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以“仁”为本的交友观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作为古代中国的一个道德范畴,由孔子始发扬光大。孔子“仁”的思想作为其思想的核心,渗透于其他思想中。交友之道作为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也自然渗透着孔子“仁”的思想。那么孔子为什么要交朋友?他又是怎样的选择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的呢?下文将会一一分析。
  见贤思齐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圣人,不仅是因为其对后世的影响,也因为他“仁德”的品行。而孔子“仁”的德行正是在其交友的过程中形成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孔子正是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看到朋友身上贤德的品行,反省自身的不足,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得自己更近于“仁”。
  孔子生活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末年,他一生都在追求现实层面最高的“仁”即全天下施行“仁政”,他认为“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他希望人人都可以做到“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认为结交朋友可以使得人们“为仁”。《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孔子如何成为仁者,孔子回答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认为工匠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就需要有锋利的工具做保证;要使自己成为仁者,就需要结交贤明仁德的朋友作为自己的榜样,通过学习朋友的言行从而使得自己也成为“仁者”。“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是“为仁”的前提条件,在不断同贤友的交往中,孔子求得自身的“仁”,同时找到了使天下“为仁”的方法,这是孔子的交友目的。
  志同道合
  孔子提出“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认为结交朋友要首先要“志同道合”。孔子一生的所谋求道就是“仁道”,孔子把“仁”贯穿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所以孔子交的朋友也要具有为天下谋求“仁道”的精神。
  孔子是怀着“仁”以交友,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只有仁者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人,讨厌什么人。他教导自己的弟子“泛爱众,而亲仁”,强调在与人相处时首先要怀有一个仁爱的心,在此基础上要亲近仁德之人。孔子提出在选择朋友时要注意“无友不如己者”,其中“不如己”指的就是朋友的德行,孔子认为选择朋友时要选择德行优越的人,他提出交友时要避免交世俗的、道德低下的小人朋友,而结交品德高尚的仁义之友。孔子进一步划分了朋友的种类,提出了三益友、三损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认为学习有益的朋友可以使自己更近于“仁”。而有害的朋友不但不能帮助个人品行的提升还会使自己在“为仁”的路上愈行愈远。
  孔子把“仁” 作为选择朋友时的依据。他强调选择朋友的先决条件是两者要追求相同的“道”,即“仁”。再者选择朋友时要在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在泛爱众人的前提下选择德行优于自己的人做朋友。交友要交“益友”,远离“损友”,结交的朋友的品德要“无友不如己”。
  忠恕之道
  在结识了贤友之后,孔子指出要“善于人交”《论语·公冶长》,并且做到“久而敬之” 《论语·公冶长》。如何“善于人交”且“久而敬之”?孔子认为要坚持“仁”的交友原则即以“忠恕”为本的交友之道。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孔子认为对他人要忠心诚意,即使到去到礼数落后的地方也不能废弃。孔子在同一般人交往的过程中尚且如此看重“忠”,更何况是在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主忠信”在孔子眼中是最重要的朋友间的相处之道。“主忠信”在孔子眼中是朋友间最重要的的相处之道。他说“朋友切切缌缌”即朋友间要互相勉励,鼓励对方进步。孔子一生都身体力行秉承着对朋友忠的原则,当“朋友死,无所归”时,孔子便主动担起“于我殡”的责任。孔子正是这样贯彻着自己与朋友相处的“忠”道的。
  孔子不仅看重与朋友交往中的“忠”,也提出在同朋友交往过程中要注意“恕”。《论语·颜渊》篇中子贡问孔子怎样同朋友交往,孔子回到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忠恕的与人相处之道。“忠告而善道之”,体现了“仁”的内涵中的“忠”即“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朋友的错误如实以告是“忠”;而“不可则止”则体现了“仁”的内涵中的“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不要强加于他人,停止对朋友的劝谏。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仁”的思想贯穿了“交友之道”的目的、择友标准和与朋友的相处方式。首先,孔子认为结交朋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仁”和扩大“仁”的影响。其次,孔子把“仁”做为选择朋友的依据。最后,孔子认为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要坚持“仁”的交友方法即忠恕之道的交友方式。通过对孔子以“仁”为本的交友方式的分析不仅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孔子的交友观,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树立自己的交友观。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其他文献
战后状况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整个战争使国家财产损失达1057亿日元。战争结束时国民资产仅存1889亿日元。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逐渐走上经济复兴道路。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经过整个60年代,到1973年就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前后只用了18 年的时间。日本经济这种“奇迹”般的发展,被世人喻为战后日本的经济“神话”。  ·1945—1955年为战后恢复时期  1947年以后,工矿业生产每
目的:对重组表达的StxB和预测的模拟表位肽进行免疫保护效应评价.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基因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重组StxB,经复性后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同时采用生物信
交通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合理的交通网络布局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和条件。交通网络需要根据经济的实际发展要求来设置,
人存在与社会中,为了生活,就要进行生产——种的繁衍和满足吃穿住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个人从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逐渐的走出去,进入到与他人交往的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中,物质、能量、信息自由的交换,作为既有个体性又有社会性的个体,他按照自己的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换。主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方能进行满足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可以说主体对物质资料的占有,能够促进自身的发
在中国,家族企业属于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体制范畴。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了90%以上。家族企业的兴起是在中国经济体制剧烈变革、游戏规则不断变更的背景下产生的。家族式企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的发展壮大,也被认为是最有普遍意义的企业类型。因此,关注中国家族企业的生存和再发展,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将中国带入经济强国的最终目标,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如何理解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如何解决伦理与道德的冲突,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伦理与道德内涵分析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把伦理与道德合用,在某些场合相互换用,二者之所以能够相互替用,因为他们而后法律一样,其都是一种行为规范,规范着社会中人们的日常行为。很多符合伦理的行为同样是符合道德的,反之亦然。但是,我们不能就因为他们能够相互换用而忽视二者的本质区别,通过二者的内涵分析,就可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
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交通系统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交通系统要实现和谐健康、持续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本文对交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明显,相对提高了对精神层面需求的要求。并且现代科技的进步也带动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