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夺秋粮机收减损新胜利

来源 :农机质量与监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mgwj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的粮食减损上升到了空前高度.9月10日,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宣读了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9月14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发布了《2021年秋粮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在此前的4月29日,我国《反食品浪费法》公布,弘扬传统美德,保障粮食安全,反对铺张浪费从此有法可依.rn秋收在即,继夏粮之后的新一轮粮食减损行动拉开大幕.总结梳理粮食损失的重点领域,多发生在收获环节、烘干环节、仓储环节和运输环节,也就是说生产和运输两个环节.由此可见,除运输外粮食减损都是通过农机化来实现的;2021年发起的这场粮食减损行动,其实就是农机化装备技术进步的一场革命,必须积极推进我国粮食减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发.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我国正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发展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以国际视野梳理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了贵州省农村人才现状,探究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未来发展趋势,对复合型农业人才培育模式与路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助力乡村振兴.
机电液控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承载着许多重化工业的建设任务,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机电液控工程也要相应推进的一体化建设.基于此,主要通过机电液控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探索人才综合培养模式,着重分析了国家重点建设中机电液控一体化的现状,并提出合理的改革方案.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我国对于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类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要求逐渐提高,国家和地区的多项政策都提出禁止秸秆的随意处置,要求建立秸秆的科学利用机制.保护性耕作是秸秆利用的可行模式,不仅能够就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还有利于改善农业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基于此,利用2021年6月开展的长春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带领学员参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保护性耕作实验基地以及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对2021年度玉米保护性耕作情况全面调研,在充分了解长春周边地区保护性耕作
“互联网+”在新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属于既是“教育”又是“产业”的双具体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生产、管理、服务社会等多个方面,根据不同的专业职业岗位群体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互联网+”职业教育创新下深化产教融合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对职业教育新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历程.
项目教学法目前在各个专业和课程应用比较广泛.主要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目前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结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应将理论和实际进一步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愿学、爱学、会用、巧用的学习效果.
讨论教学法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讨论教学法在君威轿车尾灯的拆装中按照“提出问题、提供设备、提供资料、引导学习、评价总结”几个环节组织和实施教学,最终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
随着国家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我国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也迅速崛起,加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通过分析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现状,发掘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实施有效方法与途径,能促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的良好发展.
电气控制课程是中职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汽车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应用十分广泛,电动汽车的出现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掌握更为专业的知识技术,才能够在汽修工作中对汽车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维修.基于此,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电气控制教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实践从多方面探索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电气控制系统有效教学对策.
汽车结构拆装实践教学是建立在汽车专业多课程知识基础上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很难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汽车结构拆装实践教学中,能够起到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从汽车结构拆装实践教学课程特点出发,分析了汽车结构拆装实践教学改革思路,说明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所在,强调了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结构拆装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我国农机化体系可谓一杆子戳到底,从中央到省、市、县,最后覆盖所有乡镇.其中,县域农机化占据基础地位,大到惠农政策贯彻实施、农业项目建设、农机化技术模式制定,小到新机具示范推广、农机农艺融合、农机监理等,最终都落在县域层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