但始终保持着皖西南大别山区聚落民居的传统要素,单体建筑风貌独特,整体保存较好。  关键词:省保集中成片;古居建筑群;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问题;对策  蔡家畈古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含下堂厅、中堂厅、上堂厅、呈喜
期刊
摘 要:彩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种,是史前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少学者都开始着手研究彩陶的相关知识。文章以彩陶纹饰为基础,分别对彩陶陶纹的构成部分、抽象形态以及装饰特点和纹饰的应用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对彩陶纹饰艺术里面的抽象形态点、线、面具有的艺术性进行了论述,并深入分析了其中包含的深刻文化底蕴和内涵。通过对彩陶纹饰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来寻找其中蕴含的艺术美
期刊
摘 要:“国学”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重塑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平凉市博物馆成功举办的“国学知识”系列社教活动为例,从活动意义、活动策划、活动要素、活动组织、形式推广等方面,深入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如何强化国民的国学知识,使孝行致远、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传统美德
期刊
2月26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通过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考古人员在四川省成都市沙西线彭州支线区域发现三座墓葬,时代均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一方华盖宫文镇墓券,为罕见的宋代道教遗物。  据悉,镇墓券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比较流行,主要出土于墓室的正中、前部、底部,主要作用是镇墓、辟邪以及保佑墓主人及其子孙后代。该发掘现场负责人杨洋表示,虽然目前已发掘的宋代镇墓券较多,但是与道教相
期刊
摘 要:先秦律管早已失传,玉律更是难得一见。历代典籍记载的先秦律管形制并不详细,后世尺度又多有改变,黄钟律管的长短、大小无从知道。作者通过对一支无射玉律的研究,推算出先秦黄钟律管长九寸,外径一寸,孔径三分,并用铜管复原了一支长23.085厘米、外径2.565厘米、孔径0.77厘米的黄钟律管进行了研究。文章论述了黄钟律管与度量衡之间的关系,阐述了黄钟律管的各种属性。  关键词:先秦;玉律;黄钟律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