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霍瓦兹造船“帝国”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20年间,HDW与全球多个国家海军签署的,包括209系列和214A型AIP潜艇在内的所谓“一揽子”潜艇建造工程,足以让英国BAE系统集团、法国舰船制造局、西班牙纳凡蒂亚造船集团和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团等造舰巨头垂涎三尺。
  
  霍瓦兹德意志造船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北部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和海滨城市——基尔市基尔港东岸,该造船集团是德国最大的军民两用造船厂船厂全称为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厂有限公司,德文缩写为HDW。1968年,现在的HDW由霍瓦兹汉堡股份公司、霍瓦兹基尔股份公司和位于基尔的德国造船厂股份公司三家造船厂合并重组而成。2005年1月5日,HDW又与德国蒂森克虏伯造船厂合并重组,成为世界上大名鼎鼎的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集团(TKMS)的HDW分属造船厂。
  作为当今世界非常著名的世界级造船厂,HDW近年来最著名的业绩是生产了209级、212A级和214级柴电潜艇,希腊、土耳其、韩国、葡萄牙等国海军从德国购买的潜艇全部由HDW负责建造,此外,还有一部分工作由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埃姆登市的北海造船厂参与辅助建造。此外,在民用造船领域,HDW也是世界级的造船技术的典型,比如:曾经为美国总统航线(APL)建造了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集装箱货船,再如为NORASIA海运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带可自由开启天窗盖的集装箱货船。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HDW设计和开发出了数不胜数的军用和民用原型舰船,并向十几个国家以委托许可的方式建造了大量军舰和民用商货船,其深远影响遍布全世界,从而也奠定了HDW不可磨灭的神话。尤其是最近几年来,HDW与希腊、土耳其、韩国、葡萄牙等国海军签署的所谓“一揽子”潜艇建造工程,其合同金额更是异常庞大,这笔业绩让英国BAE系统集团、法国舰船制造局(DCNS)、西班牙的纳凡蒂亚造船集团和意大利的芬坎蒂尼造船集团等欧洲其它造舰巨头垂涎三尺。HDW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之业绩,与其高举造船技术革新的大旗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更是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
  
  德国第一艘潜艇诞生地
  
  1838年,当中国还是大清帝国道光皇帝统治期间,两个德国人已经开始创建未来庞大HDW的前身——机械制造与铸造施魏弗勒和霍瓦兹联合企业。当年10月1日,这家小型企业由一个名叫奥古斯特一费迪南德·霍瓦兹的德国工程师和一个名叫约翰·施魏弗勒的德国基尔市富商联合创办。1849年,霍瓦兹创立的公司为当时分裂下的德国小邦国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海军建造的“冯·德坦恩”号远洋炮艇生产了第一台蒸汽机。
  1850年,施魏弗勒和霍瓦兹联合公司建造了德国历史上第一艘潜艇,同时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二艘潜艇,这就是“布朗德拖克”号。这艘潜艇比法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潜艇“鹦鹉螺”号晚了50年时间,目前“布朗德拖克”号陈列在德累斯顿市的联邦军事历史博物馆内。此后,公司的主要业务仍然是生产军民两用蒸汽机,偶尔也建造一些轻型水面舰艇,比如1860年建造了“基尔”号拖船。1864年建造了“施旺提内”号拖船。
  1865年,霍瓦兹的大儿子乔治·霍瓦兹在基尔市现在的埃勒贝克区内租借了一块土地,并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小型造船厂,同年,船厂内下水了一艘登记排水量为93吨的小型轮船。1867年,北德联邦接管了这家船厂并更名为基尔皇家造船厂(KWK),1871年,在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大业后,造船厂又重新命名为基尔德意志帝国造船厂。
  1879年,施魏弗勒的儿子小约翰·施魏弗勒和奥古斯特-霍瓦兹的三个儿子乔冶·霍瓦兹、伯恩哈德-霍瓦兹和赫尔曼·霍瓦兹分解了父辈们联合创建的联合公司,同时,小约翰·施魏弗勒与霍瓦兹三兄弟又联合创建了另外一家名为霍瓦兹机械制造兄弟公司的企业。
  1876年,乔治·霍瓦兹在基尔市迪特里克村的乡村又购置了一块400平方米的厂区,建造了基尔造船厂,最初员工只有95人,不过造船厂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与扩张期,1883年厂区面积扩充至6600平方米,员工总数升至1195人。与此同时,以船舶用机械和附属配件制造业为主的霍瓦兹机械制造兄弟公司也进驻厂内。同年,一个以各种水上浮动船坞作业为基础的特种船坞公司也宣布成立,通过公司内配备的浮动船坞可对各种军民两用的船舶进行维修和保养操作。
  1884年,今天霍瓦兹基尔造船厂的厂区基础规模开始正式进入形成期,当时基尔市最著名的建筑工程师海因里希·莫尔登萨德特在扩建的基尔市工业博物馆的基础上设计了现在霍瓦兹基尔造船厂的雏形。
  1889年6月22日,霍瓦兹机械兄弟公司与基尔造船厂再次联合为一家名为霍瓦兹工厂的股份公司。新成立公司的厂址就在今天基尔港东岸迪克里特村,直到94年后的1983年这里一直都是德国造船业的主要基地。
  1897年,霍瓦兹工厂又建造了德国历史上第二艘潜艇“弗苏赫斯布特”号。
  1900年,在霍瓦兹三兄弟中最小的赫尔曼去世后,老二伯恩哈德被排挤出公司,剩下的老大乔治及其长子A·乔治掌管了公司的全部业务。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昔,霍瓦兹工厂的员工总数已经猛增至3000人,1908年建造了德国第一艘采用涡轮电动推进系统的潜艇起重船“火神”号,1908-1911年、1911年和1916年又分别为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了三艘主力水面战舰“赫尔戈兰”号、“女皇”号和“巴伐利亚”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霍瓦兹工厂为当时的第二帝国海军建造了几艘性能非常先进的潜艇,也因此让基尔造船厂获利匪浅,从此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同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基尔港也被扩建为德意志帝国海军的中心港口和最重要的海军基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霍瓦兹工厂不仅一直在从事世界最先进潜艇的建造,而且还为帝国海军设计和研发了各种火力强大的大型水面舰艇。
  
  纳粹“狼窝”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德国是战败国,因此,非常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霍瓦兹基尔造船厂也几乎面临破产,这时偌大个工厂只保存着德国水上国营铁路的业务。
  1926年,基尔造船厂进行了债务清算,斯旺提内船坞公司、海因里希·迪德里希公司等分公司进行了资产联合,并在此基础上购买了大量股份重新组成了更加强大的霍瓦兹股份公司。
  1930年,位于汉堡的火神造船厂被基尔的德国船舶与机械制造股份公司接收,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收购了毫无偿还债务能力的扬森与施密林斯基造船厂共同组成了霍瓦兹基尔股份公司。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由于世界遭遇经济大萧条,因此德国的所有造船厂也都经历了最严重的损失,霍瓦兹基尔造船厂也未能幸免于难。从1934年起,在德意志 第三帝国不断加强各种大型军舰采购以扩充海军实力的情况下,霍瓦兹基尔造船厂再次走向了大繁荣。
  1937年3月,海因里希·迪德里希把他的霍瓦兹基尔造船厂持有股份出售给了当时德国国营德意志造船r同时,霍瓦兹造船厂位于基尔和汉堡的两家分厂也各自独立经营。
  1939年4月1日,第三帝国海军接管了霍瓦兹基尔造船厂,随后又于同年创建的基尔海军兵工厂共同组成了德意志帝国海军造船厂,1941年的基尔海军造船厂员工总数已经达到17730人。为进一步整合资金和技术实力,1941年6月1日,位于汉堡的霍瓦兹造船厂又重新被基尔造船厂购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霍瓦兹基尔和汉堡两处造船厂共为纳粹德国建造了64艘VIIC型U系列潜艇,其中汉堡分造船厂建造了33艘,基尔分造船厂建造了31艘,从1941—1943年,两家船厂还为这些U系列潜艇修建了大量用于防止空袭摧毁的保护掩体。
  鉴于霍瓦兹基尔造船厂的重要战略地位,美英法盟军部队加强了对该造船厂的空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基尔造船厂80%地面建筑物和60%的机械设备遭到彻底摧毁,或者说的更确切些,二战末期的霍瓦兹基尔造船厂已经是一片废墟,不能再进行潜艇等大型海军装备的建造工作。同样,在汉堡造船厂内,36%的地面建筑物、12.5%的建造机械以及其它22%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再用于潜艇建造。虽然二战中霍瓦兹基尔造船厂的物质基础遭受了毁灭性摧毁,然而,在战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又很快就恢复了这座举世瞩目的造船厂。
  
  从濒临毁灭到德国最大船厂
  
  1953年初,自从1941年开始合并的霍瓦兹造船厂又开始尝试着由基尔与汉堡两地分厂各自独立经营。正式独立经常后,霍瓦兹基尔造船厂更名为霍瓦兹基尔股份公司,汉堡的造船厂更名为霍瓦兹汉堡股份公司。
  1954年11月,霍瓦兹基尔造船厂并购了位于基尔市加勒登区内的一家名为德意志基尔工厂的公司,当时这是一家从1945年后就面临被完全拆除危险的船厂。霍瓦兹基尔造船厂将其更名为霍瓦兹基尔股份公司加勒登区工厂,并在原来该船厂内使用的第三号巨型船台的基础上又建造T--个一号巨型船台,该船台最大船舶构件起重能力可达到80000载重吨位,至今这个船台仍然在使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霍瓦兹基尔造船厂在加勒登厂区内又建造了一个高度为11米,总面积为5500平方米的巨型造船厂房,此外,又在原来德意志基尔工厂造船厂的第五号和第六号干船坞基础上建造了两个全新设计的第七号和第八号巨型船台,两个船台最大船舶构件起重能力可分别达到85000载重吨位和120000载重吨位。截至1956年,霍瓦兹基尔造船厂内的雇佣员工总数已经超过了13000h,基本恢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1968年末,位于汉堡的两家造船厂霍瓦兹汉堡股份公司和德意志造船厂与位于基尔的霍瓦兹基尔股份公司造船厂再次进行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同时合并的还有其它两家小型造船企业,随后就成立了HDWO新成立的HDW雇佣员工总数已经达到了21684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1969年,基尔和汉堡的霍瓦兹股份公司正式合并,1970年又转换为一家有限公司。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位于迪特里克村内的老船厂厂区全部关闭,厂内所有企业全部集中搬迁至更加现代化的加勒登厂区内。1983年,曾经是1876年乔治·霍瓦兹创建第一个造船厂的迪特里克村厂区全部关闭,随后1984年12月,全部厂区出售给基尔市政府。200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在迪特里克村附近赫赫有名的U系列潜艇保护掩体也全部清除,并随后成为基尔港东岸部分港口的扩建用地。今天的迪特里克村及其附近地区已经是立陶宛的DFDS LISCO海运公司所在地。
  1981年,HDW的营业总额已经达到了10.1亿马克,不过全年仍亏损8500万马克。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HDW在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经济振兴措施后已经完全可以抵御来自远东地区(包括日本和韩国等)的国际大型造船厂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危机,并且,在通过购买的方式先后收购了瑞典的考库姆AB造船厂和希腊的希腊造船厂两家国际性大型造船厂后,HDW已经成为国际造船行业内的垄断性康采恩。今天HDW逝于基尔港东岸加勒登区内的造船厂区包括了自1838年建厂以来历史上众多船厂的老厂区,比如曾经的德意志帝国海军造船厂、德意志造船厂以及日耳曼造船厂等。
  2009年,HDW成为德国最大的造船厂,全集团包括德国、瑞典和希腊三个分船厂的雇佣员工总数超过了6600A,其中德国基尔造船厂员工为2400人,年最长造船工时约26000小时。
  
  欧洲造船业航母
  
  今天的HDW的主要造船业务集中分布于德国基尔市(霍瓦兹基尔造船厂);瑞典马尔默市、卡尔斯克鲁纳市和母斯科市(考库姆AB造船厂);以及希腊的斯卡拉马戈斯(希腊造船厂),上述分属造船厂的主要造船业务是柴电潜艇。由于具备独一无二的燃料电池技术,因此,HDW在世界常规潜艇建造领域保持一流水准,此外,位于瑞典的考库姆AB分公司还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隐身轻型护卫舰“维斯比”号。
  自从2005年之后,HDW与另一家汉堡市的著名造船厂布洛姆与福斯造船集团一起成为了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集团的一部分,重组后的HDW在母公司中控股25%,这起横跨欧洲多国大宗造船业务的并购案最终获得了卡特尔行政当局的批准。在合并过程中,HDW下属哈戈努克舰船技术子公司转让给了伊姆泰克海事与近海公司,除此一例外,其它一切原先归属HDW的资产全部合并入新集团内。
  按照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集团的总体规划,集团总部设置在合并前的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所在地,而负责潜艇建造的业务部门全部位于原来HDW设在基尔的厂区和布洛姆与福斯造船公司设在埃姆登的厂区。
  在新集团内部,HDW占据着水下技术领域内的绝对领先地位,因此,主要负责常规潜艇等相关的建造业务,此外,另有一家重要的水下武器系统公司NSWE也被置于HDW统一领导下。而HDW的水面舰艇和民船建造业务则主要由HDW加勒登有限公司负责。
  
  龙门吊——基尔地标
  
  HDW总部所在地的霍瓦兹基尔造船厂厂区位于波罗的海西部,连接德国与丹麦两国海上边境的基尔湾内,在基尔港随处可见基尔造船厂高耸的巨型龙门吊,这也是基尔市的地面标志性建筑之一。基尔港东岸靠近南侧部分基本上是德国海军的重要军事区,这里有霍瓦兹基尔造船厂的厂区,毗邻的还有德国海军最重要的基尔海军基地,基地内驻有第1舰队及司令部,其中,霍瓦兹基尔造船厂的厂区分布在基尔港内东岸南部的加勒登区内,而毗邻的基尔海军基地则位于在北部的基尔市埃勒贝克区。   目前霍瓦兹基尔造船厂的军舰建造业务主要是为德国及潜艇出口国建造新型AIP常规潜艇,厂区内的主要潜艇建造设施包括各种大型干船坞、浮船坞、封闭式装配车间、巨型龙门吊起重机等一应俱全。
  其中大型干船坞有五个,分别是最新建造的第8a号干船坞,该船坞设计全长426.00米,坞内宽88.24米,船台下吃水深8.70米,可容纳的最大船体总载重为700000载重吨;第8号干船坞设计全长230.50米,坞内宽44.00米,船台下的吃水深5.30米,可容纳的最大船体总载重量为130000载重吨;第7号干船坞设计全长310.40米,坞内宽50.25米,船台下的吃水深5.30米,可容纳的最大船体总载重量为240000载重吨;第5号干船坞设计全长227.50米,坞内宽26.60米,船台下的吃水深9.60米,可容纳的最大船体总载重量为35000载重吨;第6号干船坞设计全长201.00米,坞内宽26.60米,船台下的吃水深9.30米,可容纳的最大船体总载重量为30000载重吨。以上五个大型干船坞周围均安装有巨型探照灯和各种电力供应设备,以满足干船坞每天二十四小时的连续工作。
  基尔造船厂内设计有具备不同梯次起重能力的巨型龙门吊,高度均超过一百米,这些巨型固定位置的起重机可起重吨位介于15-900吨之间的潜艇艇体构件,所有巨型龙门吊均随时可进行艇体构件的操作,另外,为了随机起重业务的需要,厂区内设计有各种水上浮动起重机可随时供调度使用。
  为了确保造船厂潜艇建造的质量,厂区内设立有一整套的潜艇建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系统,该系统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ISO 9001体系认证要求,并且也符合德国国内日耳曼劳埃德认证有限公司制定的船级证明。上述两个潜艇建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系统是霍瓦兹基尔造船厂潜艇建造能力和信誉的最可靠保证。此外,作为供货商,霍瓦兹基尔造船厂还负责为客户提供潜艇质量管理的测量方法和相关的文本说明书、文件等书面资料。
  近年来,霍瓦兹基尔造船厂共为德国及意大利、瑞典、韩国,以色列、葡萄牙、土耳其、希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世界众多国家海军建造了海豚级常规潜艇、205级潜艇、206级潜艇、209级潜艇、212A级潜艇以及214级潜艇,除潜艇建造业务外,基尔造船厂还负责一系列的潜艇维修保养及翻新改装工程,此外,还从事水面舰艇建造,比如德国海军萨克森级护卫舰、勃兰登堡级护卫舰,布伦瑞克级轻型护卫舰,美国海军托皮卡级巡逻艇等水面舰艇。
  目前,世界上综合作战能力仅次于核潜艇的德国U212A级AIP常规潜艇即由霍瓦兹基尔造船厂全权负责研制,而该级艇的全部设计工作则由霍瓦兹基尔造船厂与位于德国埃姆登的北海造船厂共同成立的U212潜艇研究小组负责,目前已经建造完成6艘U212A级潜艇,其中4艘装备德国海军,另外2艘装备意大利海军,共计划再建造10艘,其中6艘将装备德国海军,为第二批次,另外4艘将装备意大利海军,潜艇服役后的PEM燃料电池更换等后勤维修与保养工作也由将该基尔造船厂全权负责。
其他文献
2010年5月26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完成了为期12天的最后一次太空之旅后,返回地面,结束了长达26年的服役生涯。继“阿特兰蒂斯”号后,“发现”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将于年内完成各自告别之旅。届时,3架航天飞机将以总计134次飞行任务的纪录全部退役,美国“航天飞机时代”将暂时告一段落。然而现役航天飞机的退役绝不意味着航天飞机彻底退出太空探索的舞台。事实上,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对未来航天
期刊
中美船只在南海发生摩擦,双方均指责对方违反国际法。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国际法怎么说。  如同《联合国宪章》是现代国际法的法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当代海洋秩序的根本大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开放签署,我国是最早签字的国家之一。《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公约。美国虽然加入了条约,但迄今没有批准。尽管如此,美国政府多次表示它将遵守除了公约第11
期刊
编者按: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历史上,湘鄂赣苏区有着独特风采的革命老区之一,从其建立到发展,以至长征后的三年游击战争。湘鄂赣苏区军民浴血奋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红16军(师)是湘鄂赣苏区主力红军部队,是我军早期最艰苦卓绝和富于英雄色彩的部队之一。吴咏湘将军16岁即参加红16军,直至坚持三年游击战争,转战千里,多次身负重伤,是这支英雄部队不朽业绩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在1955年因病离职休养后,难忘
期刊
编者按:美军战略司令部于2009年7月底召开“2009威慑研讨会”,邀请各国军事专家围绕“全球威慑视角”(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Deterrence)表达看法。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姚云竹大校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受到广泛关注。  冷战时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是反对“核威慑”这个概念的。美国频繁地使用“核威慑”,使这个术语有了“核讹诈”、“核胁迫”、“核遏制”和“
期刊
价格的飙升使F-35飞机研发项目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价格上涨之后,预期的采购数量很难实现。作为当今世界正在研制的最先进四代战机,F-35面临的危机将使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未来战机的研发、装备出现巨大的问题,F-35的危机实际上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买得起,用得起,已经成为新式的大型装备研发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从F-35的危机情况来看,解决买得起、用得起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前期的论证,任何
期刊
美国詹姆斯基金会《中国简报》3月18日  台湾海军的海上控制的前景日益恶化。一个原因在于,如果发生紧急冲突,大陆不断扩大的短程导弹力量很可能针对港口和机场目标发动抢先袭击。台湾海军的舰队集中在苏澳和基隆等少数港口,这成为台湾岛防御的关键弱点。另一个原因在于,台湾的空中优势已经衰退。美国国防部情报局称,尽管台湾空军约有400架战斗机,但因为机龄和维修原因,“能执行任务的很少”。与此同时,解放军空军却
期刊
2010年5月26日,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太平洋海岸的军事基地,成功试飞一架由超燃冲压发动机驱动的X-51A高超声速飞行验证机。X-51A成功首飞,被美国媒体看作是飞行器跨时代的标志,对未来军事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划时代的140秒6马赫飞行    X-51A是一个由超燃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无人飞行器,它的试飞之所以非常引人注目,是因为其动力性能的革命性提升,波音公司的副总裁洛佩兹说,这就
期刊
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一直怀揣成为世界性军事强国的“雄心壮志”。自独立以来,印度国内各派虽然在各种问题上分歧不断,但在打造世界军事强国的目标上却是全国上下一心。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度的军事野心开始加速膨胀,军事现代化的步伐也日渐加快。印度这只身披重甲的大象正在将南亚的安全带向一个危险的境地。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新兴国家之一,近年来印度的经济一直呈现出良好
期刊
塞巴斯蒂安·皮涅拉  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一场8.8级特大地震突袭智利,据专家称,智利地震的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地震。这是该国50年来遭受最严重的地震,之后发生多次余震。截至3月6日,智利政府公布共有507人在地震中丧生。地震不仅给智利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令在金融海啸中遭受重创的智利经济雪上加霜。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智利于3月12日迎来了新任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  米
期刊
丹尼斯·J·布拉斯科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研究员    人民战争不是一种静态或死的理论。随着机械化和信息化推动中国军队现代化,“中国致力于创新人民战争的内容和形式”(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正如《战略学》一书所认为,通常以为人民战争是靠“小米加步枪”和人多取胜,其实不然,人民战争“是一种战争组织形式,其作用与军事技术水平无关”。  不久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防动员法》,为“当国家的主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