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的四要素包括教材、学生、教师和学习情境。可见,学习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重大,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又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境 动手动脑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学习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重大,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又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境。有效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很好地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顺利、自然地引入新知;有助于学生从情境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和探究数学知识。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1 创设易于操作的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动中做数学
动手、动脑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了17个小球(10个装一盒,外面有7个)。
师:你们能从这17个小球里拿出8个来吗?以小组为单位,实际拿一拿吧。(学生小组活动,汇报。)
师:谁愿意上台拿8个球给大家看?生1:(高兴上台)老师,能把盒子打开吗?师:你为什么要打开盒子呢?生1:因为外面只有7个,要拿8个不够,所以我想从这10个中再拿1个凑8个。最后剩9个。师:大家同意他打开盒子吗?(同意)好,那就打开吧!学生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加上外面的7个,共拿走了8个,剩下9个。师:谁能用算式把刚才这位同学拿球的过程表示出来?生2:17-7=1010-1=9师:真能干!还有不同的拿法吗?生3:我从盒子里面直接拿走8个。剩2个与原来的7个合起来也是9个。(生拿给大家看)师:同意他的拿法吗?(同意)能用算式表示吗?生4:10-8=22+7=9……
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到17-8的退位减法的知识形成过程中,对退位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有效的落实了在活动中做数学的理念。
2 创设启迪思维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问中做数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是我们教师追求的远大目标。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开始可展示多媒体课件:一只小猴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上下颠簸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的单位后,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数学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测量标准太小、测量次数太多、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继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创造”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相信随着测量对象面积的增大,学生头脑中还会“衍生”出“平方米”。这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掌握方法,领悟思想。
3 创设虚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做数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从只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了出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创设出虚拟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可以展示出动态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创设虚拟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如《认识人民币》一课,开始播放一段“超市购物”的录像,通过形象生动的购物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在巩固新知的练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如下虚拟情境:出示物品洋娃娃、足球、练习本……
师:洋娃娃想买吗?生:想买。师:你先估计一下,这个洋娃娃大概多少钱?生1:4元。生2:10元。……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0元)你打算怎样付钱?生1:就付一张10元的。生2:付20元,让阿姨找10元。生3:付两张5元的。生4:付一张5元的,五张1元的。……
学生在这种虚拟的情境中感悟了新知,体验了新知,运用了新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有效地落实了在乐中做数学。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有效地把枯燥的学数学转变成快快乐乐地做数学。这也是我们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数学学习情境 动手动脑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学习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重大,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又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境。有效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很好地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顺利、自然地引入新知;有助于学生从情境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和探究数学知识。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1 创设易于操作的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动中做数学
动手、动脑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了17个小球(10个装一盒,外面有7个)。
师:你们能从这17个小球里拿出8个来吗?以小组为单位,实际拿一拿吧。(学生小组活动,汇报。)
师:谁愿意上台拿8个球给大家看?生1:(高兴上台)老师,能把盒子打开吗?师:你为什么要打开盒子呢?生1:因为外面只有7个,要拿8个不够,所以我想从这10个中再拿1个凑8个。最后剩9个。师:大家同意他打开盒子吗?(同意)好,那就打开吧!学生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加上外面的7个,共拿走了8个,剩下9个。师:谁能用算式把刚才这位同学拿球的过程表示出来?生2:17-7=1010-1=9师:真能干!还有不同的拿法吗?生3:我从盒子里面直接拿走8个。剩2个与原来的7个合起来也是9个。(生拿给大家看)师:同意他的拿法吗?(同意)能用算式表示吗?生4:10-8=22+7=9……
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到17-8的退位减法的知识形成过程中,对退位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有效的落实了在活动中做数学的理念。
2 创设启迪思维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问中做数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在新课程价值导向下,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亮点,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是我们教师追求的远大目标。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一开始可展示多媒体课件:一只小猴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上下颠簸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的单位后,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数学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测量标准太小、测量次数太多、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继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创造”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相信随着测量对象面积的增大,学生头脑中还会“衍生”出“平方米”。这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掌握方法,领悟思想。
3 创设虚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做数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从只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了出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创设出虚拟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可以展示出动态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创设虚拟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如《认识人民币》一课,开始播放一段“超市购物”的录像,通过形象生动的购物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在巩固新知的练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如下虚拟情境:出示物品洋娃娃、足球、练习本……
师:洋娃娃想买吗?生:想买。师:你先估计一下,这个洋娃娃大概多少钱?生1:4元。生2:10元。……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0元)你打算怎样付钱?生1:就付一张10元的。生2:付20元,让阿姨找10元。生3:付两张5元的。生4:付一张5元的,五张1元的。……
学生在这种虚拟的情境中感悟了新知,体验了新知,运用了新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有效地落实了在乐中做数学。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有效地把枯燥的学数学转变成快快乐乐地做数学。这也是我们的教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