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课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紧缺,大课教学已被各高校普遍采用。但是大课教学存在管理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文章认为必须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才能使大课教学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大课教学;教学管理;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large-class teaching in medical school
  LI Hong
  (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P.R.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hortage of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large-class teaching has become a main teaching organ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Because management of large-class teaching is difficult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teaching quality can not guarante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large-class teaching and have a more scientific teaching model, we explore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in large-class.
  【Keywords】large-class teaching; teaching management;multimedia technology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有数据显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1998年的9.8%到2005年的21%,另有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在校学生数从1999年的879万人增长为1600万人。到了2010年,这两项指标更是达到了26.5%和3000万人。相对于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教育资源的增长却显得明显滞后,优秀教师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也跟不上高校招生规模的超常扩张。因此,不少高校在大大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纷纷将大课教学作为一种现实的选择,越来越普遍地采用。大课教学,也称“合班教学”,就是大班课堂教学的简称。它是指在单个教学班中包含两个及以上的自然班(一个自然班通常是25~45名学生),或学生人数超过一个自然班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大课教学作为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十分明显: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在短期内一定程度缓解“扩招”带来的供需矛盾。但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大课教学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如果要以牺牲教学质量来解决扩招带来的问题是万万不可的,是学校、广大师生及家长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分析和研究高校大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大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堂管理困难
  首先,大课学生通常是跨专业跨系甚至跨学院组合在一个大班中,老师与学生院系的管理人员缺乏沟通,对学生缺乏了解,学生之间也缺少交流,容易造成学生集体观念淡漠,同学之间缺乏竞争意识。学生专业方向不同、基础不一,关注点也不一致,老师不便于因材施教。其次,合班上课学生较多,加上课时紧张,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安排得满满的,考勤非常困难。如果全部点名,则要花去几十分钟宝贵的时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并且这反而浪费了按时认真上课的学生的时间,非常不公平;如采取抽查的办法考勤,则不全面不合理。正是由于大课教学中考勤不到位,学生逃课现象相比小课严重得多。此外,由于学生多,老师难以有效监督管理,对学生各种坏习惯只能无奈地采用放任和漠视的态度,因此上大课迟到、早退,聊天、玩手机、发短信、看课外书、睡觉等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1.2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课时紧张,教学内容安排很满,大课教学非常容易出现老师“满堂灌、一言堂”,课堂上知识只有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师生之间缺乏必要互动,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热情,老师也因得不到相应的回馈而热情降低,往往是老师讲得精疲力尽,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学生普遍只能课堂记笔记、考试背笔记,消极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往往表面上考试成绩还不错,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差,呈现所谓“高分低能”现象。如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学生对该课程日益厌倦,迟到早退睡觉甚至旷课等各种状况也就难以避免了。
  2提高大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合理安排大课组成班级,采用系、班、教师三结合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部门在大课班级组成的安排上,应充分考虑组合的合理性和共鸣性,尽量将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自然班组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同,关注点比较接近,学生之间容易交流沟通,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感,也容易产生竞争机制,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大课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管理课堂纪律采用系、班、上课教师三结合的管理模式。院系领导或辅导员不定期巡查学生课堂,各自然班委任认真负责的班干部分别做好本班学生考勤,并及时将课堂情况向各班辅导员汇报;教师管好课堂纪律,合理利用课间休息清点人数,并与班干部考勤相互印证。三者良好配合、齐抓共管,考勤管理上一般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如果能引进先进的考勤设备来解决这一难题就更好。   合理控制大课班级的规模。国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而且当教师在专心教学的时候,视觉控制范围会更小。因此坐在教室后排与紧靠两边的学生,会感觉离教师很远,认为教师不可能注意到自己,造成自我约束力降低,上课时更容易走神或违纪[8]。这就要求班级规模不能太大,最好控制在150人以内,上课的教室也不宜太大。
  2.2加强大课教学的设施建设
  建设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有幻灯机等设施的教室,为大课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供有力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目前广泛运用的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如果在大课课堂中全部采用传统的手写的教学方法,由于人数多教室大,坐在后面及两侧的学生很难看清黑板上的字,同时由于手写速度慢,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点:知识展现立体形象图文并茂,知识结构条理清晰便于记录记忆,容易持续长久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通过课前制作相关课件,可以大大节约板书时间,使宝贵的课堂时间得到更充分合理的运用。特别是对于医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教学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图片、表格、病例来进行剖析、讲解,多媒体教学更具优越性,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直观清晰地看到所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当然,我们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便利时,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充分继承和发挥粉笔和黑板的优点,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处理生动与深刻、新兴与传统的关系,往往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课件,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3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内容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既充分利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又不能过多过满,让学生难以理解消化;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重视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培养,把三基内容与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充分地分析、提炼、升华,在拥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把本节内容中的研究热点、知识要点作为课堂的重点和亮点,吸引学生的注意。研究表明,学生在单纯聆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分钟以内,所以老师应该注意掌握课堂的节奏,适时地提问让学生解答或者请学生参与演示或试验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课堂生动活跃起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大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例如:提问法:以启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来加深印象,激发求知欲;强调法:现在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比较强,许多学生更关注的是考试能否通过,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用“必考内容”来引导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学习。还有特别适用于大课教学的小方法,老师每节课出一道题,请每一个自然班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并将此作为各班全体学生的平时成绩,促使他们去认真听课和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心,也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具体方法还有很多,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总的来说要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课外教学辅导,形成自主学习氛围。由于大课教学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可通过QQ、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等发布预习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计划等供学生阅览,分享每次教学的心得体会,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采取多种智能化的信息交互、开放化的教学资源、无限化的教学时空、实时化的信息反馈、网络化的资源共享等诸多功能与优势,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且良好的互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信任。此外还可以针对性地建立一些学习小团体,开展讨论、加强交流、相互切磋、互相促进,可望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2.4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有效保障。教学质量评价以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及效果等作为评价指标,由广大学生、相关的教师同行及相关领导通过填写调查表来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反馈活动,为任课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能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真正的需求,及时对教学计划、方案、内容等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端正教学态度,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督促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起来、丰富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大课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课堂教学的规模扩大给教学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影响教学效果。但大班任课教师只要切合专业实际,充分研究相关课程所独具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加强课堂管理的同时,合理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多形式做好课堂课外辅导,兢兢业业,不断学习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和发掘提高教学水平的新方法,就能使大课教学得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周元洪.邓小平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J].教育探索
  [2]刘献君.高等教育质量:本科教学评估的落脚点——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3]丛春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公共政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4]林庆.论高校大课教学与教学质量保证[J].当代教育论坛
  [5]曾德伟,熊慧琴.高校大课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长期从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工作体会,总结和整理了一些有关自动化专业各门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供从事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专家和教师
大跨径连续钢结构桥梁外表较为朴实,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工程施工较为方便、投资相对较小,效益较高,得到广泛推广。大跨径连续桥梁属于我国桥梁建设的重要结构,其施工难度相对其他
摘要:以师范生技能训练评价环节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出发点,提出了基于“关系管理”下的“分组”训练模式,设计了符合师范生评价水平的评价项目并进行关联分析,从技术层面获得了评价路径及科学用语,保障了评价环节的可操作性,准确性。  [关键词] 教学技能; 评价环节; 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420  项目资助:-江苏大学教学教育改革项目(1201190066)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2013-
通过改革办学体制,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海南师范大学建立了由学科专业实践、创新性实践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构成的,在实践教学内容、层次与形式三方面各有侧重的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
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室教学应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实验室
本文介绍了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电气电子信息科学背景下,构建平台+模块的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培养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方案.
摘要: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教育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更加具体,从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革,有利于促进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专门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网络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一、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
【摘要】感恩,这是个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一直为人们奉为美德的词汇,千百年来,华夏子民用爱和血泪在历史的长河里书写了不少动人的感恩乐章。我们生活在一个以情感为基础的文明世界里,社会在进步,经济文化在发展,历史也在一朝一代更替,由古至今世界好像每一天都在变化。可是有一个东西,它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从历史的甬道中风尘  仆仆的走来,却一路长青,亘古不变,它就是我们情感世界的根基——爱。  【关键词】大学生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城市建筑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高层建筑,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根据实例阐述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要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了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其早已成为了我们工作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因此,本文笔者根据个人多年来相关行业工作经验,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