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黑镇书的乌托邦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w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的愚人节,英国威尔士中部一个极其偏远的小镇——黑镇(Hay-On-Wye),二手书商瑞查德·布斯(Richard Booth)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王国,他自封为国王,并授予自己的马以总理之职,还煞有其事地制作了一整套他王国的护照,给他认为有意思的人颁发贵族爵位。整个世界都震惊了,人们纷纷涌向他的城堡,发现这个镇早在六十年代就悄悄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二手书集散地,于是黑镇被冠以“书镇”的名号(town of books)。
  
  大部分国人第一次听说这个镇是来自于钟芳铃的《书店风景》,1999年三联出版的用于做图书封面的橱窗就是拍摄于黑镇。这么多年后,封面上的花斑猫固然是看不到了,但这个镇子几乎还是过去的模样——不到1300的人口,26家二手书店散落在镇上每一条街每一支巷中。各个书店的贩售方向都有所不同,有的是专攻儿童文学,有的专司汽车专业,还有的则无所不含,艺术、历史、宗教、政治、物理等等。这些有的其貌不扬、有的价值连城的古书,书龄最早的可追溯到十六世纪。整个镇就像博尔赫斯的《巴别图书馆》中那个无边无际的图书宇宙,由这个镇上所藏的上万册古籍证明着时间和历史的流动。
  黑镇坐落于威尔士中部,相距最近的城市是赫里福德(Hereford),坐公车从赫里福德到黑镇需要一个小时,而且一到周日这个小镇就像一个没有航船经过的孤岛,连公交都是不通的。因此在瑞查德成功的将黑镇推到世人眼前之前,这个宁静的小镇只有一段悲伤的杀人犯历史能够被英国人道出。
  抵达这里时,正赶上他们当地的周末集市,冬天的威尔士总是阴霾伴着小雨,可黑镇的人们,正欢乐的聚集在国王城堡脚下的小广场上,有自发的当地乐队在演奏交响乐,小雨过后,两位中世纪装扮的老先生,旁若无人的在广场中心酿起了苹果酒。临时搭建的大棚里,农家自产的奶酪、巧克力精致的摆放在红蓝格子布的小摊子上,还有刚刚出炉的苹果派以及新鲜的牛羊肉。由于威尔士还没有太多的华人居住,因此他们都好奇的打量着我这个东方面孔,和我对话时总是绯红了脸,然后默默的递过来一些试吃品,让我品尝。
  这个镇上的来客多半是欧洲人,也有一些来自英国各地的高知人士。我在一家书店碰见一位法国的老先生,他说自己每年都要来镇上一次,买一批书回国,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他很热情的给我推荐了一本Jonathan Margolis 的历史书,出门前,很熟络的和老板说:那么,明年见了。
  黑镇的城堡修建于1121年,是当时赫里福德的伯纳德伯爵一世为女儿Neufmarché所造。经过几次战火和易手,残破如废墟般的城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终于被后来的书镇之王瑞查德以七千英镑买下,而巧合所在的是,瑞查德买下这座城堡的理由,和当年的伯爵一样,是为了一位叫Viozet Jenkins女士的女儿。但当时被人称之为疯狂的瑞查德终于在多年后证明了自己当时判断之高明。
  穿过城堡入口的小门,这座年久失修的城堡依然是国王的居所。花园四面都摆着书架,仿佛以书为墙,凌空架起了那座凋零的堡垒。花园里的书都是一磅钱一本,尽管数量庞大,却没有任何一个看管人员,这真是英国从商的老绅士做派。
  爬上木楼梯,进入城堡的一楼大厅,那里没有华丽的装饰吊顶,通透的水晶灯和胡桃木家具,只有用图书构建的空间,和堆积了几十年的风雨尘露。瑞查德在早年间就远赴美国,从二手书市场买入大量的图书,并长期扫货图书馆的古籍,据说其漂洋过海的运费就远是图书购价的三倍以上。
  店员Mike说,国王近年经常旅行在外地,所以不再是几年前到此的旅人们说的那样容易见到这位亲切的国王。但国王仍旧健谈,喜欢新鲜事物,愿意与五湖四海的访客闲话家常。
  为国王工作了多年,并创立了黑镇惟一一家媒体《Hay-On-Wire》的保罗·哈里斯(Paul harris)评价国王是个:粗鲁、说话大声的老人。The poetry bookshop的老板说:他虽然年纪大了,却依然对诗歌有很多很好的见解。
  每个人都是褒贬不一的《罗生门》,国王自不例外,但正如这个镇上所有人都得承认的那样,是这位传奇的老先生把这个远离于尘世烟火的小镇带到了国际人的面前,单是这一项贡献,就足以让这个小镇永远的记住他们的国王。
  据保罗.哈里斯所说,国王已经将这座城堡以两亿英镑的成交价贩售给一位美国商人,国王也确认将于2012年的九月正式搬离这座他拥有了半个世纪的城堡。毕竟,书之王国只是柏拉图式的理想,瑞查德和世界开了近半个世纪的愚人节玩笑,终究华丽收场。尽管失去城堡的国王必将令这个童话般的小镇失去光彩,但国王仍旧在此长居,书的天堂也和他同在。
  
   交通
  如果从伦敦方向出发,距离黑镇最近的火车站是赫里斯福德(Hereford),如果从威尔士出发,相距最近的是Builth和Llandrindod。在抵达赫里斯福德火车站后,从车站出来碰见的第一个公交站就有去往黑镇方向的39路或39A公交车,车程为一小时,只在星期一至星期六运行,运行时间为8时35分,11时35分,13时35分,15时55分和17时45分。最晚一班离开黑镇的公交车为16时45分。不建议周日去黑镇,周日是公休日,没有公交车会去往或开离,当地的商店很多都不开门。
  
   美食
  当地有很多餐馆,威尔士最多也最美味的,就属羊肉,如果爱吃羊肉,一定可以大饱口福。也可以买一些路边摊上卖的家庭作坊小西点,味道也很可口。
  
   购物
  由于当地盛产羊毛,当地商店有很多家纺家织的毛衣,质量非常好,价格也不高。
  
   住宿
  当地有很多家庭旅馆,但是网上很难找到预订信息,能订到的大部分都非常贵,所以不怕冒险的人,可以到了当地再做预订。
  
   节日
  黑镇最大的节日在夏天,五月或者六月的时候,会有一个黑镇文化节,由于明年会是国王最后一次站在自己的城堡上欢迎访客,应该会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大热节日。
其他文献
韩国四季分明,春花夏海秋枫染,冬有雪,对于多少受过一些诸如《冬季恋歌》和《爱在哈佛》这类捧泪韩剧浸染的旅行者来说,它的冬天无疑是最浪漫和富遐想的。而将旅行者再细分一点,里头的滑雪爱好者对韩国的冬天则又要多几分感情,因为这里拥有东亚数一数二的滑雪基地,依托于度假村经营形式的雪具租赁、缆车设备、接送车等配套设施也齐备。  韩国靠近北纬38度线的首尔地区与同纬度的中国北方一样冬季漫长,从11月开始至翌年
期刊
在纵谷线时,导游带我们到“团队客绝对不会去的地方”吃中饭,是一户地道农家,男主人是客家人,女主人是闽南人,店名叫做“四代务农”。    “四代务农”是台湾少数达人才能找到的饕餮处,位于花莲凤林镇大荣里大忠路1号。小屋旁边全是农田和槟榔树。菜式是典型农家菜,如台湾人很爱吃的九层塔煎蛋。“四代务农”的做法,将九层塔的浓烈味道,分散融入到了煎蛋的边边角角,还有野猪肉、野菜之类。若是真吃货,不能不千方百计
期刊
从第一批到台湾做自由行的陆客带着惊奇的目光进入“摩铁”观摩,到如今有大陆游客主动要求体验“摩铁”风情。精明的台湾商人正打算开发“摩铁”度假的新形势,把集中了台湾人享乐文化的“摩铁”作为景点,推荐给大陆自由行的游客。如果从台北的租车行租辆旅行车,一路南下台中、高雄和台南,首先,除了感受到台湾高速公路的舒适感,品味沿途不同风格创意的“摩铁”也算是一种全新的环岛游体验。    风华度假旅馆  推荐理由:
期刊
台湾岛,一边台湾海峡,一边太平洋,但海峡与大洋,对台湾西、东部的塑造,却呈现大不同,一边是钢筋水泥、都市焦躁,一边是山海绝色、优哉游哉。东台湾的城市,如花莲、台东,似乎也因山、海,对城市化产生了不自觉的拒绝,城市与人,都放慢了脚步。    花莲理想  真正找到“花莲理想”,是在花莲市区。  那晚住在美仑大饭店,在市郊,离市区大约15分钟车程。参加完TaiwanCup选手之夜的晚宴,想出去走走,疏通
期刊
书店曾是一道道的窗户,让我们看到外面的风景,在今天,互联网将这些窗户换成了落地玻璃,书店需要找到另一个存在的意义。我只期望这些“小众”的二楼书店,不会最终变成一个个厨房,而书的价值也不会只是文化工业下所呈现的“增值”(Mehrwerk)。    香港其实是一个很令人窒息的地方,除了商场便是商场,除了购物还是购物,化妆品店Sasa开的分店数目很快就赶上7-11以及OK便利店了。我对这些大商场毫无好感
期刊
2011年10月底,由厦门起家、一路做到北京、上海的民营书店光合作用倒闭,在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场集体致哀。光合仅是个引子,其倒闭原因也远非外行能论究清楚,然而关注者确确实实通过这一引子,看到了书店的没落、纸本阅读传统的衰败。    时代变得太快,一晃眼,书店似乎已经被边缘到我们生活的远方。电子阅读器势如破竹,网络购书便宜方便,民营书店步步艰辛、风雨飘摇,新华书店早已沦为教辅天地……然而,
期刊
路上有风光,路上也有与当地人也好游客也罢的种种邂逅。旅行中遇到的人,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而在旅行中,将镜头对准形形色色的人:原住民也好,纯真的孩子也好,优雅的女士也好……也会让我们的旅行照,更加真实、丰满、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相对于拍风光或建筑,对人物的拍摄往往是最难的,皆因这一对象,有血有肉有情感,失败的照片或有形无神,或信息混乱以致我们眼见的风情变成相纸上的沮丧,更不要提这些年来以
期刊
我们在花莲首日,住在理想大地度假酒店。与其说这是酒店,不如说是景点。酒店内除客房,还有农场、湿地,一条运河、7座码头。游客入住,一张免费船票,一刻钟的运河游览,一网打尽酒店多数建筑与花园。据说酒店打算把运河开到每栋楼房门口,客人一切出行皆先上船。  酒店是西班牙风格,200多间独栋别墅中的客房,临水而建,高第风混搭花莲原生美景,“寸寸皆格调”。老板梁清政,从购地,就与300多“地主”谈判3年,做到
期刊
原本,台北人并不会觉得身边的书店有什么,因为,这实在是生活中太寻常可见的构成:下了班到诚品看书兼等人,周末约朋友到附有咖啡馆的书店喝咖啡聊是非,或者特别坐了车,到报纸上介绍的没人看店、买书全靠自己自觉投钱的良心书店探探……  直到有一天,外地客把24小时营业的敦南诚品列入必逛之处,并且点名要去泡重庆南路书店街,才恍然大悟,台北还真是个书店之城啊。    台北的书店就像是台北的美食一样,琳琅满目、选
期刊
我最初的书店记忆可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开架式书店。那时北京市民要想买书,主要是去几家新华书店。书店不大的面积,还要被柜台占据。    这种柜台如今已经不多见了,大家还能在大商场的珠宝区看到它们。没错,那时的很多商品都享受如今只有珠宝才能享受的待遇。想要看一本书,你必须和店员说。她拿出来,你在柜台上简单浏览,决定是否购买。遇到态度糟糕的店员,拿给你看之前,就要问问你买不买。很多年后,有人称不开架的图书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