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神话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p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暴力美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新的美学概念。它源自美国的暴力电影,逐渐在香港电影中发展成熟,尤其是吴宇森导演的系列英雄电影。电影中武力至上、激烈冲突的刀剑枪战,赛车追逐,赤手搏击等暴力动作场景,让觀众在形式美感的冲击下获得愉悦。此类电影表面上摈弃了传统审美中应有的道德伦理与价值判断,但却给观众自由选择判断的机会,不再受已知教条的束缚,充满着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与反理性。在此基础上,吴宇森又将具有中国古典浪漫唯美的审美意蕴与自己的情感寄托融入其电影中,形成具有“吴氏特色”的暴力美学艺术趣味与形式探索,创造了属于他的暴力美学神话。
  一、形式美感与情感美学的和谐统一
  吴在其暴力电影拍摄中大量运用慢镜头和定格,镜头运动和剪辑是诗歌般流畅且韵味十足,同时辅以景物色彩的调和及音乐枪声的交响。而在剧情方面,暴烈的枪林弹雨中配合人物舞蹈般洒脱快意的打斗的,一张一弛,完美契合。人物设置中敌人对手间的暴力冷酷,兄弟间的情深似海,和谐演绎。在《纵横四海》中占和钵仔糕去盗古堡名画时的硝烟战火,枪弹追逐,但是两人与敌人的慢镜头打斗却带有唯美的画面感,吴宇森在吸收现代枪战的暴力呈现中融入传统东方的武功打斗,使这两种形式的融合极具浪漫色彩。最后钵仔糕所在的船只在江面爆炸,水火交融,画面极致炫目,人们在红色火光水柱冲击中不仅为英雄无畏的主人公们扼腕叹息,更在强烈的画面冲击下感受到了只有在古典小说中才得以窥见的江湖儿女间的侠义柔情。观众在杂耍蒙太奇形式的艺术符号下将暴力的自觉接受柔化,在视觉盛宴下进行审美,消解真实的暴力,感受艺术美的暴力,在无限快感中进行各自情感爆发,实现精神世界的自由蕴藉。
  再者,吴宇森的暴力电影并不是单纯的暴力形式,更有深层意蕴的情感表达。电影不同于文学文本,作者在语言和叙事中通过文本达到与读者进行精神沟通。而电影不同于文学作品甚至和戏剧的区别也泾渭分明。它需要创造表象,调动人们各种感官,引人入胜。这些就需要组成电影的场景,道具,演员,音乐等元素相互配合,杂耍呈现。这些在吴宇森的电影表现中以不言而喻,同时他又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把诗情画意的美学意蕴藏于暴力的外衣之下。我们作为观众,能够不受血腥残暴画面,刺耳骇心声效的限制,在暴力美感中接受导演创造的深入人性的力量与情感。人们为电影中人物的兄弟情感动,从而为他们在剧情中的暴力行为找寻情感辩解和英雄侠义伸张,人们在与所谓英雄发生情感上的惺惺相惜时自然联想到自己的情感释放。正如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所阐释的,当作品中线和色组成的形式能够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时,这些引起人们审美情感的形式便是“有意味的形式”,而这也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视觉艺术的共同特质。
  二、崇高滑稽,优美与丑陋
  吴宇森在影片展现中,没有特别明显的二元对立。而是正义与邪恶,优美与丑恶并存。他的电影中有许多“英雄”,但纵观这些英雄都是掺有邪恶杂质的,《英雄本色》中的宋子豪和小马哥,一出场就是齐刷的黑色长风衣,黑色墨镜,怀中更藏有黑漆漆的枪支——典型的黑道中人,还有小马哥邪痞的叼烟动作,时不时的粗言秽语。表面上是滑稽不可登大雅之堂的喜剧,还带有与社会道德不符的黑道罪恶。但是却带有极强的讽刺与幽默成分。讽刺的是当时人们自我的迷失,在大潮流中不知何去何处。同时我们又可以在幽默风趣的人物对话与歌舞般诗意的追逐打斗中理解吴宇森并想象其阐释的浪漫英雄情怀,而其本人也曾经说过最羡慕向往中国传统的具有东方特色的游侠豪客情怀,这也成了他在暴力电影中的诗意寄蕴。
  其实抛开吴宇森为电影设置的黑道,盗贼,打手,混混等人物属性设置,用心去体验剧中角色不断显现的人本性光辉,就能体验到他们的英雄情义和侠客般洒脱自由的胸怀。在《英雄本色》中,以宋子豪,小马哥为代表的黑道兄弟,他们做事果敢英明,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社会的条条框框的制约,不理会他人如何看待,只做最好的自己。而这种自由向往的精神正是当时乃至现代人想要得到却又无法得到的,所以当观众一旦感同身受,影片的真正目的就达到了。所以说,吴宇森的英雄系列电影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再者,影片中多以兄弟几人的情义纠葛为主线来展开叙事,宋子豪为了病重的父亲和心爱的弟弟,放弃“大哥”的身份;小马哥为了给如同亲人的大哥报仇,不惜变成跛脚等等。这一系事件的串联发生不仅“化丑为美”将人物外挂的丑恶身份弱化,更创造了一幕幕温馨感人的意境,使观众用自己的感性认知来进行电影审美,同时心灵在强烈的情感撞击中获得愉悦的解脱。此时,观众不再只是为电影的滑稽幽默放声大笑,而是受到了正义崇高的礼赞。
  小结:
  以吴宇森为代表创造的暴力电影不仅仅是高科技声像结合的杂耍呈现,更是“诗的表现”,电影有它的自由,不是死板的造型艺术,电影是通过视听变换表达思想意识。电影的声像转变就好比我们的迅捷思维一般,电影中流畅的意象同样能够带领观众进入自由想象的情感境界,实现形式与情感的统一。而这正是美学的归宿,达到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获得交织融合的美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郝建.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J].当代电影,2002,(5).
  [5]郝建.“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J].北京电影学院报,2005,(4).
其他文献
我国医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己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医药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激烈竞争中,企业要想占领市
莎士比亚(1564-1616)的悲剧是其剧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通过复杂的戏剧冲突,与或华丽或戏谑的对白,展现了感性与理性的纠葛,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艺术成就,在世界文学
期刊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级单位打造智慧工会已迫在眉睫,文章对智慧工会建设的意义和构建思路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在国民旅游不文明现象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由游客自主决策做出的、有利于旅游相关利益主体的游客公民行为日益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本文以社会角色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为理
影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出发,以妮娜的梦境为切入点来探究其潜意识.从梦这种被压抑的愿望揭示其病症,展现妮娜成长的完美与幻境,从而引入最终的“他者”,欲望的根源—
伴随着全媒时代与媒介融合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飞速发展的经济不断推进了民众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其中古装类电视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这些年我国许多古装类电
实景演出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是对地方文化的整合、提炼和升华。游客通过观看实景演出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度,同时加深了游客对地方文化的印象,提高了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6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独立学院英语口语产出导向型教学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591号)之阶段性成果。  摘 要:《面对巨人》是2006年的一部小成本电影,这是一部励志影片,音乐和故事以及演员的表演都很让人感动。影片讲述一位教练如何重拾信心与勇气,并教会学生们如何用信仰激发自己的潜力,放大自己的能力去击败恐惧的故事。在葛兰特·
近年来韩剧在中国大陆流行,吸引了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女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改变。过去的电视剧主要是针对女性的身体消费,对女性的容貌、言谈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