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美术教育

来源 :中华科教论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a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喜欢和经历过的,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为什么儿童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呢?儿童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为了娱乐?为了艺术?拟或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
  【关键词】浅谈;儿童;美术;教育
  【Abstract】Each painting is hand painted like children and have experienced, they often can not help to find graffiti all the tools and materials, on the wall for graffiti on the ground. Why do children have such a strong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nal demand? Children what is the painting for what? For entertainment? To art? Or from life itself to be a natural show?
  【Key words】On; children; art; education
  
  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喜欢和经历过的,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为什么儿童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呢?儿童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为了娱乐?为了艺术?拟或是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
  
  一、儿童绘画的实质
  
  许多美术教育研究理论,站在各自研究的不同角度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无论是认知理论、心理分析理论、感知理论、情感绘画理论所分析认为的那样:源自人类本身的驱动,认为儿童的绘画行为是天生就具备的,是一种天性和本能;或是认为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儿童借助绘画语言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抑或认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从众心理,日渐习得。虽然各种认识理论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到:绘画给儿童带来最初快乐的很大程度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儿童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流下的痕迹,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而日后的发展正是顺应和展示这一兴趣,这是儿童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
  绘画是儿童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儿童绘画的实质是其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同时,儿童把绘画当做他们游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活动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
  
  二、儿童美术活动的价值
  
  无论是儿童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孩子们每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创作,这一活动本身洋溢着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流露。毫无疑问,美术对儿童是有价值的,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与玩耍一样,成为他们成长和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
  那么,我们的艺术教育将为儿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美术活动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何在?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同进他在《为了和平》一书中阐述到:“我们不仅是培养少数有艺术才华的孩子成为艺术家,而要引导大多数孩子进行正常的创造活动,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维护他们的创造才能。”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是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如何利用视觉艺术这一手段来进行人生教育,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儿童去发现美,并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正是我们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课题。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
  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如:利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向儿童进行美的启示和教育,并为儿童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美的感受性得以深化,演化为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因而变得更富有人性。并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儿童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儿童来说是很快乐的。
  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必须拥有更为敏锐的美感,因为将来的世界为他们所拥有和创造。如果我们的儿童时期就学会了用美的眼光和标准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思考和价值判断,具有艺术的心灵不被陈规陋习所束缚,成为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主体,不言而喻,我们将来的世界将会是个怎样子呢?从这一点上来说,美术教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
  2、使儿童个性得到自然发展。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儿童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教师应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利用现有的课程,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在尊重儿童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尊重每一儿童的这一权利,并给予被承认的快乐。使儿童增进自我了解,自我肯定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
  将来的社会是个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所有独具个性的美的艺术和文化将在这里获得展示,达到融合。因此,美术教育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儿童拥有自发的艺术倾向和创造。正如罗恩菲尔德所倡导的:“让儿童以异于其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
  3、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
  艺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职业艺术家,而在于利用这一手段启迪儿童成为他人艺术的欣赏者和自己艺术的创造者。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创造,21世纪更需要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促进科技的日益进步,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为美好。而人类社会也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更高一层次的向前发展。这是教育的总体目标。
  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搓弄着泥巴,堆砌着沙堆,趴在地上涂画。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发展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是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儿童的创造性逐渐丰富。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儿童,急于让儿童学会写实地表现和掌握技能是不可取的,而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美术活动对他们来说,这一种感兴趣的快乐的游戏,一切教育的概念都应立足于这个现实基础之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儿童感到需要时,教给他们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因此,无论孩子的天赋差异有多大,如何利用不拘一格的教育,使所有儿童从中受益并获得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宗旨。
  4、完善儿童的人格。
  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是世界教育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教育应面向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儿童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的目的不是用世界准备好的知识观念去教导儿童如何接受,而是如何使儿童成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个体,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自由追求生活的理念。美术活动为儿童真正人格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美术活动的实质就是人格化的过程。在美术活动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包含了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领悟,以及把这一体验赋于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加以描绘,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使真、善、美、的熏陶得以人格化。正如马克思•德索认为的那样,儿童绘画时,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写,而是表现一个整体的世界。绘画是儿童的一种内部语言,儿童经常借助这一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美好的愿望,泻泄愤怒,流露忧伤。儿童的绘画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地映照出他们的思想和心态以及对我们这个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
  我们应正确地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敏感地找到教育的定位点,不要以成人为中心,总想试图教给点什么,那些刻板的模仿和干扰,只会使儿童变的小心翼翼而带有功利性地去迎和成人的意愿,从而失去自主的人格。教育应顺应儿童这种天真活泼情感的表现,使儿童成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这也正是儿童发自本性的人格化的需要。
  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正确把握和利用这一手段。假定我们今天的教育,不过只是对儿童灌输以技能训练,或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不加以任何具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将很难保证儿童是否能获得一个健康全面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
其他文献
潼南县是个具有90多万人口的县,在重庆直辖之前是四川省的国家贫困县。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尤其是工业资源非常缺乏,地上出的只是粮食,农民们种地也都是靠天吃饭。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冲击,在这样的地方生活的老百姓, 唯有将希望放到了下一代身上,希望他们好好读书,考到外面的大学去,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出困境,才能改变命运。 而农村教育现状的落后,如果不加以改变和改革的话,还必将落后下去。教育情况的
期刊
兴趣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是吸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驱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人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孩子好吃懒惰,做事不出力,学习被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把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引入主动学习的轨道。那么,在教学中如何
期刊
【摘要】老庄的审美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精神产生的深远影响,分析老庄思想对公共艺  术领域的影响渗透和衍化,当下对老庄思想的重新认识,使之更具有时代意义,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有启迪、借鉴。  【关键词】公共艺术;老庄思想;审美意识;感性快乐;理性愉悦  【Abstract】Zhuangzi's aesthetic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
期刊
南宋画家马远有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整幅画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江面,一位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画面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整个画面景物虽少,给人的感觉却很丰富,有一种诗的意境。观者也自能从中感受到江面上一种空旷、渺漠、寒意萧条的气氛,也更衬出渔翁凝神贯注于垂钓的神情。  有人说中国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是东方人的思维方式的视觉体现。的确,中国画的目光在很大程度上是投向主观的,那
期刊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为它一反传统知
期刊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就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所形成的个体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等方面的教养和修养。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社会的成员——我们称之为信息
期刊
【摘要】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图能力要强;二是绘图能力要过硬。读图和绘图,都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
期刊
【摘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最关键的地方,教师只有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精刻的育人艺术,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沟通;架起;交流;桥梁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equality, democracy, harmony, and a friend of teacher-stud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现状,在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结合的基础上,展示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实例,同时指出教师应运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用技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以问促思;实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因此影响教学的因素主要是来自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的。  【关键词】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理念  【Abstract】Teaching activities are co-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bilateral activities, and theref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