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纯正的藏式婚礼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m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南扎囊县地处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距拉萨130公里。这里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虽然现代文明已步入千家万户,但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还是风行乡里。2001年3月,我和朋友们到山南地区扎囊县过藏历年,听朋友说县里羊嘎村的一户农家即将为女儿举办婚礼,我们便央朋友带我们一同前往。
  在西藏,人们大多会把婚礼日期安排在农闲时期,所以藏历年期间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就在我们去参加这户农家女儿婚礼的当天,村里的另一户人家也有一个小伙子要出嫁。这两场不期而遇的纯正藏族婚礼让我们不虚此行。
  


  当我们到达羊嘎村的这户农民家时,看到全家正围坐在一起,准备为女儿送亲。这一天已经是婚礼的第二天,是新娘家送亲和新郎家迎亲的主要日子。前一天的下午,新郎家的迎亲队伍已经到达新娘家里。迎亲队伍主要由几名能歌善舞的“响亲”组成,“响亲”是藏族婚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藏族婚礼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歌,进门唱出门唱,就连遇到柱子和过桥都要唱歌,这都是“响亲”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而在一场婚礼中,男方和女方家里都会分别有自己的“响亲”队伍。
  “赞门歌”是新娘或新郎进门前最后一道对歌,按传统习俗送亲的“响亲”进门前或进门后对所见之物都要唱赞美歌,并献上哈达,就像闯关一样。歌舞其间“冲喜”(敬酒女)们不时敬酒助兴。
  婚礼时在院墙或楼梯口显要位置都要放置一桶水和一筐牛粪,这是卫藏农村尤为讲究的一大婚俗内容,不论贫富贵贱,婚礼时男女双方都要在进门的显要地方供一桶水和一筐牛粪。据说过去没钱置嫁妆的穷苦人家的姑娘出嫁时,背一筐牛粪也算陪嫁,因为牛粪是藏族人生活中必须的燃料,是火的象征,也是兴旺的象征,所以水和牛粪在西藏都代表吉祥。
  


  交接嫁妆也叫“亮陪嫁”,是扎囊婚礼最后一项仪式,一般在婚礼的第三天举行。这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特别是村上妇女们喜欢比试看谁的嫁妆好。两家父母各坐一方,几个青年人抬进七八个大箱子,女方父母将所有陪嫁箱柜的钥匙当众交给主婚人,一一打开,然后主事拿出一大张清单,念一条,就从箱中拿一件摆放在众人面前,有衣物、藏被等足足一大堆。听说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家具、电器、青稞等,装满了两个手扶拖拉机。
  同在羊嘎村的另一家中也有一个小伙子出嫁,他没有像姑娘那样赶上风和日丽的中午出嫁,而是按“喇啦”(即民间咒师)的推算——凌晨2点多离开家门,凌晨6点多进女方家门,中间有4个多小时只能在途中的一间空屋度过,实际他们两家相距不过两公里。
  


  
  (转载自《西藏旅游》2009年第04期)
其他文献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解读历史的灵性;在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地之上,品味文明的结晶。倾听澎湃汹涌的历史潮声,怀着一份敬畏之心,一种挚爱之情,去感受博物馆文化勃发的生命活力。  以文物启迪人心,用藏品涵养艺品。深圳如今已成为中国私人民间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民间博物馆突破了以往博物馆公有的面目,甚至突破了博物馆素有的“博大精深”的一贯印象,以较小的视角、强烈的个性、灵活的布展方式吸引了爱好者的眼
期刊
今年,《焦点》·风土中国杂志荣幸地成为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合作媒体。大会将于2009年7月在中国的昆明市召开。这是100多年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者第一次站在自己祖国的舞台上,与世界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这次大会,对背负着数千年历史文化传承重任的中国而言,其意义超出我们预测。我们也会紧紧围绕这次盛会,对大会动态及时做出相关报道。  古老的中华文明曾在历史长河中书写出了璀璨的篇章,
期刊
深圳,宝安,西乡,铁仔山。  这是一片300多座从战国延续到明清的古墓群。  这一考古发现曾名列2000年当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这是岭南地区成片古墓数量最多、跨越朝代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墓葬群。  这里曾出土标有明确年份的东汉纪年砖和绘有“最古老的深圳人头像”的东汉人头印花纹砖。  这一东晋以来南头古城的居民公共墓地无疑是古宝安县作为粤东南经济、文化中心繁盛变迁最有力的实物见证。    萦
期刊
岭南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背景,孕育了岭南特有的建筑文化。形形色色的古建筑仿佛沧海遗珠般散布在岭南大地上,其中,连州的古村落以其延续千年的历史,独特的建筑特色绽放出令人不能忽视的光芒。  自秦时起,便陆续有中原的区人士迁徙至岭南连州一带居住。两宋时期因战乱频繁,许多中原人士和一些中下层官吏为避战乱而大量涌入岭南,连州成了他们最佳的安身之所。移民们卜地而居,安村立寨,繁衍子孙,连州的许多古老村寨就
期刊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马斯·曼,是移居美国的德国人。有次,记者问他:离开故土是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回答:不管我人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  前不久在深圳家门口的华润超市购物,一个面熟的女营业员,边给我秤西洋菜,边冲我热情地打招呼:  “回来多久了?”  “刚回。”  话一出口,我不由得一震。在我心中,“回”这个字眼向来是很神圣的,它是用来称呼从外地到故乡这段旅程的专门用语。从什么时候起,我竟已习惯
期刊
《焦点》风土中国杂志一直致力于用文字和图片留下建筑美丽的影像,用独特的方式呼唤诗意栖居地的回归,为中国民族建筑建立起一座纸媒博物馆。  今年年初,季富政教授曾应邀为我们杂志社《五十六个民族原生态建筑》专辑作序。时值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召开,季富政教授作为大会特邀专家,将在“族群/聚落/民族建筑”专题会议上发言。今天,我们将季教授在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上的发言稿——《巴蜀
期刊
老广州告诉我,广州素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说法。为什么西关出小姐,东山出活像呢?据说是因为旧广州西关一带富者(商贾)多,东山一带富者(官宦)多。但官家小姐就不如富家小姐有风采,有魅力吗?不过西关女子似乎确实比东山女子多点儿故事: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蜚声遐迩,区梦觉解放后担任广东省委领导、还有人们熟知的女英雄向秀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在西关这块土地上産了独特的文化、比起广州许多地方、西关并
期刊
曲阜传统婚嫁习俗极具鲜明地方特色,婚嫁礼仪程式详细规范。近年来,西风东渐,都市中的现代人离传统婚俗越来越远,不过,在一些偏远乡村,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婚俗,笔者就有幸亲历了这样一场婚礼,至今那喜庆的场面和富有民族传统意味的婚礼程序,仍深深的印刻在脑海里。  在婚嫁礼俗中,婚礼一般是在白天举行的,但在曲阜却有在子夜时举行“夜婚”的习俗。现在虽然不在子夜时分举行婚礼,但其婚俗礼仪中还能看到“夜婚”的
期刊
一    “姐儿,姐儿……醒醒。”母亲轻轻地摇着沉睡的我。  “啊?”我睁开惺忪的睡眼。  母亲俯身对我说:“我下地去了,你快点起来,记得把粥熬好,我走了。”母亲吸着木鞋下阁楼,“咚哐,咚哐……”木鞋轻轻击打在木楼梯上,母亲下楼很久了,那悠长清脆的声音还在阁楼里萦回。  阁楼里残留着隔宿的暑气,我抹了抹鼻尖上的汗珠,撩开帐子,起身走到窗口。一股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天空灰灰的,有一层薄雾。对面的黎叔
期刊
一    佛经上有“浮屠不三宿桑下”的说法,为的是在一棵桑树下面连续住上三宿,僧人会产生眷恋的情怀。  也许事实果真是这样。“黄莺久住浑相恋,欲别频啼四五声。”唐诗中如是说,鸟犹如此,号称“感情的动物”的人,自然更不必说了。  我就有这样的实际体会。近日,在贺兰山下住过了几天,一种流连忘返之情渐新地潜生心底。  然而,我之所以宛转低徊、流连无限,却并非着意于此地的风光。真正使我动心动容、感发奋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