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学生的领路人、指导者、榜样和导师。班主任工作十分重要,他关系到本班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命运,容不得半点失误。每个班主任老师,都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训教室文化学习小组“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教师,你的职业、你的学识、你的人品,直接决定你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你教育对象的成败。”这是任小艾说的。每个教师都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是班主任。
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管理工作应该是重中之重的事儿,但一定要注意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回顾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感觉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以班训为引领,以教室文化为警示,以落实学习小组为具体抓手班主任工作思路。
一、精心设计班训,引领学生成长
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的体现,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开学之初,让全班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经过班委的一致选择将“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忍耐,在你对一些事和一些人不满时要忍耐。克己,指的是对某些明知道不好的事情但又想做而要克制自己。比如,上网、玩手机游戏等。百折不屈,说明有韧性,多次遭受挫折,但却没有放弃。作为班训,这几个字提示同学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并实现自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
二、精心设计教室文化,打造文化软实力
在教室左、右面墙壁上悬挂名言条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禁受得住大风摧折的草,才称得上强劲;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性和节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识别出谁是坚定的忠臣。从而告诫孩子们高中的生活和学习要做到:不苦不累、高中无味、不拼不博、等于白活。同时,要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提出:文能称雄、武能称霸、雄霸天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考古酌今、审时度势,通中法外、舍短取长”,营造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地拼搏、进取。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目标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力,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三、组建学习小组,比学赶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是小组的产生。首先产生小组长。我们现在的小组是根据高二第一次月考的考试情况,确定12个学习组长和12个副组长。这些小组长就是班上的前24名,可以由学习组长选择组员,最后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作调整,确保外语、数学都相对平衡,这样便于班级对各个小组的考核。接下来每个小组针对成员的强项和弱项,结成帮扶对子,一般情况下是一帮一。
二是成员的分工。学习小组固定为6人,有负责上课纪律的,有负责卫生的,有负责作业的,有负责考勤,有负责及时记录、整理。可以说人人是班干,个个是主人。每个小组像一个小班级一样,班干部也基本上是在学习组长中产生,所以很多同学是身兼两职,因为有明确的分工,所以老师的指令下达到每天负责日常事物的值日班长就行了,然后由值日班长传达、组织和实施,分层次地进行逐级管理。
三是对于小组长的培养和各小组的奖惩措施,利用每天下午6:00与学习组长们在一块谈心,了解班级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了解组长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长的能力日益提高。小组成立后,学习小组长的所作所为,就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是小组的激励和惩罚。小组成立后,单靠组长的引领,还是不够的。还要建立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每天由值日班长进行各组的量化统计,由于我班属于二流学生,部分孩子学习主动性、问问题的积极性、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方面等较差,我们设计的专门针对这些内容的加分,如问老师问题加分,回答问题加分,一段时间以来,我班孩子问问题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经常是一下课就围着老师,各个课任老师经常是被长时间的困在教师,学生们问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对于不按时上交作业或者不做作业、随意迟到等现象进行扣分。为了形成一个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让学生长时间处于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兴奋状态,我们采取了每天量化统计,每周对各小组的量化分进行总和,对得分最高的进行表扬,最低的要惩罚,时间是在每周一的6:00~6:30,在这段时间内首先由得分最高的小组长向全班的同学介绍本组之所以得分高的原因,接下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得分最低的小组长需要向大家解释得分低的原因,下一阶段怎么办。然后对得分低的小组进行奖励,奖励的内容他们表演节目,要求人人都要有节目。刚开始时有的孩子会唱歌,而有的孩子不会,怎么办?他们就随便从一些课外读物当中选择了一些笑话,随着节目的开展,孩子们表演的节目日渐丰富和成熟,这些读笑话的节目已经不存在了,几乎每次都是小剧本穿插歌曲、魔术等节目,充分让他们享受快乐。在这些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不断超越提高自我,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时刻为班级为小组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需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通过这种小组为整体的管理体制,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 当然,对于小组的建立,一定要注意学生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小团体”。其实,如果到学生中,我们会发现,这些群落往往是根据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或社会关系等因素自然形成,如果能够加强对这些团体的引导,无疑是进行好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一,把握每一个“小团体”的“领导者”,并交给他们适合的工作。
往往这些“小团体”的“领导者”在客观上都有着一定的管理潜力,让这些同学承担某一职务,就能影响到本群落的其他同学。比如,有一个“小团体”的“领导者”,他全面发展,在学生中有相当威信,便可委任他为班长。有些“自然领袖”学习纪律等表现不佳,但却有不少人听从他,这类学生可适当引导,让他当值日班长或卫生组长。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引导得好,以之为契机便能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从而把这些“小团体”纳入班级的正规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二,把握“小团体”中有交叉的同学,让他们成为“桥梁”。自然群落中必然会产生交叉。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形成一群体,体育爱好者又形成一群体。但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也爱好体育。那么,我们不妨让这些学生成为“桥梁”,使两群体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比班主任强制规定的“一帮一”岂不是强得多。
“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充分把握每一位学生,承认并合理利用学生中“自然群落”的有利因素,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这些是在前一段时间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激发班集体正能量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只要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来关注班集体的正能量,我相信班集体的正能量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只有用思考去预约教育的美丽,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在教育改革中找准方向,才能给孩子们多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孩子们在鲜活灵动的班级文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班集体的正能量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模范班主任创新教学及管理模式实务全书.中国教育知识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3]班主任工作手册——班级管理与活动设计.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班主任专业化和班集体建设实务.华龄出版社.
班训教室文化学习小组“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教师,你的职业、你的学识、你的人品,直接决定你的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你教育对象的成败。”这是任小艾说的。每个教师都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是班主任。
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管理工作应该是重中之重的事儿,但一定要注意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回顾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感觉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以班训为引领,以教室文化为警示,以落实学习小组为具体抓手班主任工作思路。
一、精心设计班训,引领学生成长
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的体现,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开学之初,让全班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经过班委的一致选择将“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忍耐,在你对一些事和一些人不满时要忍耐。克己,指的是对某些明知道不好的事情但又想做而要克制自己。比如,上网、玩手机游戏等。百折不屈,说明有韧性,多次遭受挫折,但却没有放弃。作为班训,这几个字提示同学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并实现自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
二、精心设计教室文化,打造文化软实力
在教室左、右面墙壁上悬挂名言条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禁受得住大风摧折的草,才称得上强劲;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性和节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识别出谁是坚定的忠臣。从而告诫孩子们高中的生活和学习要做到:不苦不累、高中无味、不拼不博、等于白活。同时,要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提出:文能称雄、武能称霸、雄霸天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考古酌今、审时度势,通中法外、舍短取长”,营造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地拼搏、进取。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目标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力,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三、组建学习小组,比学赶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是小组的产生。首先产生小组长。我们现在的小组是根据高二第一次月考的考试情况,确定12个学习组长和12个副组长。这些小组长就是班上的前24名,可以由学习组长选择组员,最后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作调整,确保外语、数学都相对平衡,这样便于班级对各个小组的考核。接下来每个小组针对成员的强项和弱项,结成帮扶对子,一般情况下是一帮一。
二是成员的分工。学习小组固定为6人,有负责上课纪律的,有负责卫生的,有负责作业的,有负责考勤,有负责及时记录、整理。可以说人人是班干,个个是主人。每个小组像一个小班级一样,班干部也基本上是在学习组长中产生,所以很多同学是身兼两职,因为有明确的分工,所以老师的指令下达到每天负责日常事物的值日班长就行了,然后由值日班长传达、组织和实施,分层次地进行逐级管理。
三是对于小组长的培养和各小组的奖惩措施,利用每天下午6:00与学习组长们在一块谈心,了解班级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了解组长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长的能力日益提高。小组成立后,学习小组长的所作所为,就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是小组的激励和惩罚。小组成立后,单靠组长的引领,还是不够的。还要建立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每天由值日班长进行各组的量化统计,由于我班属于二流学生,部分孩子学习主动性、问问题的积极性、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方面等较差,我们设计的专门针对这些内容的加分,如问老师问题加分,回答问题加分,一段时间以来,我班孩子问问题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经常是一下课就围着老师,各个课任老师经常是被长时间的困在教师,学生们问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对于不按时上交作业或者不做作业、随意迟到等现象进行扣分。为了形成一个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让学生长时间处于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兴奋状态,我们采取了每天量化统计,每周对各小组的量化分进行总和,对得分最高的进行表扬,最低的要惩罚,时间是在每周一的6:00~6:30,在这段时间内首先由得分最高的小组长向全班的同学介绍本组之所以得分高的原因,接下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得分最低的小组长需要向大家解释得分低的原因,下一阶段怎么办。然后对得分低的小组进行奖励,奖励的内容他们表演节目,要求人人都要有节目。刚开始时有的孩子会唱歌,而有的孩子不会,怎么办?他们就随便从一些课外读物当中选择了一些笑话,随着节目的开展,孩子们表演的节目日渐丰富和成熟,这些读笑话的节目已经不存在了,几乎每次都是小剧本穿插歌曲、魔术等节目,充分让他们享受快乐。在这些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不断超越提高自我,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时刻为班级为小组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需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通过这种小组为整体的管理体制,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 当然,对于小组的建立,一定要注意学生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小团体”。其实,如果到学生中,我们会发现,这些群落往往是根据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或社会关系等因素自然形成,如果能够加强对这些团体的引导,无疑是进行好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一,把握每一个“小团体”的“领导者”,并交给他们适合的工作。
往往这些“小团体”的“领导者”在客观上都有着一定的管理潜力,让这些同学承担某一职务,就能影响到本群落的其他同学。比如,有一个“小团体”的“领导者”,他全面发展,在学生中有相当威信,便可委任他为班长。有些“自然领袖”学习纪律等表现不佳,但却有不少人听从他,这类学生可适当引导,让他当值日班长或卫生组长。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引导得好,以之为契机便能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从而把这些“小团体”纳入班级的正规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二,把握“小团体”中有交叉的同学,让他们成为“桥梁”。自然群落中必然会产生交叉。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形成一群体,体育爱好者又形成一群体。但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也爱好体育。那么,我们不妨让这些学生成为“桥梁”,使两群体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比班主任强制规定的“一帮一”岂不是强得多。
“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充分把握每一位学生,承认并合理利用学生中“自然群落”的有利因素,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这些是在前一段时间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激发班集体正能量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只要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来关注班集体的正能量,我相信班集体的正能量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只有用思考去预约教育的美丽,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在教育改革中找准方向,才能给孩子们多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孩子们在鲜活灵动的班级文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班集体的正能量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模范班主任创新教学及管理模式实务全书.中国教育知识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3]班主任工作手册——班级管理与活动设计.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班主任专业化和班集体建设实务.华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