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校校史馆的建设与育人功能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校史馆建设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高校自身历史和文化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高校其他育人手段一样,高校校史馆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平台,在学校的育人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功能和作用,高校不仅要重视校史馆建设,还应充分利用校史资源,大力发挥校史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史馆;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24-02
  高校校史馆,是高等院校为记录和展示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工作而建设的陈列馆、展览馆或博物馆的概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为充分展现本校的育人成就和历史文化底蕴,都在建设规模不等的校史馆。从高校育人整体工作来看,校史馆又不是仅仅简单记录学校的历史,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具有教育导向功能。它能够使学校的优良传统、优秀事迹及其他先进文化对学生起到独有的激励作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为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发挥作用。
  一、校史馆的建设
  高校校史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当然,在集中建设初期,学校应调集资源和各方面力量,使校史馆充实和运作起来,然后根据工作的开展,逐步积累和更新。
  1.校史馆选址与规章制度建设。校史馆是学校的重要文化工程,其建设选址要纳入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既要符合整体规划,又要突出校史馆的地位。校史馆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安排展示空间时,要注意留出发展空间,为校史馆的进一步扩容和优化布局预留条件。校史馆建成后,学校要加强管理使其能够规范运行。可以考虑配备专人专职管理校史馆,对学生及各界人士有序开放,以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育人作用。
  2.校史编纂与资料收集。学校校史的编纂应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反映学校的历史状况。编纂校史,大致应包括建校时间、历史沿革、学校的社会影响、教学科研成就、毕业生社会贡献等方面。在写作过程中,要建立协调和审查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学校离退休人员包括社会各界的作用,广泛征求意见,最终保证编写的校史尽可能接近历史真实。同学校校史的编纂具有主观性不同,校史资料多是原始资料或者实物,最能真实反映学校的历史状况,也是校史馆真正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
  校史征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档案馆。档案馆集中记录了学校各个办学时期的的各种资料,是校史征集资料最集中和最系统的场所,但是其缺点是文字性资料多,实物性资料少。二是学校各相关部门。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学校各相关部门在为学校整体工作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各部门的特色,创造了不同类别的或大或小的成就,所以也要注意征集学校各相关部门的资料,只是在征集过程中要注意这类资料与学校整体资料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三是学校的老同志和老校友。老同志和老校友阅历丰富,他们的记忆即是一本活的校史,对他们掌握的资料进行汇总和记载,对他们所拥有的实物进行征集,对校史馆的建设非常重要。四是社会各相关部门。社会各相关部门是本校毕业生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主战场,是社会检验学校生存价值的最直接场所,注意向他们收集相关资料,能够使学校的校史资料更加全面和客观。
  3.校史的陈列与利用。对于征集到的校史资料,学校应结合校史馆的建设情况、空间布局,分门别类,按照科学布展、功能合理分区的原则,精心组织。要注意当代大学生的接受特点,通过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起到更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要注重校史资料的纵深研究,力争拿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以增强校史馆的育人功能。还要注意其功能的综合利用,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专题展览,以增强校史馆的活力。
  二、校史馆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史馆是高校全面育人的重要一环,其魅力就在于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昂扬爱国热情和成才斗志,纯洁学生的心灵,因而其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就笔者的认识而言,校史馆的育人功能,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让学生真正把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真挚的爱国爱校之情,理论教育是必要的。但是,通过让学生真实感受学校发展史,让学生零距离了解学校一代代耕耘者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一步步由艰苦创业走向辉煌的历程,对学生爱国爱校情感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理论教学所达不到的。另外,很多高校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不少爱国爱校的模范人物,这些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与不凡业绩,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从而产生爱国爱校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与群体认知情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奉行个人主义至上,只讲索取和享受,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追求经济利益,缺少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优秀校友的事迹,可以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当今这样一个高度分工合作的社会环境下,一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无法与他人有效合作的,这将导致他的个人利益也无法顺利实现。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诚信缺失,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疾,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基本的信任。不少人信奉老实诚信吃亏,“头脑灵活、手段多”在当下才吃得开。这种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反应和存在。校史馆中记录的优秀人物,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取得超凡业绩,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成绩的取得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和虚假。另外,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信奉实用主义哲学,即使一时一事能够取得所谓的“成绩”或“成功”,但最终是不可能会取得大的成就的。让学生切实体会、深刻认识这一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
  4.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校史馆展示的学校历史上涌现的各类优秀人物的杰出成绩和和事迹,除了在上述几个方面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之外,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是明显的。相信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参观校史馆之后,会为学校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杰出成绩和和事迹所激励,从而内心产生发奋进取、学习先辈的使命感,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志向和学习生活道路的的选择,为日后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序的校史展览和教育活动,既可与课堂教育相互补充,又可促进学生精神生活的文明健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总之,校史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在学校全面育人工作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史馆的建设及其在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和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校史馆内涵建设和教育功能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连念,翁勇青.谈校史工作与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1(15).
  [2]周良书.大学校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4(24).
  [3]朱明宝.论校史馆与校史馆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1(30).
  [4]蔡颖.百年校史展览馆建设之我见[J].广东档案,2009,6(16).
  [5]蔡颖.解读名人,弘杨精神[J].广东档案,2010,6(36).
  作者简介:姚树密(1975-),男,山东曹县人,法学硕士,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社科部讲师,兼职律师。研究方向:法学,德育;李英(1975-),女,山东曹县人,山东省委党校档案本科班学历,菏泽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干部。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孕5周~8周血清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雌二醇(E2)水平联合经阴道B超对先兆流产(TA)患者安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榆林市
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新型的护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精神恐惧和肉体痛苦,同时也能减轻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
针对RFID系统中的多标签碰撞问题,本文基于二进制降级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二进制降级查询树防碰撞算法。该算法根据碰撞位的位置分组,一次查询可以识别2位碰撞位,在不增加冗余信息的基础上,既加快了碰撞处理速度,又减少了查询次数,提升了算法识别效率。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在同等网络环境中,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总时隙数和平均时间复杂度方面具有优越性。
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分税制改革导致财政收入向中央政府集中,加剧了各级地方政府旺盛的投资需求与有限财力供给之间的矛盾。为规避现行法律的限制,各级政府都通过融资平
长期以来高校在行政化影响下施行着单方的管制,随着依法治国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化,行政式的单方管制之弊端在高校管理中逐渐显露,依法治校已成为了客观的现实要求。在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的临床及发病特点。方法分析15例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包括橄榄桥脑小脑变性(OPCA)8例,纹状体黑质变性(SND)2例和Shy—Drager-综合征5例,结合文献
社科类学会作为学术性的民间社会团体不仅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同时也客观存在自利性,即为其自身谋求利益的功能属性。在承认社科类学会自利性行为的前提下,应通过确立对社科类
农村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来,为了让群众充分反映意见和建议,不少地方都在“明白墙”旁设了个意见箱,可以说这更有利于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然而令人忧虑的是,有的意见箱是应
一、为什么接地线1.能降低电源及电脑各相关设备可能产生的电磁噪音.2.在出现闪电式瞬间高电压时,为故障电流提供回路,可消除设备的高阻接电点,以避免火灾.3.安全保护外壳,可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方法。方法对综合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方法、意义进行了综述。结果综合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应坚持“以人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