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t_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国家。强烈的地震作用不但会直接摧毁工程结构,而且还会通过地基失稳或过大变形而间接地使结构产生破坏。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研究,从场地选择、地基基础设计、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构件连接等方面进行论述,明确了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以达到合理抗震的目的。
  关键词:概念设计;结构抗震;结构体系;地震作用;建筑结构抗震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一、 概念设计概述
  概念是在头脑中形成的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将所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而形成,概念设计是伴随设计的产生而产生的。根据地震灾害调查、科学研究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路,进行建筑结构的总体布局并确定细部构造。
  这种设计理念将有助于明确结构抗震思想,不但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也为有关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今后地震时结构的实际地震反应。掌握“概念设计”,将有助于设计人员明确抗震设计思想,灵活、恰当地运用抗震设计原则而不至于陷入盲目的计算工作中去。
  二、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与场地条件有密切关系。历次地震调查表明,同类型的建筑物,由于建造场地不同,破坏程度会有很大差别。应避免在地质上有断层通过或断层交汇的地带,特别是有活动断层的地段进行建设。
  (二) 建筑平、立面外形选择
  历次震害调查及力学分析表明,建筑平、立面外形尺寸
  突变处、质量分布突变处、竖向抗侧力构件截面尺寸和材料
  强度突变处、由于应力集中都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震害,而
  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偏离容易引起建筑物的扭转而产生
  比较严重的震害; 整体性差的建筑物,如抗侧力结构水平或
  竖向不连续( 单跨或不连续框架、竖向结构转换) 、抗侧力构
  件错位( 包括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抗震墙、砌体结构抗震横
  墙) ,由于赘余度偏少或传力路线不顺畅,抗震性能就会大幅
  度降低。对于不规则的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
  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
  措施。对于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应采用。如果一个建筑物
  因为方案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形成安全隐
  患,那么,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因此,建筑结构规则性对于
  抗震是相当重要的
  (三)合理规划,避免地震时发生次生灾害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时会比地震直接造成的社会损失更大。避免地震时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是抗震工作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在地震区的建筑规划上应使房屋不要建得太密,房屋的距离以不小于1~1.5倍房屋高度为宜,以便为地震时人口疏散和营救以及为抗震修筑临时建筑留有余地。要避免房高巷小,以免地震时由于房屋倒塌而通路阻塞;公共建筑物更应考虑地震疏散问题,一般可与防火疏散同时考虑。
  (四)结构体系选择
  建筑结构确定以后,还应该合理地选择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后确定。所选定的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 2010) 要求結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经,使设计人员更容易掌握和控制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更容易发现计算结果的错误; 在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正确分析力的传递途径,合理的分配调整内力,加强容易遭受地震破坏的结构或构件的抗震能力,避免部分结构( 构件) 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抗震能量的能力,这样利用结构的变形消耗掉部分地震的能量,可以大大减轻地震作用对结构的破坏; 宜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薄弱部位是抗震能力最弱的地方,在设计过程中,应使该部位的实际承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承载力之比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避免由于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同时还要防止加强局部而忽视整个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的协调,使它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发生薄弱部位的转移; 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性,地震破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线,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
  (五)非结构构件的处理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等。建筑非结构构件,一般是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立荷载的构件,如内墙壁、楼梯踏步板、框架填充墙、建筑外围墙版等。然而,在地震作用下,建筑中的这些构件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工作,从而可能改变整个结构或某些构件的刚度、承载力和传力路线,产生出乎意料的抗震效果,或者造成未曾估计到的局部震害。因此,有必要根据以往历次地震中的宏观震害经验,妥善处理这些非结构构件,以减轻震害,提高建筑的抗震可靠度。
  (六)消能减震技术
  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技术方法是指在结构的某些部位( 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等) 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地震对结构作用的大小,几乎与结构的质量成正比。质量小、地震作用就小,震害就轻。要减轻建筑物的质量,就要求在满足强度下,尽量采用轻质材料来构建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以使房屋的重心尽量降低,减小地震所承受的地震弯矩。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目前在日本、美国已有了一定数量的应用,并在震害中有较好的表现由于隔震和消能减震体系能使建筑上部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大幅度降低,使上部结构构件和节点的断面、配筋减小,构造及施工简单,从而可节省造价。
  
  三总结
  地震是一种突发式的自然灾害现象,从世界各国减轻地震灾害所采取的措施来看,主要有三条:一是加强地震预报,力争在地震发生前采取行动以减少损失;二是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提高各类建筑物对地震的抵抗能力,包括对已建建筑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三是加强地震时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抗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概念设计方法,可以在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案阶段就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从而使方案概念清晰和定性正确,避免在后期设计阶段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则毅,杨盛和.房屋结构抗震[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
  社,1999.
  [2]阎兴华,韩淼.工程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北京计量出版
  社,2000.
  1] 李志奇. 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J]. 中外建筑,2
  003( 3) : 91
  [2] 肖风林.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工程实例分析[J]. 大众科技,
  2005( 7) : 81
  [3] 魏东. 浅谈抗震中的概念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科技论坛,
  2005( 20)
  [4] 王亚勇.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J]. 建筑
  学报,2008,29( 4)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园林的施工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保证其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园林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例如园林施工过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园林设施的安全性保障、植株栽种的成活率等等。针对这些技术难点,园林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方案与解决措施,有效的保证并且提高园林建设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不单单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等现状不断完善管理体
期刊
摘要:我国医药行业随着新工艺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在产品产量、数量方面均有很大提升,但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企业提高自动化水平,实施先进且科学的自动化管理运营制度是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手段。本文阐述了自动化系统在医药企业药品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具体环节,系统的介绍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并提出了一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注意要点,对于自动化系统在医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如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利用膜分离技术,对造纸废液中的木质素按分子量大小范围,进行分级分离、浓缩的一种新的工艺技术,通过对木质素进行分级利用,可控制木质素性能均一化和去除有害杂质的一种创新方法。该膜分离技术具有工艺简便可控、节能环保和木质素分子量均一的特点,并使产品的品质有了质的提高。利用本研究成果生产的木质素,主要用于开发高品质染料分散剂,同时也可用于生产其他木质素改性产品。  主题词:制纸废液 膜分
期刊
【摘要】继电保护技术是电网的一道保护屏障,保证电网能正常的运行。同时,在电网出现相关故障的时候,能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它是电网稳定的保障。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5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智能电网为电网自身信息的搜集及出现故障时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而继电保护技术则让电网更加的稳定。本文就继电保护技术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做了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由此也就带来了火力发电厂的大量修建。为此,寻找合理有效且费用较低的脱硫除尘及节能技术成为众多中小型燃煤锅炉函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中小型锅炉及工业炉窑可以通过湿式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达到燃煤锅炉脱硫除尘及节能的目的,以期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节能   中图分类号:TK2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通过对香樟的生长习性分析和研究,对香樟移栽前及香樟栽植的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在北方地区栽植香樟的方法,解决了香樟在北方地区栽植成活率较低问题,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绿化效果,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香樟;栽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S157.4+32文献标识码:A  樟树的生长习性  香樟性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快速发展 ,人们对住宅的质量、个性化需求等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同时保持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短的交货提前期,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基于延迟建造的大规模定制。本文通过讨论大规模定制住宅的新理念和与之相应的延迟建造理论,提出基于大规模定制和延迟建造理论的一种新的住宅产业生产管理模式,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因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桥梁具有变形小、整体性好等优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方便灵活,因此常用于我国现代的公路桥梁以及市政桥梁的建设当中。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对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施工工艺、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及质量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预应力现浇桥梁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1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施工工艺  预应
期刊
摘要桥墩处于临界倾覆状况下,采用护筒围堰和碎石充填已被掏空区进行加固,实现桥墩永久加固。  关键词铁路桥桥墩基础加固 铺砌防护  中图分类号: TU997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概述  1、概况:  谷里特大桥为25孔L20.0m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桥,位于大汶河(南支)京沪高速东侧500m处,桥位与河槽斜交角为60°,承台标高位于147.94m~148.52m,設计水位标高为151.3m,桥墩均采
期刊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本文以颍上县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基础设施,它可以为改善环境发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阻隔噪声、保土蓄水、防风减
期刊