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患者血浆GMP-140、Cu-ZnSOD、ET-1的影响

来源 :放射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经532nm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后,血浆GMP-140、Cu-Zn SOD、ET-1水平的改变,探讨ILLLI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经物治疗组30例和药物+ILLLI组35例患者的GMP-140、Cu-Zn SOD、ET-1值,并对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32nmILLLI对抑制血小板活化无明显作用,可 设备在清Cu-Zn、SOD含量(P〈0
其他文献
1.背景与目的:自从1904年德国莱比锡病理学家Marchand首次提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一词以来,历经一个多世纪,人们对AS的认识已逐步深入。然而,目前动脉粥样硬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认为血浆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非炎性病变。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尽管生活方式改变和新药
目的1观察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高脂膳食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血脂浓度以及血管壁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为有氧运动防治AS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2观察血浆中内皮素(E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可以出现在各个年龄段,但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最高。由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等心脏节律的改变引起的心输出量降低和/或脑血管灌注不足严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增殖性恶性血液病,90%以上CML患者出现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