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形成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达到以上的目标,仅仅依靠课上阅读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从而导致口语交际、作文能力较低。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一)利用榜样激励法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与人看齐的向上心理。根据学生喜欢名人的特点,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来激励他们。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有所成就,进而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
(二)以自身为榜样,或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等,教师应适时给予激励表扬。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畅谈感悟。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受益终生。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光有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要会读,读得好、读有所获。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略读法
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籍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浏览法
即对所读的书籍、文章,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浏览全文。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浏览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浏览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精读法
即所读书籍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比如对老师结合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往往可用这种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在活动中,快乐阅读
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指导,绝不能虎头蛇尾。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我们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说一说
我班坚持每日10---1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自习,让学生轮流上台,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二)办一办
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来举办“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看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或者以分角色化装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民族精神代代传、家乡英雄知道少”、“崇尚节俭、远离浪费”等。
(三)比一比
浏览读,即选用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线索及主要内容,并判断出文章的优劣。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散文做出表情朗诵,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当然,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谈一谈
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等,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设性建议。
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培养“高强”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教师必须重视。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拉近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作为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教师职责——任重而道远。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一)利用榜样激励法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与人看齐的向上心理。根据学生喜欢名人的特点,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来激励他们。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有所成就,进而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
(二)以自身为榜样,或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等,教师应适时给予激励表扬。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畅谈感悟。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受益终生。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光有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要会读,读得好、读有所获。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略读法
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籍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二)浏览法
即对所读的书籍、文章,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浏览全文。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浏览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浏览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精读法
即所读书籍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比如对老师结合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往往可用这种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在活动中,快乐阅读
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指导,绝不能虎头蛇尾。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我们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说一说
我班坚持每日10---1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自习,让学生轮流上台,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二)办一办
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来举办“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看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或者以分角色化装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民族精神代代传、家乡英雄知道少”、“崇尚节俭、远离浪费”等。
(三)比一比
浏览读,即选用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线索及主要内容,并判断出文章的优劣。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散文做出表情朗诵,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当然,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谈一谈
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等,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设性建议。
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培养“高强”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教师必须重视。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拉近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作为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教师职责——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