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看法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su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性,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展开,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就会信马由缰,随意性强,何谈什么教学效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泛化”性,目标设置似是而非,可操作性不强,目标不能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精华内容等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具体化;可操作性
  区培民在《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一书中说:“目标涵义和用语的‘泛化’成为课程实践化的一大障碍,造成教学行为的‘似是而非’。”确实如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能看到一些泛化的、不具体的不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也没有什么层次性、针对性。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目标不够明确具体。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大;另一种是把课堂教学目标定得“放之四海而皆准”,千篇一律。没有针对一篇课文的一个课时来实实在在地找准一个具体的目标。
  案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余光中的《乡愁》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这个教学目标比较抽象、不具体。教师是让学生怎么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呢?是通过什么手段?没有准确的表述。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是课程目标,而不是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教师要做什么?学生应该会什么?从教学目标确实看不出来。让学生能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能做得到吗?
  2.缺乏过程与方法的表述词。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那么,在教学设计中,到底应该如何来设计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和准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我们在设计目标时,应规定做什么、怎么做、做出怎样的结果来,所以指向一定要明晰,明晰到好操作,明晰到能够以此作为依据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
  案例: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余光中的《乡愁》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流畅的朗读,在此基础上,能感受到诗人淡淡的乡愁中包含的深情。
  (2)学生能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其感情的具体事物(诗歌意象),能说出诗人选择这些意象的原因。
  (3)诗中有“浅浅的”一词语,台湾海峡实际并不是很浅的,那么,诗人为何说是浅浅的呢?在交流思考中感受到诗人希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感情。
  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明确,可操作性比较强,问题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能把握本节课的精华,准确的把握文意,课堂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2.教学目标要有过程方法的指导
  按照目标的分类,我们可以经常使用一些行为动词,比如在认知领域,可以多写一些说出、选出、比较、收集,概括、举例、复述、分类、归纳等动词;在情感领域,可以使用感受、寻找、分享、讨论、体验、认同、喜欢、称赞等词语;在技能领域,我们可以使用联系、尝试、写出、运用、扩展、缩写、重复再现等词语。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一定要能自己准确把握文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怎么教?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就是一节课上得成功的灵魂。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归仁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生“抽象函数”学习存在困难,针对学生学习抽象函数存在的困难研究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追溯历史,兴趣盎然;深谙本质,融会贯通;发觉联系,探索新知;变革方式,主动求学;掌握符号,缩减思维。  关键词:函数;抽象函数;学习困难;教学策略  函数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抽象函数又是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中进行再次的抽象概括。因而,抽象函数是高中数学函数部分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本
摘 要:画物体受力图,就是将物体所受力全部画出来。一种是主动力;一种是约束反力。  关键词:受力图;主动力;约束反力  畫物体受力图,就是将物体所受的力画出来。物体所受的力有两种:一种是主动作用于物体之上,使物体朝某个方向运动或有运动的趋势,这种力称为主动力,工程上叫做荷载;一种是限制或阻碍物体朝某个方向运动或有运动趋势,这种力称为约束反力,简称反力。所以也可以说,有了主动力才有了约束反力。约束反
摘 要:围绕几个事例阐述了对“分享理论”的认识,以“分享是爱”为题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作文教学,发人深省。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生活;学会分享  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写作方面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避免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展
万事开头难,作为中职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做好语文课程的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用简短的几句话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氛围呢?就此例谈几种导入的方法。
摘 要: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巩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技能的发展;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思维的深度;挖掘知识的情感性,渗透思想教育,让每个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练习设计;课堂教学;思考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结合本人的
摘 要:古诗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学习古诗,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故事的背诵以及默写,对学生的理解却没有特别的关注,这就很难实现古诗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古诗有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要重视古诗作者、背景的相
感之于心,发乎于情。作文教学要凸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学生的真切体验,彰显学生的个性认识,挖掘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走个性化发展的习作之路,让习作成为学生宣泄情感的舞台
摘 要:好的朗读能走进人的心田,触动人的心灵。朗读如同美酒,读之越深,越觉其味之甘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深情朗读,获得思想熏陶,情感升华。  关键词:朗读;声情并茂;个性吟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永恒旋律,“有感情地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传递,产生情感共鸣。然而,在如今的课堂中,尽管我们听到不少琅琅读书声,但“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美点、趣点、情点、疑点等往往是文本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兴致陡增的投入之点,也是教学很好的切入之处。语文教学可以从发觉“美点”、寻找“趣点”、体会“情点”、探究“疑点”这几点做起。  关键词:阅读教学;美点;趣点;情点;疑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平台,也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实践证明,文本的美点、趣点、情点、疑点等往往是文本的重点、难点,也是让学生兴致陡增的
摘 要:围绕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从以下几方面论证:如何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发挥其实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情境的创设、师生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师应给予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加强小组内部成员的独立思考与训练,增强合作探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进行论证。  关键词:数学;合作学习;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