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我校女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的年龄既不同于儿童,也有别于成年人,而是有着该时期特有的阶段性发展过程中表现的纵向特征。体育教学活动中只有适应这个阶段的特征,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考虑阶段特征,而忽视难男、女之间的差异,往往就会出现男生吃不饱,女生吃不消的结果。更严重的是影响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为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笔者认为探讨女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心里特征实属必要。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大兴七中初一(1—12)班,初二(1——12),初三(1——13)班记37班,随机抽取共计756人年龄11——15岁
  2.研究方法:为研究女生特征,各组实验以同龄男生为参照,以验证女生特征与教学条件的关系。
  (1).由于与体育属于“主要通过大肌肉运动进行教育的一个领域”,对于第二特征已经出现,生理发育显然有别于男生的女生来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定会有明显表露。
  (2).采用自由问答式和限制回答式的问卷法
   初一至初三各年级分别随机抽取男生总计109人,女生110人进行实验统计处理,研究男、女生对体育活动的一般态度,对脏类项目、吃苦耐劳、健美操、舞蹈项目的态度及体育课、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态度上的性别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1.自然实验法测验结果
  (1)“自信心” 实验
   随机抽取男生42人,女生48人在进行两次投篮练习,每人投5次记命中的总数
  
  增加男生围观的人数;每年级各增加15名男生观看女生投篮,各年级随机抽取的人数及人员不变。结果如下
  
  (2)“进取心” 实验
  随机抽取男生40人,女生40人在进行两次不同距离地点投篮练习,每人投10次记命中的总数,投中一次记5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男生要求加投的人数为32人,占练习一中5.80米(罚球线)处投篮人数的100%;女生要求加投得为9人,占练习一中5.80米处投篮的42.9%。
   经过统计(略),练习一中最高成绩为25分(男生2人、女生1人),其中男生在最初5.80米(罚球线)处投篮10次,只进1个球的5分的学生仍要求加投,无人拒绝,而女生最初得10—20的有6人,都拒绝加投。共有11人拒绝加投。
  (3)“体育活动的自觉主动性” 实验
   随机抽取的这些学生,教师不加暗示,不作要求。在操场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前制定的的练习内容。结果如下:
  2.问卷法所得各项结果
   (1).对体育活动的态度
  
   (2).对脏、累长跑等项目
  
  (3).对健美操、舞蹈项目
  (二)分析
  1.女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稳定、自信
  女学生能认真忠实的对待面临的的体育活动。并沉着、努力的完成。即使有男同学围观时,也能稳定和自信(实验1)。但这种稳定自信心特征又具有相对性,从对照试验结果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女学生自信心稍逊于男生。再换另一个环境,在男生面前显得缺乏自信而导致动作的不稳定。这种结果表明,心里的发展与环境、教育条件之间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心里特征不仅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心里依据,而且也是一定生理条件环境与教育的结果。因此在良好的的教育环境下,女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稳定和自信的特征。
  2.女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选择性强
   女生对脏累项、吃苦耐劳项目能自觉参加或参加感兴趣的项目不如男生多,对长跑最不喜欢(问卷2),但对健美操、舞蹈这类动作协调,优美的项目表现出明显的喜爱。(问卷3)
   产生这种选择性的差异原因是在青春发育期所表现出的爱美、爱干净,感情丰富以及身体的柔韧性、韵律感比男生强有关。
  3.女生在部分体育活动中进取心稍差
  与男生相比,虽然女生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却又相对保守(实验2)。有实验2分析结果可知,100%的男生为得到更高的成绩而不惜冒风险,即使在练习一中得分较低者(投十球只中一球)也仍跃跃欲试,要求加投。女生却有57.1%的人为保已有的成绩不愿冒风险,即使练习一中得风较高,技术较好者(投十球中3球以上),也不在加投。这说明我校女生在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动机中,害怕失败的动机往往高于渴望胜利的动机。
  4.女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性稍差
   当男、女生都按《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进行长跑后,男生62%的人能持续积极参加或一般参加体育活动,而70%的人到一边休息,这种自然条件下的自发表现形式形成鲜明的对照,说明一旦没有教师的组织和监督,学生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女生就可能放弃体育活动。从问卷(1)中得知,女生喜爱体育、对体育有兴趣者比男生少,对苦和累的项目有积极的心理反应者多于男生(问卷)。因此,不难理解,她们在长跑后,尽管生理条件与男生大体一致,心里疲劳却过早来临,从而表现出对体育活动的惰性。
  总之,影响女生在体育活动中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内在条件,即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是外部条件:即外部刺激,当外部条件不变时,内在需要是一个人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 。女生体育动机的培养,是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女生对体育的需要 ,包括社会性的需要和自然性的需要 ,随之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体育学习动机, 直接的学习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这类动机比较具体, 强烈而有效, 特别是在中学阶段,直接的学习动机表现的更为明显, 但较为短暂且不稳定 ,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很大。女生对体育的间接动机与他们对健康水平的追求, 对健身意义的认识密切相关。这种学习动机是主动的 ,积极的有较大的稳定性, 持久性, 能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能积极影响体育学习直至终身。 直接学习动机和间接学习动机在女生身上是相互补充和密切联系的, 间接的学习动机对终身体育思想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所以,只有个体的内部体育活动需要与外部诱因结合起来时,才能产生体育活动的动机;动机产生之后,学生可能有所活动,但只有当动机与具体的活动目标结合起来,动机才会起到推动行为活动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作用。
  四、建议
   (一)、为充分调动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求我们应注意培养她们的体育兴趣,使她们不仅知道“应该参加”,而且还有“渴望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二)、从上述的结果和分析得出,应创造条件,使男、女生分班上体育课或至少做到男、女分组,是教材、教法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为适应女生的特征,在教材中适当增加健美操和舞蹈内容的教学
  (四)、在体育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要注意增加诱导性练习,加强对女生的保护,使她们顺利掌握体育技术和提高体育成绩,逐渐提高她们的进取精神。
其他文献
1. 圆明园万方安和遗址  2. 圆明园银杏大道  3. 圆明园“万花阵”迷宫 (穆罕默德·贾汉吉·尔汗 摄)  4. 圆明园福海 (卢和生 摄)  5. 圆明园正覺寺 (修雨辰 摄)  6. 圆明园内的苍鹭  7. 秋日圆明园 (张妙茵 摄)  8. 圆明园观荷亭 (屈伯崴 摄)
期刊
8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知春里西社区(以下简称“知西社区”),看到厂家在给社区4号楼运送加装电梯所需建材。“4号楼的电梯加装终于启动了,这事儿推动起来确实不容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佳妮是个“80后”,在社区工作了13年,说话透着干练,“但为群众办实事就不能怕难。”  知西社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辖区内共有14栋居民楼,楼宇产权混杂,小区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同时,辖区内丰
期刊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国政府与科学界越来越重视人类的心理健康,强调心理健康在维护与促进优化人口素质、提高人类健康方面有独特地位。健康是每一个人都关心和向往的。所谓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所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一种完好的状况。  心理健康是衡量个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期刊
“‘JING+’工作法中的‘JING’有着多重含义。其中,敬,是敬重居民;静,是静思创新;竞,是竞先创优;‘+’则代表社区工作的不断探索创新……”顺义区旺泉街道宏城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李霞指着书记工作室宣传贴画,向我们娓娓道来。  2020年,旺泉街道宏城花园社区成立书记工作室,李霞以群众心声为行动导向,总结出“JING+”工作法,开创了社区精细化治理新局面。  敬重居民 “朋友圈”中听诉求  20
期刊
北京西北郊,一座曾经举世无双的古代皇家园林圆明园静静坐落于此。它曾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园林瑰宝,也是“一座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享誉于世。  “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清代,北京城的西北郊因泉水丰沛、风景秀丽,成为皇家的避暑胜地。康熙年间,圆明园最初建造时,属于畅春园的一部分。康熙皇帝御赐此园作为皇四子胤禛
期刊
“咱们居民都知道,不管什么大事小情,有困难就去找刘东风。”  居民们提到的刘东风,是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华贸社区党委书记。2020年10月,“刘东风工作室”挂牌后,刘东风致力创新研究、交流互动、品牌引领,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形成了以“四搜四合一跟进”为核心的“刘东风工作法”。在刘东风工作室的治理下,这个包含高端商务企业及居民群体的混合型社区,成了“同心同向同行、共商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  “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浮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出现考试焦虑、心理的耐受力差,乃至厌学等情况;与教师、同学、父母不能和谐相处;心理闭锁,情绪化及早恋,适应挫折的能力差。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形成一个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主阵地,家庭、社会共同编织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网。  关键词: 心理健康问题、问题成因、
期刊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增进群众感情的过程,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过程,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过程,作为推动深化发展改革工作的过程,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一件件实事的圆满完成上。  “小米模式”创奇迹  “我们项目的启动效率在北京创造了一个奇迹,用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前期的审批,迎来了今天的开工仪式。”在7月14日的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启动仪式上,小米创始人、董
期刊
“我们的楼门就像一个文化窗口,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有浓浓的艺术味儿。”说起社区开展楼门文化建设后的变化,通州区玉桥街道玉桥南里南社区居民赞不绝口。  “钢筋水泥不能阻断邻里情谊。我们要通过楼门文化建设,让居民们打开家门,坐在一起,共同营造出像四合院一样的邻里情。”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羽佳说。  2007年,玉桥南里南社区党总支在全社区推进楼门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人人都是管家、户户都是主人”
期刊
李桓英,女,汉族,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1957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1958年回到祖国。1979年开始专门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被授予首届“全国医德楷模”称号,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