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青少年“恋”上博物馆

来源 :中华科教论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348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如何才能让青少年“恋”上博物馆。从博物馆要为青少年创建个性化服务平台;要用丰富的资源吸引青少年;应建立一个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展厅;用讲解艺术感染青少年;要走入学校;要贴近青少年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
  【Abstract】To explore ways to allow young people to "Love" on the museum. Young people from the museum to create a personalized service platform; rich resources to use to attract young people; should establis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exhibition of young people; infection with the arts on young people; to enter school; to close to six young people carried out on aspects.
  【Key words】Museum; youth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人口资源占绝对优势的大国。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统计,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3.4亿人,如此庞大的青少年群体,教育始终是我国乃至全民族共同关注的焦点。人类的未来和国家、民族的兴盛都将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开展服务与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神圣的社会职责,也是当前和未来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博物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早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的共识。可是据北京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64.8%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愿意从事的活动是与朋友、同学聚会,其次是听音乐、看电视、与家人在一起上网聊天等,只有7.8%的学生选择参观博物馆。怎样才能让青少年爱上博物馆,“恋”上博物馆呢?
  
  一、博物馆要为青少年创建个性化服务平台
  
  有专家指出,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少年接受新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成年人,信息现代感的过度冲击,往往造成青少年历史感的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分科教育提前,高中阶段就开始分文理科教育,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普遍。而博物馆对于弥补青少
  年上述两个方面的缺陷,无疑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博物馆要让青少年喜爱,必须赋予博物馆新的现代化内涵,即把博物馆变成信息博物馆、网络博物馆,要改变传统的传播手段,创建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多媒体传媒等现代化手段占领网络文化阵地,通过为青少年开设专门服务的网页、灵活多样的专栏吸引青少年,让他们通过网络博物馆喜欢上实体博物馆,并从喜欢到主动走进博物馆。现在国内大多数博物馆都建有自己的网站,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等特点,为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互联网博物馆不仅可以让青少年学会有效运用网络信息,正确使用网络交流,更主要的是让青少年主动远离有害信息,同时也扩展了博物馆的教育手段,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建了一个新的广阔的、无限的、灵活的、自由的学习平台。
  
  二、博物馆要用丰富的资源吸引青少年
  
  博物馆最大的魅力就是在有限的展线上,全面系统地再现了我国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在博物馆界,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是: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他以其拥有的资源做了什么。多年来,博物馆用丰富的资源,在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提倡素质教育、尊重个性发展、讲求平等多元的今天,那种以忽视青少年个体发展为特征的灌输式、命令式、家长式教育仍占有广泛的市场,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占据上风的今天,课堂学习、放学后补习、节假日参加学习班等等把青少年禁锢在唯一的书本空间中。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它可为青少年提供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从艺术到科学,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涉及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方方面面。然而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没有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博物馆丰富的资源,在青少年教育中也没有发挥处最大的效益。因此,我们要充分展示博物馆丰富的馆藏,用教育的亲和力,陈列讲解的互动性,零距离的参观和学习,休闲娱乐的无拘束性等特点,增强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激发青少年对博物馆的热爱和迷恋,使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成为他们学习的宝库。
  
  三、博物馆应建立一个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展厅
  
  博物馆的陈列以文字图片实物为主,布展以发展为线索,因此陈列品是固定的、讲解线索是固定的、讲解内容的故事性不强这些都与青少年好奇好动的特点不符,所以难以调动他们的兴趣。要让青少年感兴趣,要满足青少年特殊需要。如建立一个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展厅,把一成不变的静态的陈列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在展示形式上,既要考虑文物本身的展示效果,又要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合理布物、布点、布景等,使展览贴近青少年的文化需要与审美特点。使用动态的手法举办陈列,运动中的展品可向青少年演示更多的方面以及功能和特点,而不只是让他们在静态中参观,静止地接受信息。让青少年参与辅助展品的制作,把文物展现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使青少年在参观动手的过程中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了解体验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升华课本所学知识,获取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种种成功经验成果。
  
  四、用讲解艺术感染青少年
  
  现在参观者可以利用录像、电视、电子讲解器、触摸屏等方式,全面系统地了解博物馆。但是,由讲解员讲解仍是引导参观者的主体方式。因为讲解员在讲解时语言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以及现场感是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所不能代替的,讲解能激励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参观学习者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讲解模式,灵活自如的“因人施讲”。对大学生可采用探究式讲解,侧重于他们所学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并同大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完善和更新;对中学生我们要专门撰写讲解词,并在讲解中注意与他们进行交流,适当运用提问、回答式,一问一答式,消除讲解员与中学生之间的陌生感、距离感,以达到融会贯通的讲解效果;对小学生,可以把历史发展用故事串起来,采用启发式讲解,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调动小学生的兴趣。
  
  五、博物馆要走入学校
  
  在我国,青少年了解历史与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教育,二是生活体验,三是博物馆的有效介入。学校教育所传授的部分历史知识和文化信息是有限的,对青少年来说,接触最多的是课本上的知识,而课本上的知识仅限于文字,偶尔也有插图注释,但单纯的学习只会加大学习的乏味性,生活体验当中所获得的历史知识与文化信息,也是点滴不连贯的。如果我们能以更感性的方式让青少年去接触一段历史,可能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在这方面,博物馆完全可以配合学校教育开设第二课堂。试想如果索性把原来在课堂上讲的历史课改到博物馆展厅中进行,把抽象的历史知识传授变成身临其境般地漫游历史长廊,又假如将历史课的有关内容放到科技馆去讲授,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令学生们兴奋不已的动手试验和参与,以及对古今重大科技发明创造成果的观摩等等,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求知的过程该是多么愉快、刺激,教与学的关系又该是多么的和谐。
  
  六、博物馆要贴近青少年
  
  博物馆在我国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文明的窗口、传播科学知识的殿堂,他一直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生科普教育的天堂。博物馆可以用它独特的语言启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继承革命传统的思想,陶冶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他们精神世界的成长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我认为博物馆应当主动地为青少年创造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有效地增大课外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领略历史播种的文化传奇。通过参观学习,逐渐培养起学生自主观察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能力。在邯郸市博物馆一楼大厅的南侧小厅,是专门为未成年人活动教育的场所,平均每个月的上旬都会组织学生在此学习培训,开展适应青少年特点的健康有益的有趣味性、知识性、观赏性,又有学术性、专业性的展览和活动,这些活动有主题、有形式、有评奖,既展现青少年一代眼中神奇的世界和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又能帮助青少年架起一座通向社会,通向成功的桥梁,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如果我们把博物馆与青少年理解为一个互动的两个链接主体,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从服务青少年出发,充分体现博物馆与青少年之间这种特殊文化语境下的交流方式和心灵的沟通,把情感的融合升华为青少年对博物馆新的认识:历史是一道厚重的墙,生活是一扇多彩的门,文化是一把奇妙的锁,博物馆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只要你轻轻插入,悄然开启,历史、现在与未来,时空奇妙组合,就会带给我们很多新奇的感受。如此一来,青少年便能迷恋上博物馆,而博物馆也真正成为了青少年学习知识、接受社会教育、增强民族意识、热爱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娱乐、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其他文献
【摘要】老庄的审美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产生的深远影响,分析老庄思想对公共艺  术领域的影响渗透和衍化,当下对老庄思想的重新认识,使之更具有时代意义,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有启迪、借鉴。  【关键词】公共艺术;老庄思想;审美意识;感性快乐;理性愉悦  【Abstract】Zhuangzi's aesthetic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
期刊
南宋画家马远有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整幅画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江面,一位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画面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整个画面景物虽少,给人的感觉却很丰富,有一种诗的意境。观者也自能从中感受到江面上一种空旷、渺漠、寒意萧条的气氛,也更衬出渔翁凝神贯注于垂钓的神情。  有人说中国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是东方人的思维方式的视觉体现。的确,中国画的目光在很大程度上是投向主观的,那
期刊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为它一反传统知
期刊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就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所形成的个体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等方面的教养和修养。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社会的成员——我们称之为信息
期刊
【摘要】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图能力要强;二是绘图能力要过硬。读图和绘图,都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
期刊
【摘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最关键的地方,教师只有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刻的育人艺术,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沟通;架起;交流;桥梁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equality, democracy, harmony, and a friend of teacher-stud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现状,在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的基础上,展示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实例,同时指出教师应运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用技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以问促思;实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因此影响教学的因素主要是来自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的。  【关键词】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理念  【Abstract】Teaching activities are co-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bilateral activities, and theref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
期刊
【摘要】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喜欢和经历过的,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为什么儿童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呢?儿童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为了娱乐?为了艺术?拟或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  【关键词】浅谈;儿童;美术;教育  【Abstract】Each painting is hand painted like children and have e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术审美愉悦的内涵的揭示,阐述了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愉悦的获得应加以重视,并着重探析了几种审美愉悦获得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参与美术欣赏和表现活动来感受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审美愉悦;美感;兴趣;积极性;美术  【Abstract】Based on the art of aesthetic pleasure to reveal the me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