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成长·受益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我从朋友那儿看到一本《湖北教育》,遂借来览阅。晚上诸事尽了,斜倚床头,翻开目录一看,立刻就被吸引了。杂志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热点关注,又有教学实践;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一言以蔽之,既高大上,又接地气。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竟一口气看完了整本杂志。从此,我便成了《湖北教育》的铁杆粉丝,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每期的《湖北教育》便成了我的枕边“情书”,百看不厌。
  后来,朋友问我:“你怎么不投稿试试?”我有点心虚,这么高端的杂志,我能行吗?2013年春节前夕,我独自在家,百无聊赖之际,突然想起朋友的话。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行还是不行?我将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写成《文章不厌百回改——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三部曲”》,并多次删改,确保无一字之错,无一字之虚。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写作、完善后,我将这篇文章投给了当时的责任编辑姜楚华老师。
  怀着焦急不安的心等待了一个多月,仍杳无音信。我有些泄气了,肯定是自己写得不好,难以登上《湖北教育》的大雅之堂。
  忙碌的教学使我逐渐忘却了这件事。有一次,我在学生的QQ上无意看到她竟称呼我为“邬婆”,不免怒火中烧,想着第二天定要去教室“拷问”一番。晚上临睡前照例翻看《湖北教育》,每次开卷必有益,特别是“且行且思”和“成长故事”栏目,一个个鲜明睿智的教育主张,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教育案例,让我逐渐冷静下来,在冷静中变得理智,重新审视和思考我的教育生活。我及时刹住跑偏的车轮,避免滑向“粗暴”的深渊,积极寻找温柔的策略,最终巧妙转身,师生关系更和谐了,自己也得到了成长。我把这一教育经历写成了一篇随笔《“邬婆”变身“姐姐”记》,再次投给《湖北教育》,就像是把自己辛苦孕育的小生命交付了出去一样。
  两个月后,我突然收到一封信,看到信封上赫然写着的“湖北教育”几个字,我莫名地兴奋,又有些小紧张,心口突突直跳,小心翼翼地撕开封口。里面装着两本2013年第5期《湖北教育》雜志,刊发了我的作品《“邬婆”变身“姐姐”记》。看到铅印的文字,我笑了,眼里却盈满激动的泪水。那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湖北教育》上。
  6月,我再次收获一份大大的惊喜。之前写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三部曲”》一文刊发在2013年第6期《湖北教育》上。
  苍天不负有心人,两文的相继刊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鼓励,也让我坚信《湖北教育》是一线教师的心灵家园,是真正贴近教师,贴近教育的好刊物。
  此后,我继续坚持读文、写文,又先后发表《巧借智慧平息风波》《“三部曲”点燃学生思维之花》等文章。
  今年4月,学校推荐我参加区“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恰巧,我在《湖北教育》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拙作《课堂因质疑而精彩》在2019年第3期刊登,正好可以助我一臂之力。迟迟没有收到样刊的我,情急之下,试着给姜楚华老师发信息,说明情况并求助,很快就得到了姜老师的答复,并于第二天就安排快递给我寄来样刊,第三天我便收到快递。那快递中包裹着的不仅是我心念已久的刊物,更是姜老师那一颗滚烫的热心。我和姜老师素未谋面,也从未通过电话,但就是这样一条简单的信息,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如此,才分外感动。这份热忱和真情,架起编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桥梁。
  (作者单位:襄阳市第四十五中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2002年第一期《中国记者》发表本刊评论员文章《以影响力标准检验新闻改革》。文章指出:一年之始,正是变革时刻。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杂志、网站,都以“改版”概括
向国际社会揭露一种放射性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引起公众对它的警惕和对使用者的谴责,形成禁止使用这类武器的舆论压力,这是新闻媒介应尽的职责。然而,遍布世界的中文媒体,在有
所谓“强势媒体”,是一个相对于弱势媒体而言的概念,应该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一、总资产规模及每年净利润均居所在行业前列;二、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三、有优秀的编采队伍和经
2002年,《中国经济时报》将围绕报纸发行的进一步市场化,进行一些版面调整和发行方式的创新,力争在报纸零售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001年12月7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一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On December 7, 2001, a colloquium on the publication of a press work writ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色彩是界面构图的重要内容,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色彩的客观属性、色彩.的视觉效果及心理联想,探讨了如何利用色彩的心理联想来确定课件的色彩基调,并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崇高性、健全性,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信仰.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最为敏感的群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
女大学生人格构建主要指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品质的培养.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应重
“两课”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两课”教学效果的取得,而且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两课”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生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