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常数方法应用于麸炒苍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中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质量常数中药饮片等级划分方法应用于麸炒苍术饮片的等级评价中,以期建立合理的麸炒苍术饮片等级标准.方法:收集来自主要中药材交易市场及其道地产区、主产区的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批号、不同产地的22批麸炒苍术饮片样品,对其外观形态参数、指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计算其质量常数(A)及百分质量常数(A%)对22批麸炒苍术饮片样品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所收集的22批麸炒苍术饮片样品的A为0.92~3.37;若将麸炒苍术样品分为3个等级,一等品为A%≥80%(A≥2.70)的麸炒苍术饮片,共有1批;二等品为50%≤A%<80%的麸炒苍术饮片(1.69≤A<2.70),共有11批;其余10批为三等品,即A%<50%(A<1.69)的饮片.结论:质量常数方法用于划分麸炒苍术饮片等级是可行的,能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不同等级麸炒苍术饮片的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优选清热除湿止痛液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信息熵理论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及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以绿原酸、龙胆苦苷、络石苷的含量及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信息熵理论对各评价指标赋予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评分.通过Design-Expert 8.0.6.1软件分析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得出优化的水提取工艺,并对该工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依据信息熵理论,将绿原酸、龙胆苦苷、络石苷及干膏得率的权重系数分别确定为0.16、0.76、0.05、0.03;交互作用分析结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福建云霄产枇杷叶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总三萜酸含量、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含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综合评价指标,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饮片宽度对三萜酸提取综合评价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进行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各考察因素对三萜酸的提取效果影响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饮片宽度对枇杷叶三萜酸的提取效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5%、液料比16:1、提取时
六神曲为临床常用曲剂,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复合体、消化酶、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等功效,临床多用于饮食停滞、脾胃虚弱、小儿食积及胸痞腹胀的治疗,应用广泛.目前,关于六神曲的研究主要包括制作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建立等方面.以六神曲的应用为基础,对近年来关于六神曲酶活性及测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旨在为六神曲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分析中医药文化特点和乡村产业发展特征,总结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五产融合模式的具体措施.该模式的核心抓手是“一条文化街、一片产业地、一系列文化产品”,在道地药材产业提升、融合发展、富民强镇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案例和生动样本.
红芪是甘肃特色中药材之一,应用广泛.红芪的临床疗效与其所含有的药效活性成分含量有关,其中红芪多糖、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等可以被看作红芪主要的药效活性成分.红芪中的无机元素种类多,且含量随红芪生长呈规律性变化,并且能影响红芪药效活性成分的积累.对红芪研究中发现的无机元素、主要药效活性成分及一些无机元素与药效活性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红芪栽培质量和更好发挥红芪药效作用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种子萌发实验,研究艾叶水提物对山东山地丘陵丹参种植区7种主要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方法:蒸馏水提取艾粉得到艾叶水提物,稀释不同浓度后对杂草种子进行处理,在恒温培养箱中观察8 d,记录种子发芽率.结果:艾叶水提物在质量浓度为25 mg·mL–1时对莎草、藜、反枝苋种子的发芽抑制率分别为97.33%、98.00%、100.00%,在质量浓度为50 mg·mL–1时对狗尾草、画眉草、马齿苋、牛筋草种子的发芽抑制率分别为92.67%、94.67%、73.33%、82.00%.结论:艾叶水提物对山东山地
中药质量评价研究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药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这给其研究带来极大挑战.“气味”作为中药的性状之一,是反映中药质量的重要信号.电子鼻技术将主观感受数字化、模型化,以挥发性成分为研究对象考察中药的质量.对传感器型电子鼻和超快速气相电子鼻进行比较,并综述了近几年电子鼻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期为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及电子鼻技术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围绕《神农本草经》中52味治“湿”药物,对其上、中、下三品,四气五味属性,应用规律及古今应用异同进行探讨,发现治“湿”药物以上品、中品居多,药性以辛温、苦平、苦寒、甘寒为多见,大多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兼治疗与风邪、寒邪侵袭人体相关的症状.多数药物均可治疗湿痹,其主治病症多与体表、关节症状有关.上述治“湿”药物中,现代仍沿用于治“湿”的药物有29种,以化湿药、温里药居多.挖掘《神农本草经》治“湿”药物应用规律,可为后世医家对湿病“病脉证治”规律的探索提供有益的思路.
目的:明确我国人参主产区灰霉病菌对化学杀菌剂多菌灵、异菌脲和嘧霉胺的抗药性水平,为人参灰霉病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人参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结果:供试人参灰霉病菌均对多菌灵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性(半数有效浓度?640μg·mL–1);对异菌脲相对敏感;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地域特征明显,吉林人参灰霉病菌抗药性最强,辽宁人参灰霉病菌抗药性次之,黑龙江人参灰霉病菌抗药性最弱.结论:全部供试人参灰霉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建议在东北防治人参灰霉病时停用多菌灵;部分人参产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产
2021年12月18日,中国中药协会四届七次理事会暨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 以“创新服务建设品牌发展产业”为主题.rn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做协会工作总结报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